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周梅森我写的不是“反腐剧” 继《至高利益》在央视落幕后,周梅森的又一力作《绝对权力》目前正在北京台一套黄金时间热播。从拍摄到播出,该剧经历了7次大的修改和8个月的严格审查,事隔一年多才辗转与北京观众见面。周梅森一贯以直面现实、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世人所关注,而《绝对权力》又在掌权者对权力运用这个敏感问题上大做文章。但面对媒体和业内人士将该剧纳入有关反腐剧的讨论范畴,周梅森终于忍不住发话了:“请给我的作品一个准确定位。”
反腐剧的称呼掩盖了更重要的内容
媒体的报道一向将《忠诚》、《至高利益》、《绝对权力》说成是反腐剧,没想到采访周梅森时他对这一定位却非常排斥:“说我的作品是反腐剧,不知他们真的看过作品没有?有人还说我是反腐剧‘掌门人’,都是扯淡!从内容上看,《忠诚》自始至终讲的只是新老班子交替过程所反映的尖锐社会问题,与反腐基本没什么联系;《至高利益》则表现突飞猛进的时代变迁中,干部面对政绩的思想波动与矛盾;而《绝对权力》是探索权力监督制衡问题,更不是纯粹的反腐剧了。”
从形式上,周梅森也阐明了不能将其作品归于反腐剧的原因,“现在对作品的定位非常不负责,真正的反腐剧是应该有案件、悬念的包装,而我的作品往往是一开头就把底牌亮出,旨在拷问现状的成因。像《绝对权力》,一开头就交代了2亿多人民币的遗失情况和一个班子的换血事件,引导观众思考的是在我国国情下为何会发生这些事,主人公又要如何去面对棘手的问题。作品关注时代变化中人的思想意识,它不光是老百姓的出气筒,更不同于所谓反腐剧惯有的套路。”
周梅森认为,反腐剧的称谓是市场的产物,“这么来定位作品便于捧高,但‘反腐剧’说法的商业亮点往往把其他内容都掩盖了。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总会不自觉地有所涉及,像《绝对权力》看似从反腐线索展开,但其包含的意义却不是单纯的反腐”。
偏爱政治小说是天性使然如果周梅森拒绝反腐剧的定位,那么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又是什么?周梅森认为:“我更同意一些人以政治剧的定位来形容我的作品。”在如此敏感的创作领域笔耕不辍,周梅森坦言是其天性使然。“我对政治题材的作品最感兴趣,而我的经历也让我放不开这个题材。”周梅森说:“我以前做过某市政府副秘书长,政权运作我熟知于心,在省市县乡有很多官员朋友,我以前为官时也走过弯路、摔过跟头,有上过当的亲身经历。因为有过生活体验,又有朋友跟我推心置腹地聊天,我可以深入到生活之中找到鲜活的创作素材。”123
周梅森提到在《至高利益》中的乡镇长,其实就有他本人的影子,“我当初也看不惯很多人与事,但最后当我对整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后,我能理解其存在的原因,这也促使我后来在创作中,要立足于从全面的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有人愿意对号入座我也无能为力。”
对政治题材欲罢不能的另一原因,是周梅森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与阵痛的体会:“我的兄弟姐妹们的生活总给我很大触动,反腐剧作品往往只是命题作文,而我的写作缘于生活带来的震撼。”
“腐败”升级揭露也跟着升级
周梅森的作品对于现实揭露的力度越来越强,对此周梅森说:“是生活在教育我,生活在不断改变,我对腐
败等问题的看法也是在变化的,否则我就是在重复自己。”他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几个阶段,“《人间正道》是写90年代初期的基础建设,当时在大众眼中,当官无政绩的人是腐败。后来写《忠诚》,出现了为官要讲政绩、以资历评干部的新制度,但是又出现了为谋政绩不择手段,踩着老百姓血汗往上爬的官员。到了《至高利益》时,作品塑造的赵省长的确抓不出任何贪污问题,但他把权力当成玩物。而《绝对权力》表现的是权力异化的问题,把干部当成股票,出现政治股市。”
周梅森筹备的下一部作品依然尖锐反映社会问题,但这次他将视角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写《绝对权力》时,某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几年内换了几届班子,腐败案件接连出现,虽然如此,但这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高达37%,腐败分子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但是经济与政治依然联系紧密,“我想表现市场与权力结合的现象,作品也将第一次对黑社会性质的团体如何与权力结合做描写”。
每次播出都是一身冷汗
每写完一部作品,周梅森都想罢手,“因为需要承担的风险都太大”。周梅森说:“每一部作品都是擦边球,真是冷汗一身。播出时间也总是一拖再拖,像《至高利益》当时差点被‘枪毙’。对这种现实题材作品审查的尺度往往很严格,有很多非正常因素的介入,这也是文艺的悲哀。我们国家面临伟大的变革时期,作家想表现很多东西却无能为力。就拿《国家公诉》为例,因为涉及社会问题非常尖锐,有500多处做了修改,一连审了四五遍,我希望能多给这类作品以宽容的态度。我很感谢那些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有时投一部剧还需要写保证书,保证如果这部戏不能播出,责任完全自负。这是一种政治勇气。”123
作者:李彦
1 2 3
作者:李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