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睫毛先说题外话,电脑游戏中能让我百玩不厌的就是《大航海》系列,能航行在浩瀚的海洋上,与风浪搏击,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不断面临的冒险和无法预测的挑战也是航海者最津津乐道的事。
出于对航海游戏的痴迷,我对《怒海争锋》是抱着很大期待的,而《怒海争锋》也应该可以成为导演彼得·威尔预想中的史诗片。不得不说,影片本身的题材是近年来最好的,
两艘战舰从太平洋一路厮杀到大西洋,绕过冰封的南美智利合恩角,途中遭遇超级风暴,到最后决战时双方都已精疲力尽,完全靠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这个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充满戏剧冲突、人物个性鲜明,是一个很有发挥余地的本子,可惜彼得·威尔却在商业与艺术的徘徊中失控了。
彼得·威尔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导演,他早期的《悬崖下的野餐》开创了悬疑片的新风格,之后的《蚊子海岸》和《证人》让人眼前一亮,《死亡诗社》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寻求自由和梦想的学生们的“圣经”,而所有看过《绿卡》的人一定会被那个浪漫又辛酸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到了1998年的《楚门的世界》,彼得·威尔的黑色幽默得以真正爆发,他用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周围这个被媒体所渗透了的世界,影片让人们在笑声中充满苦涩和思考。彼得·威尔应该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可在整整蛰伏了5年后,他却似乎失去了创新的豪情。
电影的卖点在奥斯卡影帝罗素·克洛,可失败也在于彼得·威尔对罗素·克洛的使用,罗素·克洛是一名超强的演员,对于塑造杰克船长这样位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的领导者,实在是手到擒来,罗素·克洛在一些小的细节上非常显示他的功力:似乎不经意地摆弄衣袖,凝重眼神中忽然闪出的一丝疑惑、不时紧绷的嘴唇……很好地体现了这名英国军人冷静睿智而又不失豪放的性格。但正是因为罗素·克洛过于抢镜的表演,让其他演员黯然失色,影片中与杰克船长不断发生冲突的马突林医生(保罗·贝塔尼饰)在原著中是相当抢眼的角色,可在片中他只能笼罩在杰克船长的阴影中,而两人之间本应火星四射的冲突每每是不了了之,马突林医生沦为了应声虫。杰克船长完全“控制”了战舰,也完全控制了影片,影片几乎成了罗素·克洛的个人秀。
彼得·威尔其实可以通过改变故事结构来控制主角的,但他此时又过于考虑影片的艺术性,对原著进行了全盘照搬。影片中大部分时间法国战舰都只有一个个远远的轮廓,法国战舰的船长是如何谋划战略的,对方船上的船员为何要穷追不舍,他们是如何应付暴风雨的?这些场面没有任何展现,而法国战舰的船长最后露面时竟已是一具死尸。由此,最让人绷紧神经的交战双方之间的斗智斗勇成了英国战舰奇迹号的“独角戏”。
影片最为成功的是它的特技,三场大规模的海战是我所见过的最真实、最为磅礴的,特别是战舰遇到狂风巨浪的一场戏,其风浪的声画效果完全超过了《完美风暴》。可惜的是特技再好也不能掩盖剧本和影片结构上的致命缺憾,1亿3千万美元的投资只是打了几个巨大的水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