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当年热烈追捧漫画书 如今冷淡对待动画版
一项关于“70本上世纪70年代人必须看的书”的调查中,《丁丁历险记》名列第二位。动画片《丁丁历险记》正在央视六套播出,今日将是《丁丁历险记》作者、比利时著名漫画家埃尔热的生日。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部对上世纪70年代生人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漫画,其动画片在播出时却已然勾不起当年的激动。
上世纪70年代生人:翻译、配音有问题
曾先生:存在严重的翻译亏损问题。很多人认为小说翻译亏损一般在30%至40%之间,动画片《丁丁历险记》不少是直译过来的,没有那种幽默感了。原来看连环画的时候印象很好,动画片是每一句都要配音和加字幕的,也就冲淡了韵味。我看过英文原版的,声音特好。
姜小姐:我觉得动画也不好。丁丁应该是小孩的形象,而配音给我的感觉把丁丁塑造成40岁左右的了。
张先生:当时觉得里面提到的像潜水艇、去月球等很新鲜。现在长大了,自然不会像当初那样激动和追捧了。
吴先生:很多东西会时过境迁;此外,现在的小孩大多接受的是高科技动画,他们对《丁丁历险记》这种纪实为主的漫画可能不太感冒。
制作方回应:直译更加准确也更洋气
中文版《丁丁历险记》的翻译和配音由电影频道负责,制片、电影频道的张石羽说,这次播放的共39集。很多人可能是通过连环画知道丁丁的,在那里丁丁的爱犬叫白雪。这次为什么要由白雪改译成米卢?张石羽说,主要是因为这次是从法文版翻译过来的,直译更准确也更加洋气,而且丁丁在剧中的一个女朋友的名字也叫米卢。
除此之外,像卡尔布鲁斯教授翻译为向日葵教授、杜邦兄弟翻译成杜邦和杜庞等,都引起了“丁丁迷”的争议。对此,张石羽解释,原来也考虑过参照英文版的名字,现在的翻译看过英文版的观众一开始接受可能有些困难,但是翻译是可以不断改进的,他透露,给丁丁配音的是一个不到20岁的学生,“很漂亮的声音,像童自荣”。
引进方、鸿运视听公司工作人员董瑞龙透露,之所以要引进法文版,主要是最初创作时是用法文创作的。他介绍,中文版《丁丁历险记》的音像制品已经上市,从长远目标来看,收回成本应该没有问题,但眼下受英文版盗版的冲击很大。
专家观点:照搬漫画不如二度创作
引进方介绍,《丁丁历险记》的版权谈判花了半年,加上后期制作、审批等,总共用了两年的时间;《史努比》的引进则花了四年时间,但它们包括国内配音版的《樱桃小丸子》在播出时反响都不好,这其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曹小卉。
问:《丁丁历险记》动画制作水平如何?
曹:不如漫画好。《丁丁历险记》更多只是文学、漫画上的成就,不是动画方面的,动画片还是在漫画的基础上做的,等于让漫画动起来而已,不怎么讲究电影语言;在情节上主要是以还原书本,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冲击力不够,画面本身的欣赏价值不够。
问:上世纪70年代生人为何不再热捧动画片《丁丁历险记》?
曹:动画片可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看过程的,比如《猫和老鼠》,即使你知道结果,但不管什么时候播你还会看得津津有味;另一种是以情节、故事取胜的,靠的是抖包袱,如《丁丁历险记》,这种类型的漫画很多人看过之后,如果电影语言没有新的东西,于是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出现了现在这种没有很大反响的情况。75岁的“丁丁”来到中国,再怎么说也不如刚诞生的时候引起的轰动大。看漫画是自由的而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补充,像杜邦兄弟说话有回音,原来看漫画的时候可以重复看,但是看动画片是强制性的,看不清楚也只能等重播了,这样乐趣无疑减少了很多。作者:刘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