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茶馆》昨晚第500场开张老演员谈起《茶馆》如数家珍 虽然昨天登台的是人艺舞台上的当红明星,但当大幕开启,一个个《茶馆》奠基者的身影却始终挥之不去———
对于《茶馆》而言,500场并不意味着从此进入博物馆,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茶馆500场演出展示了一部现代中国的苦难史,代表了新中国话剧事业的发展史,体现了老焦于非凡合作的辉煌史,表达了人艺表演敬业精神的成功史。”这是昨天未能赶到演出现场的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特为《茶馆》演出500场撰写的贺词,其中对老舍、焦菊隐、于是之三位《茶馆》奠基人的怀念之情也暗合了昨晚的主题。
演出前,胡宗温、郑榕、蓝天野、黄宗洛、朱旭、吕中等多位老艺术家近半个世纪后重又聚首,追忆逝去的故人,感怀今日,畅想明朝。当年扮演常四爷的郑榕说:“在这么多年的演出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人生、对戏剧、对艺术都有了新的感悟,相信老舍先生在九泉之下一定非常欣慰,他老人家播下的种子如今开花结果了。”秦二爷的扮演者蓝天野以书画作品表达了自己对《茶馆》的祝福,“希望《茶馆》今后有更新、更好、更有创意的演出,让经典更加经典。”黄宗洛则以剧中的一句台词来表达彼时的心境:“王掌柜您好,生意好、太太好、少爷好。”当年仅仅在剧中跑群众的朱旭说,“我在人艺有两件最难忘的事,一是听老舍读剧本,二是在《茶馆》中跑群众。我还要更正一点,《茶馆》开始排练是1957年,不是1958年,因为我是1957年结的婚,结婚的那天晚上还在排《茶馆》。”82岁高龄的胡宗温是出席昨天庆祝活动年龄最长的。
演出结束后,剧中常四爷的扮演者、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说:“《茶馆》能有今天500场的辉煌离不开前辈艺术家的耕耘,今天的演出有三分之二是他们完成的,他们创造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所以他们更应该得到鲜花和掌声。”王晓溪 钱冰戈
《茶馆》大事记
1956年12月2日,老舍先生来到北京人艺,在“205”会议室亲自给大家朗读新创作完成的三幕话剧《茶馆》。
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在北京的首都剧场公演,反响强烈。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戏剧家曹禺在看了戏之后,兴奋地对老舍先生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1963年5月,该剧复排上演,当时受到来自“左”的干扰,在重压之下,剧中被硬加进了所谓的“红线”。“文革”初,《茶馆》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
1979年2月,老舍先生80诞辰之际,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排上演《茶馆》。
1980年9月至11月,《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进行了访问演出。这是我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1992年7月16日,在北京人艺建院40周年时,老一版《茶馆》在首都剧场演出第374场,成为告别演出。
1999年10月12日,北京人艺以全新演出阵容重排的《茶馆》在首都剧场公演,导演是林兆华。
2002年6月26日至7月1日,新版《茶馆》作为纪念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献礼剧目再度公演。
2004年5月27日,《茶馆》演出500场。
作者:郭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