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历经了半个世纪发展的摇滚乐,既是世界上最商业的文化产品,也是最有效地挣脱了商业惯性的个性文化
文/颜峻
2004年,美国摇滚乐诞生第50个年头。
这是以美国唱片工业为中心俯瞰的视角。在这个以美国价值观为坐标的娱乐世界里,摇滚被喧嚣地提及。人们突然发现,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摇滚乐,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和美国式商业文化的纠缠、搏斗与联姻。如果说它还真的没有老去,那多半是因为,它在这种商业关系中,保持着拼命前冲的动力。
摇滚乐既是世界上最商业的文化产品,也是最有效挣脱了商业惯性的文化。美国人擅长把一切都变成钱,而摇滚乐要变成更多的钱,除了复制其形式,还得复制其精神,而这精神,就是反对复制。
商业化下的两个摇滚乐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反叛文化,被当作商品推销给那些热爱反叛文化的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中的一部分,也因为推广这种文化,而成为这种“另类商业”的建设者。换句话说,摇滚乐越发达,关于摇滚的商业也就越发达,并且朝着扼杀创造性、磨去棱角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商业越发达,随之而生长的青少年也越容易把个性和独立精神当作价值导向。
1984~1992年,Metallica(“金属”80年代末最收欢迎的重金属乐队之一)乐队开创了激流金属的一代宗师、成了从地下硬磕到地上的硬派英雄。他们的音乐适合万人大场面,为乐迷提供着丰富的附加商品,他们和大制作、大公司、大的利润简直天生一对。可是为了像精明的Madonna(麦当娜)一样保护自己的财产,2000年,Metallica因为起诉传播mp3的网站,成为新一代愤青的敌人。
而和他们同时代的SonicYouth(“音速青年”以其先锋前卫的吉他精神造就了许多年轻乐队对摇滚音乐商业性的反叛),他们以吉他噪音构成的另类摇滚而出名,被认为是地下摇滚的代表。他们适合小场地和反叛的中产阶级愤青,他们的开放、混乱的音乐形式,和激流金属的古典性质形成鲜明对比。尽管SonicYouth后来终于签了大公司,但再后来,还是开了自己的小公司,并默许乐迷制作自己的bootleg(个人)唱片。
如果说Metallica代表了摇滚乐传统的主流反叛,成功,那么SonicYouth就代表了摇滚乐从FrankZappa等乐队(“弗兰克扎帕”)那里继承的传统充满了特立独行的声音和永不停歇的创造激情。
如果我们继续追溯,直到不列颠入侵的时代,所有人都会被TheBeatles(披头士)巨大的商业成功所震撼。如果他们没有BrianEpstein(布赖恩·爱泼斯坦“披头士”经理人),或者70年代的朋克巨星SexPistol(“性手枪”),没有了MalcolmMcLaren(麦坎·麦克罗伦)这样杰出的经纪人,他们就只能是一般的摇滚大腕,而不会被发掘出超越音乐领域的文化偶像价值。摇滚乐的入侵,也就是英国音乐工业的一次入侵,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娱乐经济”这个词。
商业化,一种附生在商业上的毒素。今天看来,摇滚乐没有死在它手里,反而因为它而分化,成为80年代开始形成的两个各行其是的世界。
80年代以来,极度商业化让摇滚乐分化出庞大的地上和地下两块阵营。一方面,长大成人的一代带着他们的钱包、创意和影响力接受了主流摇滚乐,让它变得体面、豪华,并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偶像;另一方面,极度地下的另一个世界,也就加倍地反商业,甚至以拒绝宣传、限量版和激进的音乐风格来维护自己的艺术。
一个人的摇滚
我们都知道,崔健和他那一代人所接受和追求的,正是摇滚乐的主流传统,他将成为劳模,给摇滚青年们带来荣耀和温饱;但另一个摇滚乐,所谓不妥协,所谓过分自我、不负责任和清高的地下摇滚,却在大众媒体之外建立起了自己的小众媒体,在主流经济体系外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唱片网络,《MaximumRockNRoll》(《极限摇滚》一本在美国有很长历史的著名朋克杂志)这样的低成本杂志,今天居然也传遍了全世界,限量版100张的AcidMotherTemple早期专辑,今天居然也会再版,在全世界的小众中间流通。
要不要商业、要不要反商业,曾经一直是中国摇滚乐在一个非商业社会里争执不休的话题,现在商业已经降临,摇滚乐进了首体和北展,伍佰在脱离摇滚乐文化11年后,给崔健带来了弘扬摇滚文化的机会……老一代中国摇滚人,以及广大的摇滚乐爱好者有理由说,我们不但要商业,而且要更多的、更全面的商业。摇滚巨星将层出不穷。
于是有人一边骂着春节联欢晚会的恶俗,一边呼吁让摇滚乐进入央视演播厅,因为那才是成功的标准。但也有人不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这样就使地下摇滚那种态度更激进、声音更古怪、一旦成功就开始突破过去的东西有了被责骂的机会,因为它不认为销量是一种光荣或者责任。它只相信自己的口味和需要,就像开创了朋克乐的Television那批鼻祖,并没有因为SexPistol的成功而伤心;JimiHendrixExperience(“吉米·亨德里克斯经验”其主唱JimiHendrix被称作是其他“激进摇滚”吉他手的鼻祖)会去争抢蒙特利音乐节的演出顺序,Nirvana(“涅”在他们获得成功之前,另类音乐对大唱片公司而言只是一个奇怪的概念和不能带来利润的东西。但当1991年他们的《Nevermind》(《别介意》)一经上市,另类摇滚的狂潮立刻淹没了其他一切音乐)也会给唱片公司寄小样,BlackFlag(“黑旗”当时影响最大的美国朋克乐队,歌词充满了政治观点和对社会阴暗面的鞭笞,乐队作品带有明显的波西米亚风格)和Aerosmith(“空中铁匠”70年代末,已成为美国首席地区乐队之一;90年代再度火暴成为摇滚再生的活化石)一样可以一年演出100多场大家都是积极的,但积极也是有不同方向的。
我们看到的成千上万的独立公司里,还有着无数甘心建设地下世界的音乐家,他们中的很多人还需要用其他工作来解决温饱。如果说摇滚乐是生活方式,那么忙碌的摇滚巨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城市的角落里嚎叫着的朋克们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中间是有区别的,大家仿佛两个世界,自得其乐。
中国的摇滚乐,从大陆乐队算起,有20年了;中国的摇滚乐文化,从第3届迷笛音乐节算起,也成型了两年。但一切还是刚刚开始,人们争论,是因为大家还挤在同一个空间里,同床异梦地摇滚着。再过几年,我们身处不同的文化,其中距离甚至大过了摇滚乐和流行乐在音乐形式上的差别,那时候我们还会谈论以上的话题吗?
而摇滚乐,说到底,尽管万人千人同时跳着喊着,它还是一个人的心,一个人的战争。-
半个世纪的摇滚
摇滚乐是一种以强拍和简单乐句的大量重复为特点的,常带有黑人怨曲(布鲁斯)、民歌和乡村音乐成分的流行音乐。
摇滚音乐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的一部分受到乡村音乐的影响,因此称作乡村摇滚乐。随着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到了60年代,它们逐渐被统称为“摇滚”。之后,摇滚乐一直占据国际流行乐坛最显著的位置。
1954年,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PRESLEY)推出了他的首张唱片。这张融合了乡村乐和节奏布鲁斯(后称为乡村摇滚乐)风格的唱片一炮打响,再加上普雷斯利超凡的表演才能,他一跃成为摇滚歌王。
此后,冲浪音乐开始在西海岸盛行,它节奏富有活力,和谐优美,简练而鲜明。
60年代早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呈低迷状态,但一股来自英国的“甲壳虫入侵”却挽救了摇滚乐。1964年“甲壳虫”如一场风暴席卷美国,此后的十年间,他们的歌声响遍了全世界。
逐渐地,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摇滚风格:“甲壳虫”、“滚石”、“奇想”(THEKINKS)和“谁人”(THEWHO)等乐队推出的是“革新”摇滚;美国的“海滩男孩”(THE BEACHBOYS)、“飞鸟”(THEBIRDS)、布法罗斯普林菲尔德(BUFFALOSPRINGFIELD)等乐队则为自己的时代写歌。
此后涌现出了“忧郁布鲁斯”(THE MOODYBLUES)、“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YES、“皇后”(QUEEN)、“吻”(KISS)等诸多浮华摇滚(POMPROCK)、艺术摇滚(ARTROCK)和古典摇滚(CLASSICALROCK)等门派,而灵歌则替代节奏布鲁斯音乐成为时代主宰,称霸排行榜。
在嬉皮士的时代,毒品与摇滚乐在这个年代中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旧金山产生了迷幻摇滚(ACIDROCK)和迷幻音响摇滚(PSYCHEDELICROCK)。
到70年代初期大多数摇滚歌星都已推出了自己的上乘之作,摇滚流派也开始分化。
80年代,唱片业的发展与兼并最终确立了新的格局,POLYGRAM、WARNERBROS、EMI、SONYMUSIC、BMG五大唱片公司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而最终分割了90%以上的唱片市场。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杜兰杜兰”(DURANDURAN)、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威猛”(WHAM)、U2、布鲁斯·斯普林斯廷(BRUCESPRINGSTEEN)、鲍勃·西格(BOBSEGER)、玛当娜(MADONNA)等明星组合及个人。同时,重金属音乐也格外繁荣,“邦·乔维”(BONJOVI)、“白狮”(WHITELIONS)、“毒药”(POISON)、“枪炮与玫瑰”(GUNSN’ROSES)等红极一时,还有“铁娘子”(IRONMAIDEN)、“金属”(METALLICA)、“大屠杀”(MEGADETH)和“杀手”(SLAYER)等创造了速度金属等音乐形式。
黑人说唱乐的兴起丰富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歌坛。而进入90年代,另类音乐异军突起,兴起于美国西雅图的GURNGE音乐风行一时,新朋克运动也影响颇深,新世纪音乐受到了众多歌迷的欢迎。此时期的摇滚音乐逐渐脱离了其早期的精英意识和社会运动倾向,转而成为了一种宣泄情绪、更关注音乐自身躯体语言的娱乐形式。
摇滚乐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达到一个鼎盛时期。进入80年代,摇滚乐第一次进入中国,对国内音乐造成巨大的冲击,以崔健为旗帜的一大批第一次接触到摇滚乐而且被深深打动的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摇滚人。(资讯整理:晓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