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巴兰钦被称为美国芭蕾之父 芭蕾明星莱特斯图等在表演巴兰钦作品《小夜曲》
欣赏名团明星舞姿
用纪念现代芭蕾大师巴兰钦的专场演出来做首届北京舞蹈演出季的闭幕式,足见组委会的良苦用心,因为无论是中国舞蹈界还是观众都太需要领略巴兰钦的精神,中国舞蹈现状太需要来点儿创新精神。
乔治·巴兰钦虽然被称为“美国芭蕾之父”,但他却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在接受了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严格训练后,巴兰钦从16岁开始编排他自己的作品。他的舞蹈一反俄罗斯古典芭蕾学派的清规戒律,其创作的《小夜曲》、《四种气质》、《柴科夫斯基双人舞》等演遍世界各大芭蕾舞团。巴兰钦的舞蹈以“音乐视觉化”为中心,反对将文学性和戏剧性的表演强行加入“纯舞蹈”之中,提倡舞蹈本身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欣赏巴兰钦,观众不要先把他看成“看不懂的现代芭蕾”,在他的作品中,古典芭蕾的技术是基础,而把芭蕾完全融入音乐则是他发展芭蕾的手段,出新出奇则是他对古典芭蕾“颠覆”的结果。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今年12月8日曾在巴黎演出了一台巴兰钦的作品,其中芭蕾明星阿格涅斯·莱特斯图和约翰·马迪内斯表演的《柴科夫斯基双人舞》正是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的节目之一,记者有幸先睹为快。在古老典雅的大厅中,两位芭蕾明星的表演不仅把自己融进了音乐中,更展示了高超的技巧和稳定性。
纪念巴兰钦对于中国舞蹈界来说也许是一次机遇,过去人们总认为中国舞蹈编导太传统,而巴兰钦的精神正好为我们的“传统”打开一些创新的思路,这个意义在刚刚载誉归来的中国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于“大红灯笼”的议论,国内外正好相反,但无论是“舞蹈不够芭蕾”还是“舞蹈不够现代”,都在形式与内容上有较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正是巴兰钦精神的体现。要推动中国舞蹈向前发展,推广巴兰钦的创新精神是极为必要的,而这也是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的举办目的之一。(北京青年报 伦兵)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