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挺
■家有秘笈
□刘挺
儿子六岁了,是时候学乐器了。选择哪种乐器?选市场热门?还是依孩子的爱好?……
小区楼下有三间琴行,琴行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张孩子们的考级证书。女孩们学钢琴,男孩选择小提琴……家长们说: “练琴苦,陪练苦,要苦几年。但是特长生报考学校可以加分哦! ”我却另辟蹊径。
听完教育专家一堂《孩子根据什么来选择兴趣班》讲座后,我顿开茅塞,儿子并不具备学音乐人的素质———精确的听觉和出众的记忆力。他自小喜欢智力拼插玩具,军事装置,机器人,空间站———随着年龄增长,挑战不断升级,其细节观察力及空间想象力强。
但我又不希望儿子在乐器方面是空白。在他不如意时,音乐可释放他的情绪。
于是,我决定让他学葫芦丝———看简谱,上手快。不像钢琴,小提琴乐理乐感要求高。几百元的葫芦丝和每小时80元学费,也是我家经济力所能及的。
有家长开导我:“太简单了!民族乐器,很难走出国门的!也没听说过葫芦丝有升学加分的!”
但我自有主张:因为简单,儿子学乐压力才不大。他做完功课,练完葫芦丝,还有闲下棋、游泳、踩轮滑、看电影……学乐器,只是为他在身心愉快中成长。
黄昏,儿子在小区的紫荆花树下,执起圈着金丝穗子的葫芦丝,缓缓吹起《小夜曲》。
“吹得好!小朋友!”推着童车的妈妈,溜达的爷孙,踩滑板车的学生,遛狗的美眉,不管我儿子演绎得怎样,总有一两下掌声,鼓励他“再来一曲!”认识的,不认识的,来了,走了,不时变换着面孔。不知不觉,儿子把学过的曲子练了几遍。没有来往的人,他就吹给掠过头顶的鸟儿,花基上的蚂蚁队伍听……
家里亲朋来,儿子光着脚,咚咚咚冲进书房,取他的葫芦丝。这是我早和宾客串通好的节目:请给孩子一个“秀”的机会,然后,听完,大家哗哗鼓掌。不知不觉,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
我给他讲葫芦丝的动人传说;带他去“茶马驿站”吃饭,T字台上,旋转灯光下,炫目的傣族帅哥,吹起欢快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停在我们桌旁,流畅的滑音,儿子直喊:“哇噻!”
有时,故意和他“抢” 葫芦丝,他总说:“妈妈没我吹得好!”俨然老师状指出我手形不协调处。他还说,考过三级,要上视频演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