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蒙娜丽莎的微笑》罗伯茨颠覆女校(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16:34 北京晚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奥斯卡影后朱莉亚-罗伯茨的新片《蒙娜丽莎的微笑》去年底在美国本土上映。今年3月5日将在中国市场亮相。一部女性电影,主题是女性的独立自由和自尊。所以,在中国同样弘扬女性自尊自爱的三八节放映,很是切合。

  《蒙娜丽莎的微笑》虽然拥有全明星的女性阵容,导演却是一位男性———来自伦敦的迈克-尼维尔,他曾经执导过好评如潮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也是下一部《哈利-
波特3》影片的导演。他为什么看上这样一个题材?他回答,那是因为探讨一个泯灭个性的时代勾起了他的兴趣。故事里隐藏着一个强有力的话题,那就是女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几乎从来没有在电影中公开讨论过这个问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张扬女性独立则令当代女同胞们倍感惺惺相惜。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我们看到,张扬个性独立的美国妇女也曾经以相夫教子为人生要义。但是,“大嘴美女”朱莉亚.罗伯茨此间饰演“另类”女教师凯瑟琳.沃森,所谓“另类”既非指她外形与众不同,也非指她像现在的哈韩族,一个耳朵钻好几个眼。她的“另类”是因为她在保守的卫斯理女子学校公开讲授课本以外的“非正统”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她“另类”是因为她说没有人可以为“艺术”、为“美”下定义。

  影片中,作为异类力量的凯瑟琳来到卫斯理女子学校上第一节课就被她“聪明”得能流利背诵每个艺术作品的背景资料及“美学史鉴定”的学生来了个下马威。随后,凯瑟琳又遇到了来自保守势力代表贝蒂、校方乃至同事的压力。但是,凯瑟琳最后用她坚强的意志、强大的人格魅力逐渐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更重要的是,琼,尤其是贝蒂等学生在她的影响下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凯瑟琳和她的学生的生命轨迹在“斗争”中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影片并没有为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提供一个现成的、但也可能是陈腐的既定答案。影片中有一段场景让人记忆深刻:当凯瑟琳发现已经被耶鲁法学院录取的琼决定以家庭为重,放弃自己的梦想时,凯瑟琳试图用她的女性解放、个性独立的理论说服琼改变主意。这时,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才是我的幸福。是啊,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规划别人的幸福呢?所谓“妇女解放”目的并不是让女性也去从事和男性一样的工作,承担和他们一样的社会责任。只有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选择权利才能获得真正的个性解放。琼选择家庭放弃耶鲁看似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妥协,其实也是她独立性格的体现。

  《蒙娜丽莎的微笑》既不属于现在,又属于现在。看这部影片,你可能会发现很多生活中既陌生又熟悉的东西。永不妥协,个性自由原来是电影,也是人类一个共同的主题。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