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唐国强四演毛泽东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央视2003年压轴大戏、40集电视连续剧《延安颂》将于12月中旬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是著名剧作家王朝柱继《长征》之后的又一力作,由曾成功执导过《冲出亚马逊》的著名导演宋亚明担任主导演,其演员阵容基本沿用了《长征》中的原班人马。
虽然是大致相同的班底、同样的革命历史题材,但《延安颂》剧组人员谈及该剧时
却充满信心地表示,该剧不会给人雷同、陈旧的感觉,并相信它会比《长征》好看。因为它首先内容上更充实丰富,演员的表演空间也相对开阔:《长征》只有二十集,仅仅是截取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长征前后一年多时间的故事,而《延安颂》共四十集,描绘了从长征胜利到中共七大召开这一时期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时间跨度近十年,容量更大,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近十个,每一个都纷繁复杂、引人入胜;另外,该剧投资3400多万元,为一些大场面的拍摄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该剧的恢弘气势更有“底气”。
在《延安颂》中,饰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分外引人注目,这是他继电影《长征》、《开国领袖毛泽东》、电视剧《长征》之后第四次塑造毛泽东。
四演主席压力大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基本上是固定的几个特型演员。因此,当唐国强第一次扮演毛泽东时,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更有人大力反对。而唐国强成功塑造毛泽东后、尤其是在《长征》中的出色表现又让人有了另一种想法,似乎饰演主席非他莫属。对此唐国强并没有飘飘然,他说,观众有这种印象实际上是进入到一个欣赏模式里面去了,做演员特别不希望让观众有个固定的模式。
在《延安颂》里面第四次扮演毛泽东,唐国强坦言自己压力不小,因为大家对他饰演的毛泽东已经印象很深,再看就希望能够更深刻一些、更生动一些。这需看演员本身的文化储备、表演技巧,以及看演员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情感的认识、理解够不够深入,要不然大家一看就觉得黔驴技穷了。
在电视连续剧《长征》中,唐国强身兼两职,既当导演又做演员。而这次在《长征颂》中,唐国强不再“三心二意”了,只专心致志地拍戏。唐国强说,身兼二职太辛苦,当导演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不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到角色塑造上。因此,为了全神贯注地把角色演好,唐国强毅然决定只演戏不做“官”。
不吃苦拍不出好东西
在《小花》和《孔雀公主》中的表演,让唐国强曾一度被冠上“奶油小生”的雅号。可以说,为了摆脱这顶帽子,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时至今日,恐怕已经很少有人将唐国强与“奶油”二字联系起来了。
唐国强感慨说,《三国演义》应该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让他进入历史人物创作的一部比较关键的戏。而《长征》、《开国领袖毛泽东》和即将播出的《延安颂》让他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难的层次,因为毛主席不是一个一般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特定的历史人物。扮演这个人物最大的难度,就是他相当考验演员对政治历史事件的了解究竟深入到什么程度。
拍《延安颂》这种革命历史题材的戏,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尤其需要演员有吃苦耐劳的勇气和相当强的敬业精神。唐国强说自己比较“拙”,不会投机取巧,不吃苦拍不出好东西来,“反正就是实打实地干”。在拍一场黄土高原上的戏时,唐国强提出既然是在黄土高原上,那就要黄土飞扬起来才有真实感。结果拍完后,就连鼻孔里都全是黄泥,但唐国强认为值得,因为拍摄效果很好。
好演员拼的是综合素质
唐国强酷爱看书,非常注重自己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唐国强说:“演员到最后拼的不是演技怎么好,到一定程度之后,演技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次要的东西,更多的是看你对历史、事件、人物、情感,各个方面综合整体的认识。有人说,表演是一种理解,我同意;也有人说,表演是一种感觉,我也同意。理解和感觉不能分开,没有理解,那所谓的感觉都是琐碎的。如果没有找到非常生动的细节,那则会找不到适合的表达方式。只是理解,你可以做个评论家,可以做一个作家,可以做一个导演,但是就做演员来说,还是另外一个行当,它是凭着一种感觉。活人演活人没有一定的定式,实际上演戏是假,以假乱真。一个好演员无非就是他的张力很大,可以感受到生活当中最微小的情感变化,哪怕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呼吸,我想这样的演员就是好演员。”(文/图 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