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处都是《读者》的读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7日22:50  金羊网-新快报

  

到处都是《读者》的读者
■《读者》前身,1981年1月的《读者文摘》创刊号(上)以及更名后的第一期《读者》(右)。

  

到处都是《读者》的读者

  

到处都是《读者》的读者

  

到处都是《读者》的读者

  《读者》杂志庆祝创刊30周年

  新快报讯 30年前的春天,在改革开放和全民读书热的大潮中,一本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刊名、红色封面印有电影明星娜仁花头像的杂志《读者》诞生。30年后的今天,《读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亚洲发行量第一,世界第三。

  可以这样说,到处都是《读者》的读者。

  4月16日,这本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书写了中国期刊史传奇的杂志迎来了创刊30周年。为此,读者出版集团在《读者》的诞生地和大本营——甘肃兰州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编者与读者的30年情缘

  “当时一问世就引来读者极大关注,短短两三年,月发行量就突破100万,此后一路走高,2006年4月突破1000万,刷新中国期刊发行量的纪录”,在《读者》创刊30周年庆典上,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人生的困惑和关键期,有一期封面是黄金般的黄土高原图片,我喜欢写诗,很向往这里,就毅然来到甘肃当兵。”香港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回忆与《读者》情缘时说。

  “由一本杂志到集团,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巨大,但我却怀念的是初触这本杂志时的感动。”有读者如是说。的确,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读者都被该杂志中的文章深深触动过。

  “那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有一摞摞的《读者》,火车上、公交车上、大街上总能看到有人手里拿着这本杂志,这是那个时代的记忆。”兰州退休教师刘翠珍说,“有一天,我还给《读者》写信,说看了哪篇文章,心灵受到了激荡”。

  在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其实,《读者》在1981年1月创刊时叫《读者文摘》,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1982年7月,因涉讼美国《读者文摘》的刊名商标权,才从1993年第7期起正式更名为《读者》。《读者文摘》最初销量为3万册,更名后刊物影响力更大,1995年月发行量突破400万,2004年突破800万,如今月平均发行量900万册。

  吉西平说,诞生于黄土地上的《读者》,目前以多种形式在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2011年的第一天,该杂志正式在台湾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份进入台湾地区的刊物。

  《读者》的魅力来自何处?吉西平用“不仅在于‘秀外’,更在于‘慧中’”总结。他说,《读者》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倡导人文关怀,弘扬真善美,温润、纯净、平等,雅致。

  师永刚告诉记者,《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是中国的儒学思想。

  第三代电纸书呈现30年内容

  在16日的庆典仪式上,读者出版集团同时举行了第三代读者电纸书发布会,推出第三代读者电纸书。

  “读者”第三代电纸书(典藏版)是在第二代基础上改进研发的最新产品,在功能上增加了电磁触控、手写批注、涂鸦、挥动翻页等时尚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电纸书中预装了《读者》创刊30年来500期的杂志,以及有版权的500本优秀畅销图书。此外,本次发布会上的首发图书还有《老课本 新阅读》、《1000个故事——<读者>30年最美的风景》、《另一道风——<读者>第三届插图艺术展作品集》、《读者》杂志30年合订本等图书,是对《读者》30年优秀内容的再次呈现。

  (据中新网等综合)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