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帆与丈夫冯小刚合作了三部贺岁片,但她似乎不能算是对方捧红的演员。
幕前制造者之二
我们(和冯小刚)的合作是适合才做,如果是《大腕》那适合我吗?我们心里再清楚不过我们不是拆台的事,是补台的事。
人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都不可怕,最怕的是“不甘”。徐帆不用怕了。
她追求的爱情在历经风雨后变成了一桩美谈;她的事业,因了她在苦难感情生活中的煎熬而添了色彩。她不是在演“嫦娥”,她就是一心奔向月宫的“嫦娥”,谁说这个世界不是为她这样的人准备的呢?执着、勤奋,她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周围的世界,改变大家对她的成见。在那些被观众宠着娇着的年轻花旦背后,她就是那老成持重的青衣,蓦地“咿呀”一声余音绕梁——你们还不一定拼得过她呢!
接戏不取决于导演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手机》中你已不是第一次与冯导合作了,演的是个“说傻话”的女人,具体怎么理解呢?
徐帆(以下简称“徐”):就是对生活比较真挚吧。(是不是有点一根筋?)有,但没法说得具体。
南都:这次的角色对你来说有没有新意?
徐:演一个角色不一定要有新意,要老找新意就没什么可演的了,演两年就没戏了。演员能把份内工作做精彩就不错了,干吗一定要有新意?旧意都没做好就做新意,那样花的功夫是浮躁的。
南都:如果这样的角色不是冯导执导你会接吗?
徐:是好就接。我接戏不取决于谁做导演,取决于剧本和制作班底。
南都:那你能说说判断角色好与不好的标准吗?
徐:没法说,每个人判断不一样,没有经验可传,我都是按自己的方式判断,但不可外传。
南都:贺岁片虽能让演员增加名气,但却难获奖,作为演员是否有些遗憾?
徐:那个奖有那么可靠吗?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值得就做,此外没想过。得上是好事,得不上奖就不工作了吗?那样就磨灭了我的乐趣了,这比得奖重要。
南都:会不会与冯导太熟影响了创作上的火花?
徐:不会,如果那样早就不合作了。
南都:看过《手机》剧情后,有人说像贺岁版《一声叹息》,你出演过这两部片,你怎么看?
徐:我觉得《手机》不是一部讲故事的电影,当然剧情讲出来好像就是那样(《一声叹息》),好多东西要体会,这不像文字的东西,还是得看它是什么样的形式,观众将以什么形式接受它,之后再来谈,比如爱情题材吧,几千年几万年了都会一样吗?老生常谈的话题却还那么花哨呢。
驾轻就熟跟演戏没关系
南都:《一声叹息》里你与张国立演一对,这次是与葛优,你会不会觉得葛优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感呢?
徐:那是观众的事,我们演的时候都没想过什么喜剧悲剧的。
南都:网友之前批评范冰冰没演技,你认为这种评论是否太苛刻?
徐:她以前可能没遇上剧让她好好发挥,没看到她的表演就由着嘴说不行,就像我在演《青衣》之前别人也觉得这演员不咋的,有一搭没一搭的,看到《青衣》后才觉得原来她是好演员。但演员不是一天形成这样的,以前那么长时间一直是这样,只不过没这个机会把它全面展示给大家看,而现在突然有一个机会了,大家所有的口碑又转了,所以我不认为一部《青衣》就会怎么着。范冰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她可能没遇上让她放光的角色,这次她演得挺好的。
南都:就是说她这次演得不错,会改变大家对她的印象?
徐:我觉得不错,她演得确实适合这个人物,印象不重要,大家看完了可能都忘了她以前是什么印象了呢。
南都:人家说冯导的贺岁片里总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你虽然出演过三部了,但大家记住你也并不一定全是因为这些影片,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徐:我不这么钻牛角尖,这些问题我想都没想过。这些不重要,重要是演练的机会。
南都:之前冯导说与葛优的合作非常默契,那对你来说演这样的角色已是驾轻就熟吗?
徐:演员没有这一说。驾轻就熟跟演戏没关系,可以说默契驾轻就熟,但不能说演戏本身驾轻就熟,不是这样。所谓驾轻就熟就是说可以不动脑子了,葛优不是这种人,他动的脑子比谁都多,动得都失眠了。人家练的那种闷功是你们无可限量的。他也不会跟大家说,如果说出来那角色不好还不瞎掰吗,只要大家认可了比说多累多苦强得多。
南都:其实冯导找你演的那些角色还是挺适合你的。
徐:就是,我们的合作是适合才做,如果是《大腕》那适合我吗?我们心里再清楚不过我们不是拆台的事,是补台的事。
南都:最早你与冯导合作过《大撒把》,但还不为观众熟悉,演了几部他的贺岁片后广为人知了,这些年来你对贺岁片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徐:没有,我只是对拍摄本身挺热爱的,戏好我就喜欢演,就是有控制不住要动它这劲,至于说贺岁片什么的,不重要。
我是无法归纳的演员
南都:我们总结了冯导捧出来的明星,你虽然与他合作了三部贺岁片,但似乎也不能把你归纳到他捧红的演员里面。
徐:是,我是一个无法归纳的演员,这样的戏演,别的戏也演,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何必要给我归纳,要把我固定住了我还瞎了呢(笑)。我就是愿意今天这一下明天那一下,哪都别给我限制死了,这样我自己的余地会很大。
南都:但这三部贺岁片是否曾让你名气受益?
徐:我都没想过这事,到你问我这刻也没想过知名度的问题。
南都:你之前尝试的陈白露不算成功,演成功的角色似乎有种共性,都挺执着挺认真,以后你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接戏吗?
徐:我本身就是这种人呀。只要让我感兴趣、有演的欲望的戏就演,我不想别的,不想把自己限制死,自己往火坑里跳,演员这工作让人挺上瘾的,而且越来越上瘾,至于其它不在我考虑的范畴内。
南都:现在年轻演员那么多,每年大片又少,随着年纪增长你会有危机感吗?
徐:那我就好好演戏演得比她们强不就机会多了吗?她们还不见得演得了我这年龄的角色呢,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可表现的东西,干吗非跟年轻的拼呢,她们还不一定拼得过我呢,我想那事挺费劲的。现在的年轻观众记得快忘得也快,那还不如看一瓷瓷实实的我,老记着你也挺好的。
采写:本报记者 谢晓 实习生 伍世然 胡水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