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照猫画虎”亦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0:39  云南日报

  上周,一个名叫“阿波”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北美4114家影院游荡,灵巧惊人的功夫,迟钝圆鼓的身材,耍宝搞笑的风格,再加上“能说话的动物,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主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让你不由自主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能够在首映日进账2000万美元,并且以6000万美元的成绩占据北美新片及周末票房冠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故事似乎很老套:动作笨拙,体重无敌的阿波,在家族面馆跑堂,是和平谷里公认的最懒的动物,心里却藏着对武术的热切向往,梦想成为武林中的传奇人物。时逢强敌入侵,谷中动物合议举办武林大会选出一位武林高手带领大家抗击外敌……

  像这种老套的叙事体,在好莱坞早已是屡见不鲜,但梦工厂却独辟蹊径,将中国功夫和中国国宝大熊猫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糅合在一块,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生造出来的“功夫熊猫”及其熊猫拳,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和大熊猫栖息地遭受强烈地震的大背景下,横空出世,必定会攫取世人的眼球,从而打造出一个超级吸金器,趁着“中国热”的东风在票房上狠捞一笔,以挽救梦工厂目前面临的危机。

  除了功夫+熊猫这两件醒目的中国元素外,《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俯拾皆是,太极、面馆、庙会、爆竹、宝塔、祥龙、筷子、馒头,每一个镜头都铺陈着典型的中国符号;老虎、螳螂、蛇、鹤、猴子,每一样都在中国武术中找到了对应,导演更是刻意地请来了成龙、刘玉玲等一线明星的配音阵容,做足了“中国功夫”。

  在看到《功夫熊猫》成功的同时,我们需要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总是东施效颦地在“洋为中用”的思维下走进了死胡同,盲目地以为与国际接轨就是投好莱坞所好?为什么守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却不加珍惜和熟视无睹?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太多的教训,《花木兰》、《功夫之王》甚至那部勇夺奥斯卡金像奖的《无间道风云》,无一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借鉴,与致敬无关,有的是对优秀文化的拿来主义和扬弃,是好莱坞灵敏的嗅觉和对艺术执著的探索。

  在汶川地震后的特殊时期,我们需要《功夫熊猫》这样的“心灵鸡汤”来抚慰国人受伤的心灵,从而激发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励志作用,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也会使我们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共鸣。有评论指出,《功夫熊猫》讲述的是“中国的雄起之声”,虽然有点自作多情,但产生的效果却让我们有所期盼。

  张诗河(春城晚报)

  //

新闻排行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