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多年前,当我们第一次从电视里看到熟悉的重庆街景、听到熟悉的重庆方言时,那种感觉多么亲切。所以,《山城棒棒军》的辉煌理所当然。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荧屏上的本土剧突然间多了起来,那些曾经新鲜、张扬、亲切的故事,也渐渐变得习以为常。对迷恋美剧、日剧、韩剧的年轻人来说,重庆编剧们精心创作的故事似乎离他们很远,但奇怪的是,这并不影响《麻辣冤家》、《冷暖人生》、《有话好好说》等一批重庆本土栏目剧勇创收视高峰。同样,日前开播的重庆本土悬疑剧《十四夜》也再度引起观众的激烈争论。
到底是观众变刁了,还是编剧们写“疲”了?编剧们是如何写出电视上那些故事的?现在的重庆本土栏目剧,又是些什么人在幕后操刀?本报记者经过一系列的采访,在众多重庆编剧那里找到了答案。他们知道观众喜欢制作精良、明星众多、剧情吸引人的电视剧,但受条件限制,他们只能尽己所能,用最真实的故事和最生活化的语言,尽心打造属于重庆人自己的故事。
观众说
老是这些人 老是这些事
从《山城棒棒军》到《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街坊邻居》、《麻辣冤家》、《冷暖人生》、《有话好好说》、《走进监狱的女人》、《走出婚姻的女人》,不管是连续剧还是栏目剧、悲剧还是喜剧,始终都有一批自己的忠实观众。
但是,不满的观众也很多:“重庆人编的故事就一定要是方言剧?方言剧一定是打打闹闹的?重庆人就不能有点格调?”随着大批本土方言剧的上演,观众更加无法忍受——不管遥控板怎么按,重庆的各个频道都在放方言剧:“而且还老是那么几个人,有完没完啊?”这些观众也承认,一开始还是有新鲜感的。“但这么些年老是这几张脸,故事总是似曾相识,有些更是直接从笑话里改过来的,还有意思吗?”
编剧说
程青松
重庆籍著名编剧,著名影评人
从重庆走出去的程青松,曾创作了《电影往事》、《丛林无边》、《沉默的远山》、《我们复婚吧》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2000年,程青松创作的以重庆为背景的电影《晚安重庆》,CCTV-6播出数十次,各方面评价都很高。
本土剧缺艺术性
对于重庆本土方言剧遇到的问题,程青松表示,如今重庆几乎没有艺术性较强的电视作品产生。“方言剧、本土剧并不是不断复制、加工故事素材,重庆已经有很久没有好的电视剧作品了。现有大多是栏目剧,虽然做得有声有色,但艺术性上还达不到优秀电视剧作品的标准。”
程青松说,重庆并不缺少能做大剧的好题材。“比如山峡移民,就是很好的素材,为什么没看到好的作品面世呢?我们这些在外面的重庆人,总是很希望看到家乡能出好作品。如果有机会,有好的题材,很希望与重庆编剧合作,一起创作。”
方言剧要克服粗制滥造
程青松认为,现在重庆电视作品需要克服粗制滥造。“我知道现在重庆拍许多作品动不动就100多集。不得不承认,有的剧本在创意上还是值得称道的。但由于投资都比较低,在制作上肯定达不到预期要求。倒不是说低俗,但整部作品肯定会比较‘浅薄’。这在一方面是为了马上挣钱,为收回成本,这也是人之常情,同样的投资,一集赚几千,当然是集数越多越好,100集能赚多少?”
重庆编剧要学会“走”
说起编剧,程青松很理解重庆编剧们的思路和想法。“他们也去采风,尽力透析重庆人自己的故事,但这还是有一些狭隘。重庆编剧一定要做到两个‘走’。第一是走进去,走进生活。编剧并不是综合一些故事或改编一些社会新闻,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感情一定要真实,所以这就要求编剧必须要有生活,以主人公的形式去经历而不仅仅是讲故事的。第二个是要走出去。一直生活在重庆,压力小,生活安逸,看到的视界、思维的释放都很有限。这是我的感受,走出来了,反而发现了重庆许多美的东西。你在本土有丰富的经历,然后你再站到外部以另一个角度观察,也许,一部优秀的作品就诞生了。”
郜丽:原创需要过程
重庆电视台专栏节目编剧、制片人,《生活麻辣烫》编剧
郜丽是重庆电视台的资深制作人。2002年成立重视传媒公司有了第一支创作团队开始,郜丽就成为与剧本打交道的专业编剧。从《生活麻辣烫》开始,只要重庆台播过的本土作品,几乎都有郜丽的手笔。“我们从2002年开始组成专业的编剧团队,公司化操作的模式,可以说在全国所有电视台中也是领先。很多电视台都是买我们创作、制作的电视剧和栏目剧。我们的编剧团队也在不断完善,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也有经验丰富的老编剧,竞争机制也促使大家都在不断成长成熟。”
遗憾:“现在不少编剧的剧本改编的成分太多、太杂,有时候失去了特色,成了改编编剧。我们一直在强调原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计划:郜丽告诉记者,她原创的本土长篇电视剧《莲花闹海棠》正准备开机,这是一部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方言喜剧。去年夏天,郜丽去北碚水土钓鱼,和当地人聊天时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就地租房,与当地人一起吃饭喝酒,安安心心搞起了创作。3个月后,郜丽和她的团队交出了这份重庆版《乡村爱情》。虽然现在郜丽的学生们都成长起来了,但这一次对郜丽仍是一次新的开始:“除了《山城棒棒军》、《灯火黄昏》,重庆已经很久没有出产优秀的长篇电视剧了,这次我们可是卯足了劲打造一部精品。”
赵洪:挖掘小人物故事
《冷暖人生》编剧,曾参与创作《生活麻辣烫》、《今夜不设防》
30岁的赵洪做编剧已经5年了。一个时长25分钟的短剧剧本,大约需要15000字左右,这对经验丰富的赵洪来说,需要3天的创作时间。赵洪说,她平时喜欢看书和上网,从中获得灵感,但她最喜欢的是接触各类朋友,挖掘他们的故事。“我喜欢倾听,然后把它们写成故事。”
赵洪最关注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最真实的故事往往最普通,蕴涵着真挚、善良、闪光的人性。虽然时代在变,人心在变,但人性中的善良与光彩,却是不可磨灭的。我几乎都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在‘小人物’身上。通过对他们世俗琐碎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追求的刻画,从他们改变生存境遇的不屈努力与不断的挫折中,去挖掘人性的光彩和温暖。”赵洪说,她的创作原则是轻松、真实:“我的故事都是普通而真实的,每个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如果不能引起观众共鸣,那剧本就是失败的。”
遗憾:“想创作长篇小说,但难度太大。”
计划:“现在狂啃各类小说,希望遇到合适的购买版权进行改编。”
吕舒:创新就是原动力
《十四夜》编剧,曾参与创作《冷暖人生》
29岁的吕舒是个真资格的“海龟”。她在德国留学5年,学的经济,但3年前回国后,却来到重庆电视台做起了专业编剧,上月开播的悬疑剧《十四夜》就是吕舒的作品。吕舒说,创新是她的原动力,这与她的经历有关。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视、编故事,读书的时候还经常给各类刊物投稿。”在德国留学时,吕舒来到了一家电视台打工,在这里,吕舒第一次接触到了各类栏目剧的创作、制作、编播,经常会有一些构思巧妙的剧本让吕舒大为叹服。“从那时开始,我就习惯用不断变换的思维来创作剧本。我会收集很多很杂的信息,海外见闻、奇闻逸事我通通都看。”
来到重庆电视台后,吕舒为《冷暖人生》写过一些剧本,这些风格轻盈又深入生活的故事,得到观众的喜爱。“从交选题到反复修改再到最后通过,这一过程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一直都很顺。我属于灵感型,有时候睡觉梦到某个情节,就会跳起来写到纸上,然后再睡。”那如果哪一天灵感消失了怎么办?“我不担心我的灵感,我总能从各个渠道获得我想要的新鲜故事。”
遗憾:“创新真的很难。《十四夜》从策划到开播耗时两年,完全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简单。由于国内对这种悬疑剧有一定限制,所以最终必须以科学解释来结局。而且在制作水平等方面与国外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做这类系列剧的,第一个吃螃蟹的难道不伟大?”
计划:继续创作更精彩的悬疑剧。
演员说
仇小豹:
重庆方言剧应以剧情取胜
仇小豹说,重庆方言剧有病,而且病得不轻。“剧本乃一剧之本,所以重庆方言剧的病根在于创作环节,也就是编剧力量的薄弱。重庆言子独有的韵味,是其它方言无法取代的。可是具体到方言剧上,就不可能完全靠语言取胜。只靠展几个言子是浅薄的,方言剧毕竟也是剧,应靠剧情取胜。”
仇小豹还认为,演员也是制约本土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喜剧演员至少要把中国的传统十大喜剧搞清楚吧?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看钱奴》,现在有多少喜剧演员了解?还有导演、编剧们,对西方的卓别林、契诃夫又了解多少?许多演员对本土剧表演中的过分夸张感到不适应,这是一个把握问题。《山城棒棒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但现在观众却越来越失望。不是说喜剧表演不能夸张,但必须遵循喜剧的规律。出乎意料要在情理之中,否则就是鬼扯。喜剧表演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要用故事去感染人,打动人。”
演了这么多影视剧,仇小豹坦承,他拍过好剧,也拍过烂剧,“是演员都会犯这样的错误,照顾下关系吧”。而他最大的遗憾是,至今都没遇到一部可以让他演得酣畅淋漓的剧。“我太渴望有一个好剧本了。”
本版稿件 记者刘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