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歌者如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11:49  新民周刊

  BY 董铭

  法国的音乐,总是伴随着一种怀旧的思绪,哪怕当初是让年轻人痴迷的歌声,多年以后,也成了岁月流逝的相册。歌声飘到胶片里,《歌者如斯》(Quand j'étais chanteur)自然也就罩上了同样的光晕。影片的许多镜头都伴随着经典老歌,唱曲的人同样也是曲中人,这种方式和题材在法国电影中并不少见,近有前年的《领奖台》,远有阿兰·雷乃的《老调重弹》。

  导演吉亚诺利创造这个人物的源头,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歌手。在法国中部城市克来蒙费朗真的有一个叫阿兰的舞厅歌手,导演就是偶然听到他的演唱后萌发了这部影片的灵感。于是,生活中的原型被导演发掘,剖析,搬上了银幕。观众在一个漠视的环境里看到一个曾经自负的人,在脆弱与坚强之间摇摆,不停地肯定、否定自己,不仅仅在事业上,同样在爱情上。与舞厅、房间里的大量的内景相对照的,是几个城市、郊区和山野的广阔外景,整个影片的基调立刻就变得乐观,开阔,背景音效也同时把这种心情诱发出来,舒畅无比(尤其是在电影院里欣赏)。

  《歌者如斯》在一种徐缓的节奏里推进,丝毫没有打乱叙事的顺序,虽然整个片子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情绪,但却未出现一个镜头的闪回。导演在某些时刻,会表现出稍许的煽情,但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克制地以一种纪录片形式保持着与演员的距离,让观众简简单单地观察阿兰的生活片段。

  虽然歌声是本片最重要的背景,导演也并未让演员过分地宣泄演唱的激情。德帕迪约更多的是恪守一个舞厅歌手的本分,随意洒脱地为舞池里的人们伴唱,不让个人的情感驾驭到他人的生活之上。影片中的爱情几乎不能成为一条推动主线,爱情就像歌声的河流里漂浮的树叶,时而沉入水下,时而浮出水面。阿兰只有一次被爱情扰乱了头绪,因为玛丽昂的突然出现,使得他情绪大乱,无法继续演唱。当歌手意识到过分的追求反而会打乱自己的生活时,他立刻就把这份感情藏到了事业之后,直到影片的结尾,为他感动的玛丽昂才主动揭起了这份爱情,把信心还给了失意的阿兰。

  故事真正的转折点是阿兰嗓子的病变。可以想象,医生的诊断,对于一个以嗓音为生的歌手有多么严峻。阿兰早已知道自己如今的地位"只不过是个让人喝香槟酒的",只是仍不愿意正视、承认。其实他的心里,依然倔强地维系一份尊严,所以阿兰最终也没有出场做克里斯托弗的演唱嘉宾,而玛丽昂则被他内心的独白"平庸者,通常也是最后的坚强者"所深深打动。导演在之前也悄然加入了自己的同情,譬如两人在法国中部秀丽的山谷里散步,以及阿兰孤独地离开舞厅的镜头,都不吝为影片的结局提供了象征性的指引。

  德帕迪约在影片中亲自演唱了所有的歌曲,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年迈歌手的心理沉寂。女主角法兰丝的表演也同样纤细,既展现出一个年轻母亲的成熟,又带上了少许的任性。两人出色的表演受到法国观众和媒体的肯定,同时提名恺撒奖最佳男女主演,并且影片也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音乐的重要提名机会。虽然《歌者如斯》最终只拿到了最佳音效的奖项,可那些带着美好回忆的歌声,夕阳下男主角沧桑的背影,依然让观众感慨万分。时光如水,岁月如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