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秉权
1935年,梅兰芳剧团演出于南京中华大戏院,票房火爆,戏院门首铁栅栏都被挤坏了。梅兰芳很尊重新闻界,对南京各大报社及通讯社的总编、主笔、主任等知名人士,均由戏院预制红绸胸佩,每晚虚席以待。名记者均有此赠券,自己不去时,便让给社中其他人看。
一天下午,我随名记者张慧剑先生去访问梅兰芳,梅兰芳准时在寓所等候,热情接待。当时梅年逾不惑,丰神甚俊,正身端坐于座椅前沿,操极纯粹之京音,虽然是平常交谈,也有一种悦耳的韵味,态度尤其和蔼可亲。他先是谢谢热情的观众,谢谢舆论的鼓励,并表示:“要认真演戏,以答热心的观众,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一定虚心接受,边上演边精心改进。”张慧剑先生很赞赏梅之真诚谦虚,并概括其言为“三星(心)拱照”,即虚心、热心、诚心。
梅兰芳十分好学,读诗,读剧本,读各种画册,从中吸取营养,早期他即与好友合作,编演了许多新剧,开创新剧之先河。梅兰芳有一良好习惯,每天必看各种报纸,先看国内外要闻,然后看副刊。他也爱看各种杂志,这是他生活中的至乐。他饮食有节,筵席上对于爱吃的食物也注意适量,不饮酒。平常喜用小壶沏茗,一日数次。生活上一条围脖乃长年必需之物,冬季用的特别厚,春秋日稍薄,夏日晚间外出,也备绸巾,保护嗓子。
梅兰芳于民国8年至11年,4年3到南通,3次都演了新编剧目《天女散花》。清末状元张季直(謇)赠以戏装坎肩,金缕珠镶,十分华丽,为梅常用“行头”之一。
第一次在南通住的时间较长,张状元乘演出余暇,为梅讲解唐诗五绝、七绝中平起、仄起几种格式,并特别开讲了杜甫七律《秋兴》八首。梅天赋甚高,深有领悟,试写旧体诗,每一出笔,辄有新意,但因专心于戏,诗作不多,留传下来的约十首左右。梅二到南通,张氏刊印了《梅欧阁诗集》,内有梅的唱和诗三首。梅离南通时曾有三首七绝呈张氏,其中一首云:“人生难得是知已,烂贱黄色何足奇,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压啬公诗。”张季直别号啬庵,短短时间内赠梅之诗不少。余阅《张季子九录》诗词卷,有张赠梅诗及祝梅祖母七十寿诗等作。梅北返后,张思之不已,曾集宋人词句书赠梅词为:“板樽前,愿花常好,月常圆,人常健;梅枝别后,是雅相知,不相见,长相思。”可见忘年之交,情深意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