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以音乐成名的高晓松拍摄了他的电影处女作《那时花开》;离婚后,还是吃“音乐饭”的他再接再厉拍摄了第二部电影作品《我心飞翔》。这两部电影都是用主观的表现主义手法叙述故事,但呈现出来的风貌却完全不同。跟名导们比,高晓松有所逊色;但跟过去的自己比,他的新作还是给人刮目相看的惊喜。
《我心飞翔》讲述了军阀混战时代一个女性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三个男人一个
是弃笔从戎,失败后心灰意冷,终老他乡的阴郁画家;一个是年轻有为,为革命战死的音乐学院学生;一个是始终渴望成为英雄的乡村教师。这三个男人把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对世界的看法通过爱情加在同一个女人身上,以此折射出面对家国沦丧、社会动荡时每个人的命运。这种命运表现出高晓松想阐释的“流逝”主题:一切都会流逝,爱情、生活以及命运都无法抗拒“流逝”。
关于这部电影,高晓松表示他到湘西“考察”时,脑海里浮现出一种水清色的背景,背景中央有一点红色,正是这个意向,勾起了他的创作欲望。而拍电影的方式又与王家卫类似,没有确定的剧本,细节随时改动。高晓松称,什么东西一落到纸上,就实了,而他恰恰追求一种“虚”的感觉。不过,为了诱惑陈道明加盟,高晓松还是把脑海里的故事捋成了三页纸的剧本大纲,让他欣然接受。而在拍摄现场,高晓松与陈道明的拉锯很有意思,“他把我往回拉,让我现实一点;我让他更陡峭、锐利一点,我们互相制约。”高晓松笑称,陈道明与他分工明确,两人合作得非常愉快。据悉,高晓松的这部影片计划十一月上映,届时大家可一睹陈道明忧郁的画家风采和高晓松成长之后的作品面貌。(侯柠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