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茅庐风雨阅沧桑(名居探访)(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5:4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风雨茅庐
  马行提摄

  马行提

  创造社作家当中,郁达夫先生是我最钦敬的一位。他写作《沉沦》等“私小说”的坦荡与才情,他复杂而激越的感情生活,他惨遭日本宪兵杀害、遗魂苏门答腊的悲凉境遇,无不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于是,在冬日薄薄的阳光下,我去探访郁达夫先生七十年前寓居杭州的故居———风雨茅庐。

  风雨茅庐位于杭州城东大学路场官弄。场官弄只是一条长约五十米的小巷,走过老浙江图书馆,小巷就到了尽头,再往南折,一下子进了一个居民小区,我却没有找到风雨茅庐。在小区边闲聊的几位热心阿姨说:你后面不就是杭州市政府立的郁达夫故居的石碑吗?一位阿伯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小伙子,别怕,不让进你就闯。我这才发现,原来风雨茅庐已经被一圈新盖的二层小楼包围了起来,整个故居成了一团“饺子馅”。楼房门楣上写着: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局小营巷派出所!在大门登了记,周日值班的警察说了好几遍“风雨茅庐现在是我们所长的办公室,有什么好看的”,才放我进去。

  一九三三年四月,郁达夫从上海举家移居杭州大学路场官弄六十三号,与坐落于大学路五十四号的浙江图书馆成了近邻。郁达夫由沪迁杭,与其有着深厚交谊的鲁迅先生是颇为反对的,但郁达夫却是下定决心了,在《移家琐记》中对这个居处表达了由衷的喜爱:“新居在浙江图书馆侧面的一堆土山旁边,虽只东倒西斜的三间旧屋,但比起上海的一楼一底的弄堂洋房来,究竟宽敞得多了……原来我那新寓,是在军备局的北方,而三面的土山,系遥接着城墙……‘好得很!好得很!’我心里在想,‘前有图书,后有武库,文武之道,备于此矣!’”来杭后,郁达夫并未过“隐居”生活,他担任《东南揽胜》编委,任杭州作家协会理事,还经常在《东南日报》副刊发表杂文,《迟桂花》等一批名作也在此相继问世。

  风雨茅庐的女主人,是郁达夫先生的第二任夫人、被誉为江南第一美人的王映霞。自郁、王一九二七年结婚至一九三三年迁杭,二人的婚姻正处于“七年之痒”的当口。据说,这次迁居,就是为了躲避他人对王映霞的追求。郁达夫为自己的房子取名风雨茅庐,或许就是试图为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构造一个遮挡人生风雨的小巢吧!一九三五年七月,郁达夫开始“破旧立新”,兴建新居。杭州是王映霞的故乡,筑房其间,郁达夫以烦于泥土砖瓦干扰为由,于一九三六年正月十三离开杭州,到福州漫游去了。到榕后,接受了福建省政府的委派,担任省府参议,负责经济设计方面的工作。当他从福建赶回时,王映霞已经迁入新居。郁达夫在风雨茅庐只住了三天,便又赶往福州供职。

  不甚关心时事的王映霞曾为好好的爱巢被丈夫名为“风雨茅庐”而不悦,以为不是好征兆,没想到果真一语成谶。随着战火往南蔓延,郁达夫在福州任职,王映霞则独自带着孩子和老母在漫天烽火中逃难,时世的艰难让王映霞觉得郁达夫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可郁达夫在福州听到的却是王映霞与第三者关系不正常的流言。深感委屈的王映霞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而性格冲动的郁达夫则在《大公报》上登出寻妻启事,让王映霞备感屈辱。曾经爱得“之死糜他”的所谓“神仙眷侣”,最终变成了“人间怨偶”,两人虽经友人劝说,历经分分合合,爱情终究像一件破碎的瓷器,再也无法复原。风雨茅庐,最终也没能真正为主人遮挡住人间的凄风苦雨。

  而今走在小院中,郁达夫自己设计、在他眼中“分外的可爱”的风雨茅庐格局依旧:马君武先生题写“风雨茅庐”四字匾额仍在,两侧有五、六间平房,过天井,有三间青砖黛瓦、坐北朝南的正屋,正中间为客厅,有后轩,三面回廊;厅东、西两边为卧室。后院与正院以砖墙相隔,有平屋三间,为书房和客房。透过月亮门,可依稀看到内有假山点缀,林木参差,环境幽雅。在风雨茅庐中,郁达夫先生曾存有宋元明以来及至清末之类书八九千卷以上,明末清初的禁书三百余部,清代的诗词集六百余种,英德法日文书籍两万余册。从他对居住环境和藏书规模的苦心经营来看,似乎有长期厮守西湖的意愿。但这一切最终随着时世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波折而湮灭。

  由于被一圈楼房围着,风雨茅庐院子里见不到阳光;再加上周围的房门上挂着拘留室、审讯室之类的牌子,更是一片肃杀清冷之气。徜徉院中,我觉得这种气氛对于始终充满浪漫与童稚情怀的郁达夫先生来说,似乎太不公平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1月29日 第八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 新闻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