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正文
图文:杨子荣养子状告《林海雪原》侵犯名誉权(2)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08:21 新浪娱乐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时报讯 昨日,英雄杨子荣的养子杨克武向《林海雪原》的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该剧的制作公司向杨子荣家乡人民赔礼道歉,并向其亲属赔偿精神损失费,否则,将以“侵犯杨子荣名誉权”为由起诉电视剧《林海雪原》。

  是什么让向来很低调的英雄养子以如此高姿态站出来?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无疑会让正在热播的《林海雪原》更受关注,这种结果又是不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LG寻宝 好运连连!
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呢?

  原来,杨子荣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看到该剧后,对剧中所阐述的杨子荣形象表示极其不满,他们认为剧中的情节和真正英雄的经历不符,在他们心目中那位引以自豪的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在此剧中却完全变了“味”,这是在丑化杨子荣的形象和命运。

  为了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记者飞赴杨子荣的家乡山东牟平进行了深度采访。

  各方反应

  父老乡亲——这是在撰改历史

  电视剧《林海雪原》播出后,杨子荣的家乡人几乎全都看过了,结果当然是让他们大失所望。记者在牟平先后采访了十余位杨子荣的家乡人,他们表示,自从这里出了杨子荣这个大英雄后,他们都以他为豪,凡是有关杨子荣的任何消息,基本上家乡所有的人都会关注,当地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有关杨子荣的历史。看到剧本被改成了这样子,当然是极不愿意。当地一家电影公司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提及此事时说,剧中80%的剧情和历史中的杨子荣有着不同之处,“我们这里的学生从小就学习杨子荣的英雄事迹,可是看完后却不知道该相信书本上的杨子荣,还是该相信电视上的杨子荣,这不是给学生一种误导吗?尤其是杨子荣因为什么牺牲的?牺牲在哪里?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是编造的,这不就是在篡改历史吗?就算是拍电视剧、添加内容,也应该遵循历史事件的框架来描述,可是此剧完全更改了历史背景及真实故事。”

  杨克武——这是在扭曲英雄形象

  现年58岁的杨克武本是杨子荣的大侄子,后来杨子荣的妻子许万亮于1951去世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孩子,杨子荣三个侄子中的老大,便过继给了杨子荣。也就是说杨克武是杨子荣的养子(最亲的人)。杨克武告诉记者,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看过该剧后,大动肝火,他认为剧中完全扭曲了杨子荣及其部队的形象,“这个部队看起来简直就像个土匪窝一样,电视里面的杨子荣不但有了情人槐花,他手下的那些战士更是连座山雕都不如,座山雕还不哼下流小曲哪。这是在宣传英雄事迹,怎么给人的感觉是在丑化他们一样,我觉得这让我受到了伤害。”

  生前战友——电视上不是我的战友

  张仁财是牟平区上潘格庄人,今年已经79岁了,当年他和杨子荣是一个排的战友。他对电视剧《林海雪原》也很不满意:“杨子荣是一个遵守军队纪律的人,他没有流氓习气,行军中都是主动给老百姓挑水、扫地”。电视剧上有一个镜头,说在小白鸽教苏联战士滑雪的时候,有个苏联战士无意推了小白鸽的屁股,杨子荣看到了很生气,在雪地上埋下竹签,报复苏联战士,张仁财说:“这不可能,杨子荣是战士,不是流氓,这样的流氓手法他使不出来。这个《林海雪原》离杨子荣太远了,根本没法看。

  律师——这是一起名誉诉讼官司

  仅仅因为电视剧歪曲了亲人的形象而起诉该剧,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官司?杨克武能赢吗?为杨克武担当辩护律师的王毅告诉记者,这是一起名誉诉讼官司,之所以愿意义务为杨克武提供法律援助,也是因为他接受不了电视剧歪曲了历史人物的缘故。

  王毅表示,电视剧《林海雪原》在拍摄时,应该征求一下杨子荣亲属的意见,在征得亲人的允许后才能进行拍摄。而其制作方在没有征得任何建议的情形下,随意在剧中更改杨子荣的形象以及所经历的历史,这就等于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此案有一些难度,因为尽管杨克武自称是杨子荣的养子,但只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后,他才具备法律资格,对“侵犯杨子荣名誉权”的电视剧《林海雪原》进行起诉。“只有走法律途径,如果现在健在的老人能够出面作证,现在的村委会开具证明,证明杨克武是杨子荣养子的身份后,诉讼才有成功的把握。”

  记者了解到,王毅律师已把律师函发给了电视剧制作公司,如果近日制作公司没有回应,那杨克武将以“侵犯杨子荣名誉权”为由正式起诉电视剧《林海雪原》。

  制片方——好的艺术作品该添加一些成分

  对于杨克武指出的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中“侵犯杨子荣名誉”一事,该剧制片方万科影视公司也做出了回应。昨天中午,负责该剧宣传的林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视剧《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形象可能会使其亲属产生一种误解,但是此剧的整个剧情是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的,电视中的艺术作品肯定要比原著中有所改变,“当初在拍《林海雪原》的时候,我们就把电视剧定位在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要表现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当然要添加一些成分。”

  杨小姐表示,制作公司已经知道杨克武要起诉的事情,但还未接到律师函,如果接到的话将由公司的律师去和杨克武沟通,然后再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据林小姐介绍,由于该剧涉及到军人题材,该剧的剧本是通过军委宣传部审过的,并且该剧还是总政话剧团共同合作的,此剧的执政单位是总政话剧团,如果杨克武要起诉的话,制作公司和总政话剧团还要进行协商。

  历史真相

  杨子荣是因为什么牺牲的——电视剧中所说的杨子荣是因为救初恋情人槐花的儿子而牺牲的,而历史上的杨子荣是于1947年2月23日在海林县北部梨树沟山里追歼残匪战斗中牺牲。当时是杨子荣在山沟里发现一户猎人的小木屋里藏有剿匪,便带领手下前去剿匪,可是由于身上带的枪被冻住了,在紧急关头打不出子弹而被剿匪击中才英勇牺牲的。

  杨子荣是有老婆的人——电视剧中的杨子荣有了一个初恋情人槐花,后来这个槐花成为了土匪“老北风”的老婆,杨子荣这个剿匪英雄也不得不掉入了“情天恨海”。而现实中杨子荣在参军的两年前(1943年)就同临村的村民许万亮结婚了,在1944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但不幸女儿在出生6个月后夭折了。尽管杨子荣在当兵后再也没有回来,音信全无。但是许万亮一直在等他,直到1952年病故。

  杨子荣的养子——1947年杨子荣牺牲后,其妻子忧斯成疾,也在1952年去世了。按照当地老辈的说法,要是没人“抓土”,是不能进入老家坟地埋葬的。于是杨子荣的妈妈就做主把杨克武过继给了杨子荣许万亮夫妇,那时杨克武只有7岁,是以儿子的身份批麻戴孝,安葬了他的婶子。虽然杨子荣的遗体葬在牺牲地黑龙江海林市了,但他们夫妇却是以合葬的方式进行立碑的。

  深入杨子荣鲜为人知的故事

  每位英雄都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以前书中所看到的都是有关杨子荣的在战斗中的英雄事迹。此次,记者有幸通过杨克武老人家的口中了解到了有关杨子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胆量——三次闯关东

  杨子荣从小就十分聪明,读过几年书。过人的胆量在很小时就已表现出来,因为生活所迫,很小的时候就和爷爷、奶奶一起闯关东,他先后三次去过东北,对那里的民俗风情、地理环境都非常了解。他在选择当兵这条路,前往东北之前,只和村里的一位邻居打过招呼,杨子荣告诉他,这次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如果家里有什么事情的话,就让这位邻居去东北找他,并嘱咐邻居如果过了沈阳已北的城市打听他的下落就不要再提他的原名(杨宗贵),提杨子荣就行了。

  冤枉——军人变土匪

  杨子荣初当兵的头几年,家乡地方还把他的亲人当成军属对待。自一天村里一位从东北回来的人向村子里的人宣布了一件大事,就是杨子荣在东北根本就不是当兵的,而是土匪。仅此一句话,让杨家含上了不明之冤。一夜间从军属的名称转为土匪家属了,杨子荣的妻子许万亮在去世之前,还拿着丈夫曾经送给她的梳子念叨着她不相信杨子荣会当土匪。

  澄清——英雄魂归故里

  杨子荣牺牲后,他所在的部队在全国找杨子荣的家乡。因为是“土匪家属”的身份,杨家也没有想到这个侦察排长就是自己的亲人。当时写《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提供了一条线索——杨子荣家里有一个老母亲,养着一头小黑驴,门口有一课大槐树。而那年代,找人不靠报纸,而是发传单。这样找一个人就如大海捞针,1969年杨子荣曾经所在的部队派了调查组来村子里调查拿出杨子荣的照片时,村民才傻了眼。调查组在杨子荣家看到,果然直径有3米的大槐树就在门口!杨子荣的的故居这才确定,杨家也就摘掉了“土匪家属”的帽子。(青年时报特派记者张海颖发自山东牟平)

  反思 拿什么来拯救“红色荧屏”

  英雄原型引发争议

  眼下,“红色热潮”席卷荧屏,根据英雄人物故事改编的影视剧大吸观众眼球。新版《烈火金钢》在中国教育台播出,《红色娘子军》更是将被拍成偶像电视剧。对于改编红色经典究竟应该是什么立场?这是一个大问题。而观众在看英雄题材的影视剧后,多少都会提出异议,这部剧表达的是什么?是让我们记住英雄的英勇事迹,还是让我们应该记住他的情感故事?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记者在针对英雄人物改编成影视剧一事采访许多观众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在荧屏上在看到一个真实的英雄及事迹,是一个真实的东西,荧屏上的英雄不应该失去英雄的本色,尤其是在离那些英雄历史越来越远的年代,更应该让学生们去了解。

  拍英雄事迹不应该脱离了历史的框架。如果哪位制片人突然灵感大发,要拍英雄剧,就比如拍那家喻户晓的英雄董存瑞挺身炸碉堡一事,如果为了更把英雄人物朔造的更加情感话,是不是就心血来潮,改成了董存瑞在参加战斗时,是为了救某一女同志或是情人的儿子才挺身而出炸碉堡的?这当然是一句戏言,但如果历史剧可以改来改去,这也未尝不可能。

  一位老艺术家指出,“言情”本身无可非议,也确实撑着影视作品的大半个天空,可是为了多点收视率、多吸引点年轻观众,就在“再现经典”这事上狂下“言情”这剂猛药就错了。经典是一代或几代人心中的情结,经典是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凝结而成的一个时代的固定印记,以为无中生有的情感添加、自以为是的肢解人物就能打破经典人物“高、大、全”的脸谱,殊不知这又是戴上了一个时下流行的“爱情”脸谱,既讨不了年轻观众的好,又让经典也面目全非。拍英雄的历史剧是好事,仰慕英雄的人很多,光是凭英雄两个字就可以吸引许多观众,但不要为了更造经典而去“添油加醋”,这样只能更加弄巧成拙。(青年时报记者张海颖)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