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艺术手段重现张思德这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英雄?主旋律影片怎样才能塑造主人公党性、人性、个性的统一?昨天,电影《张思德》的主创人员向记者透露该片将用黑白胶片重现历史,并放映了刚从拍摄现场发回的工作短片。
由于影片拍摄周期十分紧张,从剧本创作到放映只有一百多天时间,所有主创人员都感受到空前的压力。记者从工作短片中看到,影片选景在一片黄土坡上,摄制条件非常艰
苦,据导演尹力介绍,剧组人员每天都要扛着沉重的设备往返在崎岖的山路上,工作时间超过17小时。但是,剧组没有一个人叫苦,大家是怀着对这位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来拍摄这部电影。
编剧刘恒:用这部作品向英雄致敬
这部电影没有刻意去塑造革命英雄的“高、大、全”形象,而是突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美德。编剧刘恒对记者说:“张思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今天找到我来写张思德的故事,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还放下了手中其他的创作。为什么?我想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我崇敬的英雄致敬。但是,我希望我们所塑造的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在创作初期我为他设计了许多细节,电影将会用这些细节来表现他的革命情操。在张思德身上,聚集了许多普普通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
电影故事:打开60年前夺目画卷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手策划了大型革命历史故事片《张思德》,是因为今年是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也是毛主席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60周年,为弘扬这篇光辉著作中阐发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伟大精神而拍摄此片。
60年前,在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勤务兵张思德在一次烧炭事故中光荣牺牲。张思德参军十几年,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但仍然只是一个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主席的这篇演讲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而广泛传播。6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已经成功了,并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在向着更伟大的目标前进。今天,回顾延安时期的那样一段峥嵘岁月,那样一群普通的革命者与领袖的生活、情感和奋斗经历,又会有怎样一种滋味涌上心头?影片《张思德》正是从这样一种角度,轻轻地打开60年前的一幅依然灿烂夺目的画卷。12
上映时间:今年9月5日张思德牺牲纪念日
不久前,在陕西米脂,导演尹力率领《张思德》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面对张思德和毛泽东同志曾经一起工作过的窑洞三鞠躬之后,影片正式开机了。该片预计于8月中旬完成全部制作,并在张思德牺牲60周年的纪念日,今年的9月5日,在全国隆重放映。导演尹力表示,电影《张思德》的战车已经在奔驰,我们全摄制组的人员都要以张思德的精神为榜样,勤勤恳恳,全力以赴。本片由著名作家刘恒编剧;在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中成功扮演了雷锋的吴军扮演张思德;演员唐国强扮演毛泽东。
张思德的革命人生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12岁时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1940年,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他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1942年,他从南泥湾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他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作者:姜薇、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