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阿姐声线沙哑,难顶
郭晋安猫王做派,难得
■剧评人语
作为一部无线过往少见、以歌舞为剧情载体的剧集,《东方之珠》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歌艺圈活色生香的“生态图”、“风情画”。这里边,有流光溢彩的俊男美女;有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有爱恨交织的人间亲情;也有尔虞我诈的世态炎凉。
许是剧情过于着重于三位“台柱”的歌舞人生和他们的情感纷扰的描画,编导在营造“时代氛围”方面似乎并未特别上心。一个显而易见的观感是,剧中所营造的年代氛围和“史味”并不很浓,和记忆中反映那个年代歌舞厅(夜总会)场景的不少剧集或纪录片有些差距。另外,剧中不少建筑的外观、室内陈设和布景等,特别是一些群众演员的服饰装扮,说六七十年代可以,说八十甚至九十年代同样未尝不可。
“史味”不尽如人意,歌舞展示却不含糊———将该剧称之为香港版《雨中曲》、《红磨坊》,应不为过。仅第一集放声荧屏的就有《寻梦园》、《梅兰梅兰我爱你》、《阿里山姑娘》等五首之多。这些精心选择的经典老歌不但是剧中主人公一时一地的心境写照,也是串起全剧故事脉络的无形银针和推进情感主线发展的“催化剂”。
由那个时代的“过来人”阿姐(汪明荃)来饰演歌艺团领班金燕,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一来歌艺本就是阿姐的老本行,唱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再者,阿姐那成熟的妖娆身姿、既辣且媚的风韵,同样不遑多让。从实际观感来看,“金燕”领班丰姿犹存,舞态风骚,只是一颦一笑间却也清晰可见年轮之印迹。而最重要的歌艺展示,阿姐的唱功还在,实力还在,只是在耳熟能详的背后,多少已能辨出功力的衰减和声线的嘶哑。至少,少了几分往昔《万水千山总是情》中那如钻石般晶莹通透的嗓音和《京华春梦》中似莺啼燕转般醉人的韵律。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天王巨星“凌丰”扮演者郭晋安。瞧那一身花衬衣紧身裤的标准行头(时常还披件缀满金属亮片或挂满丝丝缕缕的外套),再瞧那“一撇刀”式、和金·凯瑞“飞机头”有得一拼的发型,真是有点香港版“猫王”的做派和味道。再看歌舞,虽然郭晋安并非专业出身,但从其中多首经典老歌的演绎来看,除了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间或有点走音和“味道”不是那么纯正以外,挑得出的毛病还真是不多,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相较而言,剧中另一“台柱”朱玉兰(佘诗曼饰)的演出,则显得不温不火。从已播的这几集来看,除了“大舌头”表演有点难度和新意外,佘诗曼的表现似不如《凤凰四重奏》般抢眼。
至于重中之重的剧情,在这部以花旦、小生歌舞展示为焦点的歌舞剧里,其分量相对就显得不那么重了。事实上,只要稍加理清剧中人物关系,即使不用看剧,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相信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像“母子离散重逢爱恨交织”、“兄弟反目利用别人”、“第三者插足”、“襄王有意,神女无梦”等之类的故事和桥段,在过往的无线剧集中可谓比比皆是,司空见惯,远非一个“似曾相识”所能概括。
(徐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