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姆渡人爱开篝火派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4日06:13  现代金报

  

河姆渡人爱开篝火派对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景
河姆渡人爱开篝火派对
河姆渡文明时期人们的劳动场景休馆一年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经过改造,将于5月27日重新与大家见面。经过精心翻修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会有什么变化?新馆在展现7000年前河姆渡人生活上会有什么新亮点?新馆采用了什么新设施?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新的感官享受?为此,本报记者前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抢先探营。本期“金报@探索发现”就为你介绍一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你听说过盘古开天地吗?你听说过夸父追日的故事吗?你听说过后羿射日的神话吗?你想体验一下开天辟地后世界是什么样的吗?走进新开馆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一个用高科技手段营造的时空隧道将带我们重回距今7000至5000年的时代。在这个时空隧道里,抬头可见被劈开的一线天,脚下是黄色的泥土地,两侧分布着从地面到地下的各个地层,地层裂开让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形成“地层模型”,模型里镶嵌着数码电视播放着视频,一下子把人带进了6000—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世界。穿越这短短的时空隧道,人类走了几千年的历程便会历历在目:混沌的天地间,原始的人们要抗争自然、抗击野兽,在对自然、对天气、对各种现象不了解的情况下,先人们进行探索,进行创造。“地层模型复原了当年河姆渡遗址发现挖掘时的地层分布,从上到下分别展示着木栏杆、水稻种子、陶片等,博物馆专门定做了复制品,嵌在地层里,就是想更形象地展示给观众,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姚馆长说。

  【沧海桑田】

  7000年前这里曾是“西双版纳”

  7000年前河姆渡人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他们对自然的理解会是怎样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沧海桑田展厅便复原了这样的景象:混沌的天地间,火热的太阳印红了大地,山野间丛林茂盛,是禽鸟们的天堂,虎、熊、大象、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出没其间,在这里的山间平地里,土质肥沃,水草密布,这里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这里积蓄了丰富的鱼类资源。河姆渡人就选择在这片生态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繁衍。据姚馆长介绍说,7000年前的杭州湾南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大致与今天的西双版纳地区相当。“我们想通过投影、音效等科技手段,还原那个时代河姆渡人生活的外围环境,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时候人类是和哪些植物、哺乳动物、禽鸟、水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日出而作】

  7000年前这里就是男耕女织

  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照耀到沿山麓坡地分布的原始村落时,新一天的劳作开始了。男人们肩荷骨耜走向村外的稻田,荡桨河湖,张弓引箭;女人们手提篮筐隐现在山丘树丛,用藤草编制用具;村舍间,猪狗相逐,小孩玩着捉迷藏的游戏……通过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和一个个赋予艺术色彩的人物塑像,应用声、光、电等媒介,展厅带我们走进了当年河姆渡先民群体劳作、过着艰辛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中。

  1973年挖掘出土的稻谷堆积层、碳化米粒、稻穗纹陶片、稻根等悉数展列在人们眼前,原来,7000年前的人类就已告别茹毛饮血,过上了饭稻羹鱼的生活。用于耕田和渔猎的器具让我们看到了如今锄头、鱼钩的雏形,而出土的酸枣、菱角、芡实、葫芦子等种子告诉人们,那时候,人们就喜爱吃这样的水果、果实。同时,猪、狗、牛的遗骸以及圈养用的栏杆也向人们诉说着,早在7000年前,饲养家畜已成为河姆渡人生活的一部分。出于御寒和美化的目的,人类最初用兽皮或树皮缝制简单的“衣服”,而河姆渡出土的纺轮、梭形器、机刀和骨针的大量发现,表明7000年前的人们已开始纺“线”织“布”和用简单的纺织机具。

  【湖畔人家】

  7000年前的干栏建筑沿用至今

  了解了河姆渡人的农耕、圈养、渔猎文明,那河姆渡先民住在哪里,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他们住在水边,交通问题怎么办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大家复原的湖畔人家,你也能当一个河姆渡人,亲身感受一下住木构干栏、草棚木屋的感觉。据姚馆长介绍,河姆渡先民的居址常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低丘缓坡,他们居住在用木柱、横梁和地板等搭建的干栏式房屋里。“河姆渡先民因地制宜创造的适应水乡泽国环境的干栏式建筑,被誉为‘建筑史的奇迹’,它既可防潮又可躲避虫兽侵袭。至今仍盛行于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地区。”在固定的木构干栏房屋里,人们已经可以直立行走,通风换气,同时,先民们在房屋里开始炼泥制陶,纺线织布,穿针缝衣。“特别提醒大家,小心脚下哦。”姚馆长提醒说,“为了立体全面地还原先民的住房原貌,我们在展厅的地下复原了先人建造的原始水井,人可以隔着玻璃站在井上往下看。”

  而住在水边,每天与水打交道,河姆渡人有自己的交通方法。大大小小的船桨,上宽下窄的造型,从这些船桨我们不难想象当初河姆渡人驾驶的船该有多大。姚馆长介绍说,舟楫之利,不仅方便人们到水中捕鱼捞虾,采摘水生果实,而且解决了水乡地区人们的交通问题。河姆渡文化发现的众多木桨,说明舟楫已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工具。

  【种树品茗】

  6000年前人们就有喝茶习惯

  在新开馆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里,有一个新展品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约6000年前的山茶属树根。据专家介绍,山茶属是亚洲东部典型的常绿树木,在中国有190个树种,浙江地区分布野生和栽培品种总计15种。而在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田螺山古村落内,人们挖掘出距今约7000至6000年前的山茶属树根,“这很可能是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也许6000年前的人就开始有喝茶的习惯,人们将茶树种在房屋四周,就像如今大家搞园艺一样。”

  【心灵解读】

  7000年前人们就开篝火派对

  走进心灵之声展厅,眼前是一块白色的大幕布,上面影射着浮动的影像,仿佛是人们不定性的思绪。揭开幕布帘,从幕布中穿过,仿佛开始走进了河姆渡人的梦境中。在昏暗的空间里,耳边传来凄美柔和的音乐,四周是双鸟朝阳、圆锥鸟形的图腾书,灯光摇曳营造出一团篝火熊熊燃烧的场景,通天入地的展柜里摆放着刻着人们意识形态中神灵的陶罐和祭品,脚下还设有先人埋葬的墓穴。“这部分的展列较为灵异,是对河姆渡人心灵的解读。”姚馆长这样说,“原始的宗教、习俗、审美、娱乐等,都是发自人类心灵的对认识自然界、对人类自身和对美的追求的呼声。河姆渡先民大概也如此,常聚集在图腾树下,载歌载舞,供奉祭祀。”原来,当先民对自然、对天气现象还无法解释、不能理解时,他们便开始对自然产生崇拜,形成了万物有灵的信仰。于是,一群人围着篝火,进行以祭祀为目的的歌舞也就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