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作相声界幕后推手----记著名相声演员李如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1:3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侯艳宁 在中国曲艺界,有一位出师名门、功力深厚、不善张扬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生活在石家庄,近几年淡出舞台,在幕后从事着相声教育工作。他就是侯宝林的弟子李如刚。 记者不断听到家长反映说,他们的孩子在跟李老师学相声,受益匪浅,而每人每节课才交学费15元,以李老师的成绩和威望,这个数字非常低。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大环境下,李如刚让这些家长和孩子们都深为感动。带着诸多好奇,记者在李如刚为相声爱好者们上课的时候采访了他。 李如刚每周日下午在石家庄人民会堂内的一间教室内上两个小时的课,记者采访当日,共有10个学生,其中2个小女孩。这些学生中最大的37岁,其余都在10岁左右,最小的7岁。上课时,李如刚让学生们说相声,他一一给予指点和讲解,从表演形态到咬字发音,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学生有本事比什么都强 李如刚告诉记者,眼前这些学生跟他是师生关系,他做的是相声普及工作,不用拜师;另外还有11名入室弟子,跟他是师徒关系,这些人延续着相声界的传统,需要拜师,但鞠躬就可。虽是师生关系,这些学生中也有跟随李如刚五六年之久的。李如刚说:“河北是曲艺大省,却面临着人才严重流失的现状,我们不能让相声断档,相声教育义不容辞。”李如刚退休之后开始教学生,到今年已经6年了。 李如刚的徒弟在外面教相声,每个月获得报酬达到8000元,而他教学生的费用,每月才几百。李如刚告诉记者,侯宝林收他做徒弟时,曾说过:“拜师是一种形式,你要扎根河北,别有了能耐就飞了。都说名师出高徒,这个‘名’不是有名的‘名’,而要把它当成‘明白’的‘明’。只有明白道理的师傅才能出高徒,明白就是感染,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榜样。” 正因此,李如刚便努力做一个明白的师傅,耐心教学生,学生是块好料子,他不收学费都高兴。邯郸有对双胞胎张达、张遥,在李如刚的指导下,去年拿了全国曲艺大赛的金奖,李如刚说,比自己拿奖都开心。记者发现,上课的时候,李如刚从来不要求学生们规规矩矩地坐着,“正是爱动的年龄,他们怎么活泼怎么来”,看到这些孩子们一会儿把板凳当大马骑,一会儿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但李如刚认为学相声还是需要点天赋,特别是要“有感觉,有兴趣”。 李如刚的明白还体现在他的执著上,2004年时,冯巩与中央戏剧学院合办了相声大专班,请李如刚教表演,每周一到周五上课。李如刚完全可以把石家庄的课交给徒弟代上,专心在北京教书,但他心里始终割舍不下,于是每个周末赶回石家庄,周日继续上课,周一再回北京。这样来回奔走了一年多,直到冯巩停止办班。 ■相声不能死抱传统 李如刚是中国相声界为数不多的具有大学文凭的人,虽是半路出家,但文化功底厚,能够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相声界的现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比如现在很多相声表演脱离了传统形式,借助道具,看起来更像小品,像每年都在央视春晚上获奖的冯巩的相声。对此,观众好奇,这样的相声还算相声吗?李如刚坚持认为,不管它像小品还是其他,只要观众喜欢就可以。过去听相声,是在小剧场,演员与观众能够直接交流,现在观众通过电视听相声,而电视是画面的、流动的艺术,如果只有两个人站在那里说,观众会觉得枯燥,渐渐很难吸引观众。 所以,相声有了不同的载体就应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那些时尚的、阳光的、求新的、不拘一格的相声有什么不好?相声要发展,就不能抱着传统不放。传统相声,像郭德纲的小剧场里的相声,与新形式的相声并存才是正常状态。就像人们吃东西,有愿意吃山珍海味的,也有愿意吃牛肉面的。 ■侯宝林、马季、康达夫的影响 在相声界,李如刚对三个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都已离世,分别是师傅侯宝林、师兄马季、搭档康达夫。 侯宝林在世的最后8年,李如刚不仅是他钟爱的弟子,还是得力助手。回想起与师傅的交往,李如刚有怀念也有开心,在1984年正式拜侯宝林为师之前,李如刚对侯宝林是敬而远之的,记得有一次侯宝林看了李如刚的演出后,上台接见时告诉他说:西服要扣一个扣子,全扣上观众会笑话的。一席话让李如刚如沐春风。 拜师之后,侯宝林一有活动就爱叫上李如刚,李如刚因此为师傅当了多年的捧哏,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侯宝林对李如刚的信任超过其他人。侯宝林自己收藏的很多名家字画和文物,都放在一个屋子里,钥匙交由李如刚保管,因为李如刚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深为侯宝林及其家人信任。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向侯宝林求墨宝,侯宝林就让李如刚代笔,“正因为这样,现在干脆有人向我要字”,李如刚开心地告诉记者。 李如刚说,师傅给他影响最大的除了艺术,便是做人。侯宝林对他说的最多的话是“一个演员要有人缘、才缘,缺一不可”,并时常告诫他:“不要拿自己当腕儿,人家承认你,你才是腕儿,不承认你,你就不是腕儿。” 李如刚与马季的交往更早,因为与李如刚搭档的康达夫很喜欢马季的缘故,马季对他们一直都有好感,李如刚和马季成了同门师兄弟之后,二人的友谊早已经历了残酷时代的考验。文革后期,马季被关进牛棚,李如刚和康达夫晚上偷偷去看他,带着他到外面吃一顿小吃,一边吃一边谈相声,好多被禁的传统段子也在他们之间偷偷讨论。李如刚告诉记者,马季结婚晚,他成名之后还是单身,当时全国各地的姑娘都给马季寄去了求爱信,马季还给他们看过这些姑娘的照片。在李如刚心里,马季的表演才华和创作思维都是非常突出的。 李如刚最开始听老搭档康达夫说相声的时候,还是一名业余爱好者,当时就很欣赏康达夫的才华,虽说他文化水平不高,可很有台缘。成为专业演员后,李如刚成了康达夫的搭档,让李如刚感触最深的是,康达夫有着深厚的话剧表演功底,他受过专业训练,所以他的相声表演有很多其他相声演员不具备的东西。康达夫特别喜欢马季,曾一度想拜马季为师,马季没有接受,他觉得与康达夫、李如刚年龄相差不多,当好哥们比较好。侯宝林对康达夫的评价很中肯:“你说这小子,平常闹着玩的,一上台就不是他了,特别有激情。”正是话剧功底才让康达夫如此有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