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驻京记者 梁晓雯 文/图
百色起义,又叫右江暴动,知道百色起义历史史实的人恐怕并不多。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1988年是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并肩走过的第50个年头,也是他们的金婚之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反映小平同志年轻时期历史题材的大型电影《百色起义》。
主创访谈
从风华正茂到“喜怒不形于色”,卢奇再现了历史,更创作了人物。
与其他刻画领袖人物的作品不同,《百色起义》中主角邓小平同志处于风华正茂的时代,35岁的卢奇获得了在《百色起义》中扮演邓小平的机会,摘得第1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原本是孙中山特型演员的他也从此与小平同志结下不解之缘,一拍就是40多部。日前新快报驻京记者面对面采访了他,也让那段值得回忆的广西岁月再一次跃然纸上。
只有专业演员才能演好小平同志
那时大银幕上表现领袖人物的作品并不太多,一般都是伟人出现招招手,而这个戏的一号角色就是邓小平。
新快报:那时很少专门拍摄领袖的影视剧,尤其是年轻时代的,这部电影的起源是什么?
卢奇:1989年是百色起义60周年,百色起义发生在广西,所以广西电影制片厂就打算拍一部电影来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百色起义中,小平同志作为中央派去的党代表,后来在那个地方搞统战工作,发动“农运”、“工运”,最终顺利举行百色起义。本着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百色起义是我们在边远地区的成功的起义。小平同志后来成为我们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所以当时拍这个片子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新快报:在饰演这部戏的“邓小平”之前,您是一名孙中山特型演员,如何从百里挑一中脱颖而出?
卢奇:导演组当时到了四川人艺,看了很多人才看到我的艺术档案,当时我在两年前扮演过孙中山,我就有幸作为邓小平的候选人到制片厂去化妆造型。过程比较复杂,当时我们剧院要排话剧,不让他们见演员。两个副导演通过别的渠道找到我,拍了几张照片。当时我想全国这么多人怎么会选到我的头上呢,就没抱希望。
新快报:据说当时是陈家林导演力挺你出演?
卢奇:除了陈家林导演的肯定,当时王震副主席看到录像,就问旁边的人我的名字叫什么,反复地放觉得我看起来最像,所以就一锤定音了。陈导对演员要求比较严格,《百色起义》中邓小平同志的戏那么多,如果只是找一个光看起来像的人肯定拍起来比较吃力,他就是要找一个专业的演员来演。
由外到内融入“邓式喜怒哀乐”
如何表现出充满活力、非常智慧、十分勇敢的青年邓小平?卢奇除了阅读历史资料之外,还要看书籍报刊,看一些照片和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希望能表现有责任感的革命者形象。
新快报:据说您的化妆十分重要,下了不少功夫。卢奇:后来让我到摄制组去试妆,化妆师见到我就没有信心,他觉得我太像孙中山了,觉得我不行。为了争取这个角色,我当时也同意剪成平头。可是我的眉毛也浓,当时说要剔掉一半,化妆师杨老师说先用肥皂盖一下吧。最难的是我是大双眼皮,而邓小平是单眼皮,眼皮也被粘起来。这样化妆师就有信心了,就把眉毛拔掉了一半。化妆以后我都变样了,一穿红军的衣服与邓小平很像。
新快报:如何把自己放入到“邓式喜怒哀乐”中,当时关于小平同志的影视剧并不多。
卢奇:那时电影《巍巍昆仑》,还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电视剧中有邓小平的形象,但是《百色起义》是第一次把他当成一号人物来塑造。我看了他的传记,百色起义的背景也看了很多,还专门买了一本他的画册来看,很有用。我接到这个戏时,也才知道百色起义的,很多观众朋友也不太了解那段历史。我需要了解邓小平一生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性格走向、心态走向。
领袖也血性把茶改为酒
已经过去20多年了,如今卢奇回想起最有血性的话语,就是青年邓小平骂人的一句话,当时配音有两个版本。
新快报:在与陈家林导演合作中,有哪场被你改动了?
卢奇:第一场戏,周恩来送邓小平去百色,当时剧本里安排的是“以茶代酒”,我当时想,年轻人嘛,邓小平同志也爱喝酒,周恩来酒量也不错,在那个战争年代的生离死别,我跟导演说,这个地方能不能改一下,不要太左,好像革命党人都不吸烟不喝酒,而是改成“今天好好喝两杯”。拍电影要真实,贴近生活。导演就同意了。
新快报:听说陈家林导演对于场面的控制力很强。
卢奇:当时要拍一场大场面的戏,邓小平同志到篝火边看农民练舞,现场一共有几百名演员。陈家林导演很清楚,先拍好大场面的戏,再去拍细节,当时竹竿舞啊、扁担舞啊大家都练得很热烈。局部场景时再拍我们,所以拍的速度很快。
小平同志本人最初不同意拍摄
川音普通话足够逼真,可惜的是他没能与小平同志谋过面,不过他的表演却得到小平同志和家人的认可。
新快报:你是小平同志的老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算是天时地利。
卢奇:陈家林导演对我说,邓小平那个时候是青年人,不是领袖,不能演成若干年后学识与履历都很有积淀,革命实践也很丰富的邓小平,而是一个青年的革命者,一个热血青年,但是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脱离当时传记中对他的性格描写。年轻的时候,他是“小钢炮”,敢说敢闹敢开玩笑,老了以后话变少,喜怒不形于色,与早年完全不一样。要演出活泼,敢作敢为的年轻革命者形象,基调基本上定了。
新快报:据说小平同志当时反对大家来拍自己的故事?
卢奇:当时小平同志说不要拍我了,去拍李明瑞吧,他在“肃反”扩大化中被诬陷杀害于江西省。纪录片中,李明瑞是个好同志,邓小平很看重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后来通过王震副主席去做了他的工作,说你不要管了,给我点面子吧,拍百色起义,作为党的代表,党的形象,不拍你,百色起义就没法拍,就不能实事求是。后来小平同志就允许了,这个电影才拍成的。可惜我并没有见过小平同志本人,据说他的家人都很认可我的表演。
骂人台词录音时有两版
卢奇表演时下过很多功夫,不仅反复练习,也动过不少脑筋。
新快报:以前拍领袖都是不能骂人的,《百色起义》里有一场骂人的戏。
卢奇:当时邓小平收到中央一份错误指导的电报,邓小平就骂了一句。录了两次音,一个是“不管他那么多”,一个是“滚他妈的蛋”。没想交上去之后,后一个居然通过了。青年革命者也有喜怒哀乐,这句话大家还是能接受的,也体现了当时的生活。
新快报:电影中小平同志有很多镜头,比如骑马、抽烟、打牌,你是怎么练出来的?
卢奇:电影中有一段小平同志大型的演讲,小平同志习惯大声讲话之外还要抽烟。我当时一看到剧本就傻了,因为我本人不会抽烟。再看看那场戏很大,台词又很多,于是我赶快买了烟回来,每天都在练习怎么抽,除了要学会抽烟,我还得看纪录片学会小平同志拿烟的姿势。因为那场戏中,中间有划火柴等细节,我要把他吸烟的动作都融入到表演中去。还有一场戏是小平同志要打扑克牌,这就是说明搞统战工作什么都要会,尽量去接近国民党的上层,去感染俞作柏、李明瑞,通过人家对你的认可,才能接受你的思想。共产党的理念给他们带来新鲜空气,才会跟着你走。
十几个演员挤住一间房
拍这个戏很苦,全是荒郊野外,从8月份天气很热拍到11月份天气很冷。
新快报:当时转战几地拍摄,拍摄环境很辛苦吧。
卢奇:当时几个演员在一起合作,都要住在一起,要熟悉要沟通。当时在东北就是大通铺,六七个演员都住在一间房子里。到百色以后,就变成十几个人住一大间了,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探讨角色。现在的演员都是一人住一间,演戏的时候才到一块,没有那时那么熟络,吃住都在一起,拍戏就很默契很和谐。
新快报:拍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危险吗?
卢奇:除了文戏的难度,也有些动作戏很危险。比如小平同志要离开百色的那一场戏,当时我要骑一匹马,那个时候正好连人带马走到了一个山头上,当时我勒马绳回头一看,就是一个陡坡,马看到悬崖就有些受惊了,不停地动起来,还好那时我年轻,身手还比较灵活,就赶紧跳下马,把它的缰绳拉住。
新快报:电影出来后反响很好,您还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卢奇:刚开始心里没底,边研究边演,我们在看样片时,看看状态和形象能不能吻合,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下一场弥补和充实,希望能准确表现。当时电影局的领导看了以后,评价不错,大家很欣喜,但是还在担心观众的反应。当晚,大家团聚喝了很多酒,陈家林导演高兴得喝高了。获奖的时候,我到现场,我根本没想到。意外的惊喜,这也是大家合作的结果。陈家林导演对于作品的把握最为重要。
晓雯视点
以孙中山的扮相讲邓小平的故事
既可以是邓小平又可以是孙中山,卢奇作为特型演员完全可以自由地在两种不同风格的人物之间游走。
约访多时,我见到他本人时,他正巧带妆参加建党90周年献礼剧、电视剧版“建党伟业”《开天辟地》活动,那时他化着孙中山的妆,剧中与饰演宋庆龄的蒋勤勤对手戏不少,他也是全剧资历最老的演员。
因为采访并不是以这部电视剧人物为主题,而且时间很紧,他们参加完活动就要用餐然后下午拍照。我一早就来到现场,在开场前我就在化妆间外伺机“逮人”。看到他在外面我就迎上去“先采为快”,于是我们两人竟站着聊起来,看着他以孙中山扮相讲小平同志的故事,那一刻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百色起义》对于卢奇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说起小平同志这个角色,40多次的扮演已经让他有足够的经验去驾驭这个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这么多年来,他并没有疲劳,仍对扮演这个人物有激情,哪怕是之后几次因为化老妆而皮肤受损。现在中国最缺的就是青年特型演员,当年卢奇在《百色起义》里的表现既是他个人的开端,对于后继者也绝对是一个榜样,如今在全是年轻一派的演员剧组中,他仍以不老的姿态演着“老爷子”,坐镇其中。
虽然他本人是双眼皮,但我觉得他真人更像小平同志,所以我在化妆室外一直等候,直到他把妆卸掉,才请他拍照,他也很配合,边聊边比划手势,还坐下又站起来,都只为了可以让我了解得更加真切些。
演员素描
与角色邓小平的不解之缘
生于重庆的卢奇中学毕业后入部队文工团,做过报幕员、拉过二胡、演过歌剧、话剧,还跳过舞,之后考进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直到1995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开始他在《孙中山与宋庆龄》(1986年)中饰演孙中山,是孙中山的特型演员。卢奇说过:“其实某些外形的化妆、某些特定动作的模仿都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之间的伟人气质的把握和再现,难的是形似更神似。”《孙中山与宋庆龄》、《詹天佑》、《日出东方》和《黄埔军人》都成为他饰演国父的作品。1990年因主演《百色起义》获得第十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一举成名的他成为了邓小平的特型演员,从此走上了“双特型演员”的道路。
2003年,卢奇参加电影《邓小平》的拍摄,40多岁的他要演80多岁的邓小平。当时化妆师在他的脸上贴满了人造皮肤,而且刮去头顶的头发,粘上不同时期的头套。由于胶水的化学作用,整整5个月的拍摄,卢奇的皮肤全发炎了,外加天热,红肿奇痒令他苦不堪言,实在痒得难受卢奇只好掐自己的大腿。别人可以躺着睡觉,而为了不破坏脸上和头顶的妆,卢奇只能坐着睡。
迄今,他扮演邓小平的影视作品已经有40余部,饰演孙中山的相对较少有10余部。他饰演的邓小平得到小平同志亲属的认同,也得到了观众认可,被喻为“神州第一邓小平”。邓小平看过《百色起义》就叫女儿打电话到总政感谢卢奇同志,“他演得很恰当、很成功。”就连常年跟随邓小平的警卫员张宝忠也觉得卢奇走路时的姿态“太像了”,对卢奇说:“你讲话也像,语言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