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戚朋友好算账》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1月13日,记者在陈佩斯自己的文化公司里再次和他聊起了舞台喜剧《亲戚朋友好算账》。比起两个多月前该剧首演时,陈佩斯的气色好了许多。他穿着蓝色唐服,喝着香茶,与记者坐在古香古色的“办公室”里,谈起即将于本月18日至20日在保利剧院上演的新版《亲戚朋友好算账》。
关在山沟里修改戏剧结构
“在第一版的演出中,”陈佩斯说,“很多观众都反映该剧的前半部分不太吸引人。说实话,在原版当中有很多也不符合我的喜剧理念。我一向认为当你说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时,必须说得像真的一样,不能让观众存在任何想象使他们走神。因此第一版在北京演出之后,我们抛弃了象征性的布景,请人进行了重新的制作,把剧中豪华的娱乐城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
记者了解到,第一版演出边交代故事边制造喜剧效果的做法使演出效果很不理想。为此,陈佩斯曾在演出后把自己关在北京的山沟里,全力修改戏剧结构。“新版的《亲戚朋友好算账》首先要把事情交代清楚,”陈佩斯说,“过去是由剧中的父亲讲述他们家的矛盾,但在新版里我们让老大老二一出场就为了金钱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我扮演的满意也是一上台就开始背虚假证词,剧情因此更加吸引观众了。”
酷似小品也无妨
在《亲戚朋友好算账》里,陈佩斯不仅在舞台上给观众们带来了阵阵笑声,还跑到舞台下找他的“二舅”。最后,被陈佩斯认定是二舅的观众还要被拉上台,接受他的鞠躬致敬。陈佩斯这种和观众互动式的表演方式让剧场里气氛热烈,在一瞬间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但是,也有观众质疑:陈佩斯是不是把喜剧演得太像小品了?
陈佩斯对此回答道:“小品本身就是微型喜剧。在国外,微型喜剧是从喜剧中派生出来的。但中国的情况却恰好相反。几十年来我们都没有过真正的喜剧作品。‘文革’以后,小品的出现成为了喜剧表演的一大突破。可以说,我们的喜剧是从小品入手,再慢慢扩大。我在表演小品中不断练习喜剧的表演方式,不断成长,因此观众们现在觉得我们的喜剧有些小品的痕迹也是正常的。”
尽管陈佩斯的《托儿》和《亲戚朋友好算账》都获得了极大成功,但他仍然认为创作喜剧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创作喜剧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小品演出靠着演员说方言、装残疾能让观众在十几分钟里大笑,但一部喜剧要让观众乐两个小时,光靠这些表演手段是绝对不够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喜剧的结构,把喜剧结构不断向上推进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成功秘诀:艰苦努力
要说起陈佩斯创作喜剧的成功秘诀,他归纳于艰苦的努力:“当初我和老茂刚开始演小品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尝试过这种艺术形式,我们俩不断向旁类文化学习,音乐、戏剧、舞蹈全都有所涉猎。”比起小品创作时期,陈佩斯和编剧王宝社的合作就更为艰苦:“王宝社在开始创作《托儿》的时候,有4个月都把自己关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话的农村,只有我偶尔去给他送些给养。我们还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去公安机关了解各种诈骗案件,甚至到监狱去走访诈骗犯。”编剧王宝社也曾向记者介绍过,他们准备创作《亲戚朋友好算账》的时候,采用了真实的案例,还千里迢迢地赶到外地去实地调查。这种艰苦的努力是陈佩斯最自豪的:“王宝社在十几年里写过很多的小品、喜剧作品,我也有多年的喜剧表演经验,十几年的功底加上艰苦的创作才有了《托儿》和《亲》剧。我们要一年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创作出一部喜剧作品。除此之外,我们实在不比别人聪明多少。”
我就是个民间艺人
作为中国最一线的喜剧明星,陈佩斯认为现在喜剧表演中靠方言、装残疾逗观众笑的表演方式只是喜剧表演中的一种形式:“喜剧应当向多样化发展,它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陈佩斯坦率地说,他接下来还会做一部新的舞台喜剧,但他不会去接触情景喜剧等艺术形式。“电视艺术是大工业的产物,但我是个民间艺人,是个匠人,我只想做手工活。我的日子肯定过得不如人家富裕,但这是我自愿的、自找的,我乐在其中。《托儿》和《亲戚朋友好算账》两部喜剧都经受了市场大浪淘沙般的考验,我相信它们的名字会留在观众的心中。”
新闻链接
全国巡演40多场
从去年10月首演以来,《亲戚朋友好算账》已经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巡演了40多场。陈佩斯自豪地对记者说:“来看《亲》剧的观众很多都是《托儿》的回头客。他们都认为看《亲戚朋友好算账》钱花得很值。在福建演出时,当地的主办单位根本不相信一出话剧能在客家语地区进行成功的商演,于是只让我们演了一场。结果好多观众都抱怨买不到票。”
信报记者王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