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吉他演奏家陈则钊:中国音乐传承中国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16:20  新浪娱乐微博
《水墨江山 叁》 《水墨江山 叁》

  由吉他演奏家陈则钊(钊子)打造的《水墨江山 叁》系列专辑中的第三张专辑已经上市。近日针对此专辑的问题与音乐人陈则钊进行了深度对话。

    提问:原“普罗艺术”企划推广总监 薛滔

    回答:音乐制作人 吉他演奏家 陈则钊(钊子)

  问:【水墨江山 三】(以下简称水三)专辑于2012年2月8号面市,在这张原创音乐专辑中,吉他作为主奏乐器,灵感来源于唐诗宋词,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去完成,与上两张专辑【水墨江山一 二】(以下简称水一 二)的音乐内容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什么【水 三】要决定用原创音乐来表现经典的唐宋诗词,而不是沿用以往的翻弹古曲的路线?这之间的想法和过程是什么?

  答:从之前的【水一 二】到【水三】的想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历程。

  从一开始,【水墨江山】这一音乐品牌概念我们就是想突出中国文化底蕴,并结合吉他这种西方乐器。2008年完成的【水一】大部分内容是中国经典的传统与近代曲目:【春江花月夜】、【梁祝】、【彝族舞曲】、【二泉映月】等,希望能用吉他作为旋律乐器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是一次最初的尝试。而2009年的【水二】,我们精选了12首中国著名的古曲:【阳关三叠】、【平湖秋月】、【酒狂】、【出水莲】等等,用吉他重新演绎古琴、古筝、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的传世之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策划、制作团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开始酝酿、筹划【水三】这张新专辑。针对前两张专辑,我们从最初的追求目标——音乐,又看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文化。【水三】的概念是全新的。这次的动机不再是现成的曲子,而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那些经典的传世文字——唐诗宋词,10首原创乐曲都是有感而发,在策划、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到专辑完成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对话吉他演奏家陈则钊:中国音乐传承中国文化专辑海报

  问:我很认真的聆听了这张专辑,有一个很大的惊喜:专辑打破了我以往对吉他的听觉惯性,作为主奏乐器的吉他,感觉音色和弹法都很接近中国的古琴。在此之前,我听过的吉他音乐从未给我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完全是颠覆性的。作为制作人、吉他演奏家,对于吉他的声音和表现,你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答:首先,吉他和古琴,都是古老的乐器,现在分别都是西方和东方的经典乐器。从乐器本身来讲,它们之间在音色和奏法上有不少共性,而古琴的历史相对更为悠久,吉他的表现手法、音色变化更为丰富多样。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古琴音乐表现的是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之后的人们,以他们对当时社会、自然环境的看法与理解,创作了许多的诗词、音乐。我认为,吉他的发展过程也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而来。两种乐器都是来表现人们的世界观和情感。从这方面来讲,吉他和古琴其实就是一家人。

  这次也是一个尝试。我一直弹吉他。作为中国人,中国文化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内心与身体里。用吉他来表现中国古典文化是一个自自然然的过程,并不是刻意的用吉他来模仿古琴。当然,我们在这过程中有过很多的思考、实验,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接触,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是一步步地走到了现在。具体是怎么做到的?那就是听从内心的感受。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讲究的是意境。意念与境界是我们的追求,达到最终的人、琴与自然合一。所以,我们在每首音乐的创作、录制吉他的过程中,会用大量的时间和一些方式,来培养内心对于唐宋古诗词意境的感受、乃至感动。可以讲,这是一个自身修为的心路历程。

对话吉他演奏家陈则钊:中国音乐传承中国文化吉他演奏家钊子

  问:【水三】将会带给听众怎样的感受?

  答:第一,从听觉上:吉他随心所欲的旋律,笛、箫、琵琶、人声的陪衬,加上真实录制的水、树叶、石头、风雨等等的大自然声响。想带给听众的感受是——回归自然。第二,在感觉上:放松心灵,体味唐宋诗词的文化意境及其文字之美。大家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但最重要的是,你会爱上这个文化,尊重这个文化,因为它是非常有魅力的。

  问:【水墨江山】系列会一直做下去,未来会怎样做?

  答: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不同领域的朋友们加入我们的团队,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水墨江山】这个音乐文化品牌。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快乐之旅,期待能和大家一起在这条路上游玩——共同领略各式各样的美丽的音乐风景。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