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大学生遭传销组织“洗脑”(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03:05 北京娱乐信报
  重庆警方日前摧毁了这个市最大的非法传销网络,而被传销组织套住的2000余人中,90%以上是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武汉地区某高校大三学生王辰(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一段在狂热中迷失自我的奇特经历。”王辰说,“我们不是因为利益诱惑和人身监视而被传销网络套住,而是在思想上被控制后,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利用。”近日,王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被非法传销组织“洗脑”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在西安市的张家堡广场,近200多名非法传销的受害者要求“上线”归还骗去的钱。Photocome/供图

  骗术一

  制造“感情”假象

  2004年3月初,我在重庆读书的朋友打来电话,称重庆有个戴尔电脑展销会,会场需要人维护,为期10天,待遇颇为优厚。他还暗示说,要和我干一番大事业。青春年少的我,总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得更有激情一些,再加上对朋友的信任,就答应了。

  到重庆后,我受到了朋友异乎寻常的热情接待。帮我拿包,安排洗澡,彬彬有礼,盛情款待。下午安排我游览了重庆的山水风光。晚上又开了个小小的PARTY,很多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做游戏,整个屋子里充满了快乐。当时我由衷地感叹:这里真好啊!比学校生活有意思多了。

  后来我才知道,所有这些,只不过是对新骗进来的人制造的假象而已。我的朋友其实只是这个传销组织中级别最低的“业务员”,“业务员”的工作就是负责把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骗过来。受骗者刚到达重庆的时候,他们将按照两大原则开展工作。一是“火车站接人原则”,包括要事先洗澡、理发,穿上好衣服,表现得精神一点,以便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见面之后,要主动帮助对方拿东西,尽量做到热情和周到。二是“二八定律”。受骗者刚到重庆,组织要求“业务员”80%谈感情,20%谈事业,绝对不能讲有关传销的事情。

  这是一种蓄势,就是准备通过精神上的控制来挽留你。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讲礼貌和开拓事业需要等名义下进行的,身在其中的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的。

  骗术二

  灌输“暴富”理论

  进入传销组织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接受“无微不至”的培训洗脑。第一次给我们讲课的是一位矮矮胖胖的主任。他讲得很有激情,一下子就让我产生了改变自己现状的强烈欲望。

  首先,他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经历,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环境、观念以及人性的弱点:怕、靠、懒、拖、面子等。现在想想,他只不过是把现实中某些问题无限夸大,把过去的那个“我”全盘否定。但当时却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他还说,接受高等教育是在浪费时间,博士生出去还不如一个初中毕业就打工的人,“死读书,读死书,没能力”;每个人的前途都是黑暗的,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没法生活等。他说这些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否定自己,并企图改变自己。

  接着,他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有敏锐的眼光,聪敏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以便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他结合我国转型期那些与个体户、股票等相关的典型案例,突出他们抓住机会取得巨大成就的特征,向我们灌输速成、暴富理论。

  最后,他鼓动我们,放下一切,马上行动,就能快速成功。他说,成功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准目标,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于是乎,在他那富于鼓动效应的话语和氛围中,我们的激情开始膨胀,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骗术三

  “直销”掩盖“传销”

  之后的几天里,我上了很多的培训课。他们在讲课时,从来不说自己是在搞传销,而说是在开展合法的直销。

  有一次,一名“讲师”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直销“欧丽曼”化妆品的方式。每套产品3350元,其中3200元是产品的费用,150元是网络管理费。他说,如果你加入公司,交了3350元,以后在销售时拿包括有18件一套的化妆品就不用再另外付费了。再以后,你就可以介绍别人加入组织,你介绍的人越多,工资升得越快,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比如你介绍70个人进来,你的月收入达到几十万元可以说就易如反掌了。他说,不要认为70个人多,你只需介绍2个人进来就可以,他们再去介绍其他人,如此“几何倍增”,大家可以算算2的N次方是怎么增长的就会明白。

  巨大的经济利润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因为按照组织内部人员的说法,一个人从穷光蛋到百万富翁,最“慢”需要一年多时间,你不必担心自己不会成功,也不必担心介绍不来人,即使你介绍不进来人,你的推荐人还有他的推荐人会帮助你的,因为如果你升不上去,他们的升迁同样会受到制约。再试想,如果你只投资3350元,在一年内成为百万富翁,你会不会动心?

  后来我才知道,所谓“口碑相传”“几何倍增”这些原理,在合法的直销教材上确实存在。可以说,他们是口中讲着合法的内容,行动中却做着违法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才会上当受骗。

  骗术四

  “磨砺意志”培训

  从第三天起我开始参加“晨练”活动。5时30分我们起床,先是读书、背书,有人读《论语》《尚书》《楚辞》之类的古文,更多的人是大声读一些关于成功学、营销学方面的书。接着站5分钟的军姿,之后是开心一刻,每个人都要争先恐后地抢着讲一个笑话,目的是扫除前一天心中存在的阴影。最后是即兴演讲。包括三项内容:总结昨天,说出失误所在和准备“怎么办”,有的人总结昨天的失误时会自己体罚自己,我曾看到一个人跪在大家面前,扇了自己40个巴掌;计划今天,比如要和10个人交流,中午看1个小时的书,下午去某个讲师那里听课等;三分钟命题演讲,其他人随便出题,目的是锻炼口才。

  他们会经常性地开PARTY,比如生日PARTY,签单庆祝PARTY。虽然并没有我们在学校举行PARTY那样花很多钱,只是喝开水,偶尔嗑瓜子、花生,但是他们的活动会让我们感觉非常有意义,特别是那些主持人,在活动中间说的话,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融入进去。

  为了制造“磨砺意志”的假象,我们吃菜不用买,每天安排人到菜市场捡,而且只能捡别人扔在地上的,如果是放在柜台上别人不要的,也绝对不能捡。食物中没有什么油水。新人来时所吃的“四菜一汤”,是由推荐人自己出的钱。在住的方面,男女同住在租的房间里,女的睡床铺,男的睡地板。

  在那里面,没有个性,惟一的差异就是收入上的,而且如果你月薪没有达到几万元以前,哪怕你是一个月好几千元,照样睡地铺,吃米饭、炒萝卜丝。这种貌似平等的地位,也许更能激发受骗者干一番大事业的热情,吃着烂菜想暴富,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

  骗术五

  实施“三捧”法则

  为了打消我们思想上的顾虑,自愿地加入到传销组织里面,他们还加强对我们的“思想工作”。除了讲课,专门有人来和我们聊天,观察我们的心理活动,针对我们的心理进行引导,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异乎寻常的。

  他们按照“ABC法则”进行思想劝说,即A带B来了之后,A不能做B的思想工作,而是让C来做B的思想工作。A负责把C神化,C对B进行思想灌输。在大的场合下,传销组织还积极营造出一种感恩的心态,实施“三捧”法则,主动捧“公司”、捧“上线”、捧“公司的理念”。这些原则的运用,使受骗者打心底感觉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成功的平台,从而最终选择加入到传销组织之中。

  所有这些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先告诉你社会上丑恶的一面,你在社会上四处碰壁,然后告诉你,“直销”将会是未来惟一的出路,而“欧丽曼”化妆品直销,将会给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入它,你的前途是辉煌的。经过狂热的培训,学生受“创业”“发财”的蛊惑,有近80%的人在几天内交了钱。一旦受骗,组织者就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市场开拓培训”,直接叫他们骗同学、朋友来做“下线”。

  他们为何上当受骗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之骄子上当受骗、甚至自甘沦落而不自醒呢?

  因为一个“钱”字

  从警方和工商部门披露的情况看,这些参加传销的大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以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为多;他们的家境普遍不太富裕,而他们掉进陷阱的直接原因,无一例外地因为一个“钱”字。

  “发财就是成功、有钱就是有价值,这些扭曲的成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及时扭转,大学生们还可能上当受骗。”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凤忧虑地说。

  就业压力太大

  一些被骗和骗人的大学生们在分析自己的经历时,都坦言自己无法把握毕业后的事业走向,“与其毕业就失业,还不如能抓一个发财机会就狠狠抓住再说,也好为将来进行一些原始积累,起码心里会踏实一点。”

  “在就业压力面前,一些大学生迷失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赵锋认为。

  学生表现冷漠

  一些被传销迷惑的大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忌讳自己成为受害者后转而骗同学、骗同乡的事实,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最多算“不够意思”而已,而且为了挽回自己受到的经济损失这样做也是合理的,“反正大家都是骗来骗去,没什么过分的。”

  “一些学生在整个事件中表现出的心态的确令人震惊,他们失去了对法律起码的敬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大元指出。

  不管学生去向

  大学目前松散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销悲剧。有的大学生为了传销旷课数月,甚至办休学手续,而很多学校对此一无所知。赵锋说,“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当尽量了解学生思想动向,重视离校学生的去向,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尽快解决,避免学生在一些错误的迷局中越陷越深。”

  后记

  不是销售产品而是不断拉人

  经过紧锣密鼓的洗脑,第六天,我就“签单”了,也就是上交3350元给组织。但由于对这个公司的发展依然心存疑惑,加上学校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我决定先回校一趟。正是脱离了传销组织的氛围,我才发现所谓“直销”中存在的问题。既然他们所说的是“直销”,那就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啊,但我在里面那么长时间,却没有见到所谓的“欧丽曼”。他们整天渲染的是企业文化、团队精神,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感觉热血沸腾,但是,“公司”里面“业务员”的工作,只是不停地拉人进入团队,而不是扎扎实实地销售产品。产品的内容,在里面已经完完全全地被概念化和抽象化了!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经典大作 扣人心弦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基地绑架土耳其人质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