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十面埋伏》(上图)缘起自《英雄》(下图),就连人物设置都有相似之处。
日志
2001年9月《十面埋伏》提出创作构想
2002年12月17日《英雄》广州首映式当夜《十面埋伏》缘起自《英雄》
缘起
“《英雄》比较可惜,因为不管是从投资规模上,还是演员阵容上,都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只有这一次。我们只要在内容上再多想一想,就会更好,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就是闭门造车,非常可惜。我希望这些失误能够在下一部戏中得到克服。”
———张艺谋(2002年12月17日,《英雄》广州首映式当夜)
缘起。英雄
2002年12月17日,《英雄》广州首映式当夜。白天的宣传热浪已经退去,各大影院的午夜场依然灯火通明。在珠江心二沙岛一个静谧的宾馆里,张艺谋第一次向编剧李冯、王斌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真实想法:“《英雄》比较可惜,因为不管是从投资规模上,还是演员阵容上,都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只有这一次。我们只要在内容上再多想一想,就会更好,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就是闭门造车,非常可惜。我希望这些失误能够在下一部戏中得到克服。”
而在这之前,一场关于《英雄》的争议刚刚在全国,乃至全球华语区掀起。12月14日《英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球首映礼后,就有无数的观众涌入电影院观看这部不同凡响的武侠片,人们用各种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影片主题的赞同或批评。
但是褒也好,贬也好,作为影片最核心人物的张艺谋一直不予回应。这次的话,应该是张艺谋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自觉反省。
缘起。武侠
早在1年前,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拍《英雄》时,张艺谋首次表达了自己对于武侠的感情:“武侠是我从小以来的一个梦。”很难想象,一个对武侠有着如此感情的男人会轻易满足于一部影片的浅尝辄止。几个月后,我们听到了《十面埋伏》筹备妥当,即将开机的消息。
《十面埋伏》的筹拍开始于拍摄《英雄》时,只不过当时影片还不叫《十面埋伏》,媒体习惯叫他《英雄2》。事实上,当时张艺谋也的确曾经想过要拍《英雄》的续集,新片虽然有着独立的故事和人物,但是时代背景还是安排在张艺谋喜欢的春秋战国时期。他的这一宏伟计划得到了《英雄》投资方张伟平和江志强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张艺谋是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导演,因此,我敢在《英雄》之后,继续投资给他拍武侠片!”张伟平这样表达他对导演的信任。而《英雄》票房的巨大成功更让他们确信,《英雄2》也许能把《英雄》的奇迹复制成为常态!
张艺谋事后回忆,《十面埋伏》的剧本筹备和选景工作早在《英雄》拍摄中期就已经开始。2001年9月,《英雄》拍摄片场,每天收工后他都会抽两个小时,和编剧李冯、王斌讨论《十面埋伏》的剧本。他这样阐述两部影片的不同:“《英雄》是讲侠的精神、侠的哲理一个比较大的主题;《十面埋伏》就是讲爱情。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不过,在自己的理解中,武侠片和西方的动作片不同。武侠片是要强调武术的美感、诗意、浪漫和意境。”
缘起。爱情
吸收了《英雄》的教训,《十面埋伏》首先要做的便是丰富故事和人物性格。在张艺谋看来,《十面埋伏》是一部武侠片,也是一个描写爱情、感情的过程。他希望观众能看到三人的命运和爱情的关系,看到为爱折磨、为爱痛苦、为爱奉献一切的精神,感受到爱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内心冲击。因此,在构思剧本的时候,张艺谋放弃了自己在《英雄》中处心积虑想要表达的“政治”和“历史”观,而重新回到了自己所擅长的人性角度,首先讲述了一个女人纠缠在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关系、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因为在这三个人中,所谓的爱恨情仇是剪不断的,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往往都很极端。另外在剧本方面,导演和编剧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就是三个主角都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每个人都在互相欺骗。在导演慢慢剥开虚假和欺骗的外衣之后,观众就会发现三个人在真心相爱的过程中,在由爱到恨的过程中,一切都是虚假的,唯有感情是很真实的。《十面埋伏》之后,张艺谋的下一部作品也已在积极筹划中,预计9月份即将开机。新片仍然由张伟平和江志强投资。和之前每一部作品的诞生规律一样,这部新作早在《十面埋伏》拍摄之初就已经开始筹划了。2004年6月,张艺谋一行从法国戛纳回到北京的当天,就举行了新片的创作讨论会,这时新片的外景已经全部选完,剧本大纲也已修改完成。张艺谋这样要求他的编剧:“千万不要重复《十面埋伏》,不要重复撕心裂肺的爱情。”
和往常一样,这部新片依然没有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