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喜阿莫多瓦(左四)对主演《坏教育》的墨西哥男星加西亚-伯纳尔(左三)大加赞赏,“没有人能够在他英俊的面容背后,想像这样一个人会是如此的残暴。”
怒几个背负“谈判”字样走过红地毯的“嘉宾”和红地毯旁高声呐喊的游行队伍还是为本届影展的开幕式添加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本报戛纳专电 法国时间5月12日晚,众所瞩目的戛纳电影节红毯秀终告开场。此前有消息称巩俐、布拉德-皮特和迪卡普里奥均已抵达戛纳,却没想到当晚除了中国美女巩俐如期亮相外,几位好莱坞帅哥根本没有出
现。正因如此,在法国拥有极佳人缘的巩俐成了当晚最璀璨的明星,她端庄、成熟的东方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外媒体疯狂追拍。与巩俐的“风情万种”相比,开幕式上几个背负“谈判”字样走过红地毯的“嘉宾”和红地毯旁高声呐喊的“罢工游行队伍”还是为本届影展的开幕式添加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巩俐吸引惊声尖叫
作为戛纳电影节诸赞助商之一欧莱雅的“美丽大使”,巩俐是惟一一位有幸走过本届影展开幕式红地毯的中国影星。法国人民对于这位东方美女是熟悉的,每当她的灿烂笑容出现在架在电影宫半空的大屏幕上时,“巩俐、巩俐”的呼喊便响彻四周。在克劳赛特的海滨大道上,一块巩俐的广告牌已经竖立了3年的时间,如今看来甚至有些斑驳。但是从她以一袭低胸刺绣旗袍亮相的那一刻起,无数镜头立即对准了她。
巩俐的造型看上去颇为抢眼,标准的中式发髻,身着超低胸刺绣旗袍,令她成为现场评论的焦点。和与她一起穿越红地毯的另两位“美丽大使”相比,巩俐的骄人身材绝不逊色。红地毯两侧的摄影记者看到巩俐就像见到了亲人,他们操着世界各地的口音呼唤着巩俐的名字,每当巩俐转向他们,便是一阵高速快门的按动。短短的50米红地毯,巩俐足足用了20分钟的时间才把它走完。
罢工险成开幕式杀手
无法想像没有“红毯秀”的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会是什么样子,然而本届的组织者就险些面对这样的尴尬。法国时间12日下午,在影展开幕式的几个小时之前,电影节组委会向法国电影场务人员协会做出妥协,所有参赛影片才得以顺利送到戛纳,红地毯仪式也照常举行。不过,几个背负“谈判”字样走过红地毯的“嘉宾”和红地毯旁高声呐喊的游行队伍还是为本届影展的开幕式添加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早在开幕前三四天的时间,法国电影场务工作人员协会就要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谈判,要求帮助他们向政府施压,修改削减社会福利的政策。在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情况下,协会威胁将众多参赛电影拷贝“冻结”在巴黎,并阻挠开幕式“红毯秀”的正常举行。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电影宫不远处由将近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他们高举着标语,呼喊着整齐的口号,向电影宫挺进。严阵以待的防暴警察迅速排成人墙,切断了他们行进的方向,虽然双方壁垒分明,但是气氛却并不紧张。许多游客竟然也加入到了游行的队伍中。
中国风
中国电影军团亮相戛纳特别放映《暖》和《手机》
本报戛纳专电 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步亭的带领下,由20多人组成的中国电影人团队带着200多部影片在戛纳设下展台,在本届影展上,霍建起导演的《暖》和冯小刚导演的《手机》将做特别放映。
据海外中心负责人李女士向记者介绍,参加戛纳电影节是中国电影节目海外推广中心赴海外参与的第一个活动,由电影局和各大制片厂推荐的自1996年以来的200多部影片将在这里进行交易。其中,《惊涛骇浪》、《诺玛的十七岁》、《大宝贝小宝贝》等十几部影片做重点推介。世界电影之旅报道
《特洛伊》来了!
本报戛纳专电 刚刚在美国举行首映的沃尔夫冈.彼得森新作《特洛伊》昨天下午在戛纳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是驾临本届戛纳影展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实际上早在开幕的前两天,《特洛伊》的发行公司便早早地开始在法国当地媒体造势,《费加罗报》就以整版的篇幅介绍了这部由两位超级帅哥布拉德-皮特和奥兰多-布卢姆主演的史诗巨著。法国时间13日中午11点半,《特洛伊》的媒体专场人满为患,这个场面在下午的记者会时得以重现。由于有数百名记者期待获得入场的机会,现场保安不得不根据媒体证件的级别区别对待。
中国导演杨超一行携影片《旅程》于12日抵达戛纳,他的影片作为“一种关注”的影片13日下午5点30分在巴赞剧院首映,另两部在当天与记者见面的是两部参赛片,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帝诺的《爱的因果》和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是枝裕和是日本新锐导演中最著名的一位,他被美国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誉为“有权同黑泽明、伯格曼及其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电影人相提并论”的导演。
以上内容都将在今晚的节目中与观众见面。张文伯戛纳日记③
昆汀:一边当痞子一边做大师
5月13日星期四阴转晴
在戛纳还有比昆汀更酷的吗?没有了!你说他是痞子也好,你说他是大师也好,你说他什么都不是也好,这个美国佬根本不在乎,反正法国人已经把评审团主席的位置让他坐到了屁股底下,12日的那个记者会之后,相信所有在场的媒体同行都会饱含激情地去书写一篇昆汀-塔伦迪诺主席如何滔滔不绝地大放厥词的文章。
相信现场有不少都是昆汀的拥趸,因为在他魅力四射的演说过程中,我看到不少人已经停止手中的记录,神态各异地屏息凝神专注地“听讲”,几个昆汀的老乡的做法更为直接———他们身穿“We Love Tarentino”的T恤为昆汀轧场子,并不时用美国式的口哨和嘘声为他们的老乡造势。
我非常佩服坐在昆汀旁边的八位评委,在将近40分钟的时间里,从他们的角度看到的是一个倔强的下巴和一张不知疲倦的嘴巴。在法国这个讲究浪漫优雅的国度,评委们对这个美国佬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因为大家也看出来了,“我们的主席真的把戛纳当做自家后院了。”
戛纳特写
焕发青春的五月戛纳
五月的戛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除了椰林树影,水清沙幼,它和其他打着电影名号的名利场有什么区别?
一般的观众只远远观望着这个影坛盛事,即使是对于多次身处其中的电影从业人员而言,戛纳也不是个轻松的地方。1997年担任过第50届戛纳评委会主席的伊莎贝尔-阿佳尼最近应邀为一本名为《戛纳传奇》的书作序,她这样说到戛纳:“每次去戛纳介绍我的影片,我总感到很局促、震惊,几乎不知所措。我问自己,这种印象是不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淡薄呢?戛纳是个和众多演员、导演、制片人、发行人、记者、观众一起分享的备受瞩目的出场时刻,和奥斯卡一样被全世界的镜头关注。”
但戛纳不是神话,如果说我国观众对戛纳还有什么艺术的期许的话,法国人早就习以为常。戛纳是什么?年轻人会告诉你戛纳是红地毯、闪光灯、女人、行家、老家伙(对,就是戈达尔),电影酒会赶来赶去,名人们把自己秀来秀去……特别是有人津津乐道提到去年那场淡出鸟来的戛纳,还有文森特-加洛《褐兔》(thebrownbunny)的丑闻。但是今年,戛纳组委会上下都拍着胸脯保证:这次的戛纳不会再那样平淡,因为这次我们严格选片,我们大力推荐年轻面孔。“重新焕发青春”是法国电影杂志Studio五月刊对这届戛纳策略的总结和对其结果的期许。本届戛纳打的是青春牌,有12名导演是第一次参加戛纳评选,有几个演员只是刚拍了两三部电影的毛头小子,从海报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意图:稚气的小女孩和墙上玛丽莲-梦露的影子互相映照,恍惚间的变化是我们这些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心中的梦想、魔幻、智慧和荣耀。
戛纳是法国的骄傲,是法国和美国文化对抗的重镇。戛纳电影节刚刚开始,但是我们老远就已经听到它的轰隆响声。希望老天给我们一场肥硕的青蛙雨,阿门。本报特约评论员卡帕(发自法国)(特派记者张文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