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快乐戏剧把人看哭了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4:50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王润)昨晚,由年轻导演黄盈执导的《枣树》终于落下帷幕。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生动感人的细节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又热泪盈眶,虽然仅仅在人艺实验剧场演出了四场,但这棵《枣树》却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敬一丹亲自买票来看了,看过之后很郑重地向剧组表示她对大家的敬意;崔永元从《我的长征》路上抽空来看了,前几幕一直歪着嘴乐,到了后来却直抹眼泪,散场后还红着
眼睛感叹“非常好!非常喜欢!”;名编剧邹静之买票看戏之后激动地称赞“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演出散场,不少观众眼含泪花,拿着剧组送给大家的红枣,看着剧组保留的老北京胡同的门牌号码,迟迟不愿离去。

  拆迁故事

  名不见经传的《枣树》为何有此魅力?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发现这样一出朴实无华的民间戏剧,在如今的戏剧市场上,确实称得上是个“另类”,它的成功和好口碑也确实值得很多戏剧专业人士关注和反思。

  首先,《枣树》的诞生完全不是为了商业演出和市场效益,后来是在热爱此戏的观众热情推荐和热心帮助下才走向剧场公演的,演员、导演以及工作人员都分文未取。这使得它从一开始就十分的“纯粹”——只是一群有热情的人想要排一出好戏,而正是它的单纯、热情和真诚打动了更多的人。

  其次,《枣树》的题材关注的是当今话剧舞台较少触及的平民百姓市井生活,表现方式选择的也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现实主义手法。黄盈导演说:“从整个戏剧创作的大气候来看,近年来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原创作品相对匮乏,我选择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北京大杂院戏,最开始我关注于为袁崇焕守灵遭遇拆迁的新闻,后来听说一位老人想在搬迁时留住自己和老伴亲手栽种的枣树这则新闻,我觉得这样‘戏味’会更淡,于是以枣树为轴心的剧本思路便定下来了。”

  自然表演

  不同于那些粉饰现实、矫揉造作的伪现实主义,《枣树》的深刻在于它并未批判,却让人深思;《枣树》的深沉在于它并未宣扬,却让人共鸣。它以平实、质朴、真诚的态度再现着真实生活中的一幕幕,如同一部自然朴实、毫不做作的纪录片,记录着北京的历史和变迁,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难怪不少中老年观众也走进了实验小剧场,而且比年轻人更有感触:“这四合院的门牌号码、这大杂院里的水龙头、这全院人围着吃炸酱面、大西瓜的场景……恐怕以后都是历史,见不着喽!”

  另外,在演员的选择上,《枣树》没有使用如今戏剧舞台上偏爱的“俊男美女”,也不像其他话剧一样先有剧本再根据角色选择演员,而是在没有剧本的基础上,根据演员特点进行角色制定,再通过“幕表制集体即兴创作”的方法共同创造出来的。类似这样的创作方式,能够大大激发演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台湾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在执导“表演工作坊”排戏时曾多次采用,而在国内的戏剧创作中还十分少见。

  不靠明星

  特别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枣树》的所有角色都是由非职业演员扮演,观众看过演出之后也不会留意他们的名字,然而他们扮演的角色:“何大妈”、“何鑫”、“关乐”、“关磊”、“陈雅萍”……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津津乐道。这让人不由得想到刚刚上演的《倾城之恋》,很多人看戏完全是为了去看梁家辉,幸好在北京演出没有像上海一样出现梁家辉一出场一张口观众就鼓掌叫好的尴尬场面。其实,一个演员如果在扮演了角色之后,让观众注意的仍然是他本身,那只能说是演员的失败;如果我们到剧场看戏,只是为了去看明星,戏剧也就失去了本来存在的意义。

  更何况明星参演话剧如今已成了一剂恶性循环的毒药:明星怀着沽名钓誉的目的加盟话剧、制造各种噱头来吸引各方眼球,而话剧如果没有明星的参与也似乎很难得到大众的关注和捧场……浮躁的创作影响了市场,而浮躁的市场也报复了创作。如同郭德纲当年自称为“非著名相声演员”,正是要和那些“说不好相声可却很著名”的“著名相声演员”划清界线;所以,《枣树》里的每一个演员可能也更甘于被称为“非职业演员”。

  这个初夏,这棵《枣树》的诞生不仅为戏剧舞台和普通观众奉献了一出难得的好戏,而且也为充斥着娱乐搞笑、炒作噱头的“文化名利场”提供了一种严肃、纯粹、充满人文关怀的创作态度,它赢得的不仅是票房,更是口碑和尊重。J069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