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编剧辩驳《国宝》戏说 范思成为自己私利而跪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07:50 京华时报

  本报讯媒体日前对央视大戏《国宝》提出了多项质疑,该剧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主任马军骧目前正在美国讲学,昨天,他以书面形式对这些质疑做出了回应并传真至本报。22日,剧作家吴祖光之子吴欢表示,他的祖父吴瀛是故宫文物南迁时的总押运官,但在该剧中却没有任何体现。此外,吴瀛之女、现年90岁的吴珊也表示,她不解为何剧中人物用的都是化名,曾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都被忽略了。另外,有观众认为,主人公范思成向英国人下跪的情节处理也很不当,有失民族尊严。

  质疑一:人物全部为虚构,有悖史实,戏说成分大于说史。

  马军骧:将《国宝》定义为“戏说”很不负责任。所谓戏说,是将历史作为商业材料,赢得市场和收视率的一种商业风格。而《国宝》创作历时数年,数易其稿。它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将它归为“戏说”,在逻辑上和道德上都不恰当。至于剧中人物姓名虚构,是因为故宫国宝迁移行程过万里,历经十几个寒暑。几百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为此流血牺牲。任何一个人、几个人都无法代表这个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长征。只有不用真名,方显英雄本色。

  如同无名烈士碑,它纪念的是所有的无名英雄和伟大的战士。

  质疑二:总押运官吴瀛在剧中没有被体现。

  马军骧:故宫文物南迁,前一部分是从北平到南京、上海,所走路线都是政府控制,侵华日军没有全面开打,这段行程,不是本剧的主要表现部分,而吴瀛只参加了这部分的迁移。真正的挑战是在战火中的迁移,经历了天险、战火、人祸,故宫人将中华民族的国宝保护得丝毫无损,这是我们想要体现的主体。因此,就算我们用真名真姓写作,无论对历史事件、人物做多大的取舍,当年的吴先生也绝不会是本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不具备完整的代表性。

  质疑三:主人公范思成给英国人下跪,有失民族尊严。

  马军骧:如果中国当时不贫弱,如果当时抗战不在危急阶段,也就根本没有国宝的迁移,也就没有历史上屈辱地求英国船搭运国宝的事件。范思成的这一跪,不是向日本侵略军跪的,也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跪,更不是无原则地哀求。这只是剧作对人物和故事的一种艺术处理。如果将此上升到原则问题,那我们主创人员是无意中被卷入到了这种指责中,因此,我们对此问题不做更多回应。(记者曾家新)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央视开年剧《国宝》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