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来收视率一直处于平稳状态的《首播剧场》由于引入《大宅门》续集而终于出现井喷之势,国庆期间收视率首次创下平均10个点的历史最高纪录,前天更达到了18.3%的收视率。
事实上就故事本身而言,《大宅门》续集存在多少漏洞或不足已不重要,作为近年京味文化的代表作品,它已被赋予了超越影视剧本身的文化和商业价值。这一点对于刚刚亮
相三个月的《首播剧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大宅门》正在成为北京人接受《首播剧场》的试金石。对于这支荧屏新军,用京味剧迎合北京人的胃口,是最讨巧也是最冒险的手法,因为如果连《大宅门》这样的剧目都难以“开花”,《首播剧场》三个月前雄心勃勃的品牌计划将面临挫折。
《首播剧场》广告总代理的珠峰卫视副总李星说,“其实很多人关心《首播剧场》是认为,它在引进热门新剧的速度上有优势,但现在来看,这一点并不能真正成为《首播剧场》安身立命之本。现在很多炒得火热的剧目,本身质量很一般,如果单纯图快,而播出一些这样的剧目,老百姓都是火眼金睛,很快就会不信任你,所以对《首播剧场》来说,用好剧增强并稳定信誉度才是最关键的。”三个月前中国教育台三套进行“寓教于乐”的重大改革并以弥补北京电视市场空间的姿态推出《首播剧场》,三个月后,尖刀排已渐收锋芒露出野战军稳扎稳打的雏形,“播出《大宅门》就是想让北京观众看到《首播剧场》并不是一味争强斗勇,快并不是惟一的手法,播好戏才是未来真正的方向。”李星强调。的确,《首播剧场》在开播之初给人一种快而不实的印象,播出的几部所谓热门剧都过于强调新闻价值,而剧目本身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收视率不算理想。所以这反倒让不少业内人士觉得北京电视台处变不惊、恰到好处,出招儿在后,但招招致人。事实上《首播剧场》9月份已是迷局初显。此时10月1日登场的《大宅门》就变得意义非常了。
实际上,选择《大宅门》在国庆播出并非一次简单的商业行为,由于北京人对这部戏的独特情感,它的成败已被业内人士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用强心剂形容《大宅门》并不为过,如果观众能持续两个星期关注《首播剧场》,它的品牌忠诚度就能大幅提高。更关键的是它能刺激《首播剧场》‘变法’,变得更灵活稳健。一味追求快不应该是《首播剧场》最终的方向。”电视类品牌运作专家段佳松的想法与李星不谋而合。
观众骆智中是因为观看《大宅门》开始真正关注《首播剧场》,他说,“像《大宅门》这样文化底蕴比较厚实的剧,以前一直认为央视才会播,现在《首播剧场》推出,让我很意外。”其实骆先生的观点反映出一个普遍现象,品牌印象往往在潜意识里支配着收视习惯的形成。
段佳松说:“现在电视剧越来越多但好剧越来越少,谁抢到好戏,就等于说抢到了信用度。其实不妨将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比作回报率,如果收视率越高等于说观众投入到电视剧上的单位时间回报率就越高,可能获得的快乐也越多,这是个基本常识。品牌建设根本就是信用制建设,高收视率意味着高信用度,《首播剧场》需要《大宅门》这样货真价实的剧目刺激成长。”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