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鸣惊人
2004年的戛纳,张艺谋和他的《十面埋伏》以参展影片的身份掀起了东方热浪。在本身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宣传造势和卖出海外各地版权应该才是它重要和实际的目标。西方媒体的热烈追捧超乎想象,《好莱坞报道者》甚至认为它做到了一代宗师胡金铨都做不到的东西。我们的记者有幸目睹了《十面埋伏》在戛纳的许多故事,下面是他的回忆手记。
2003年5月17日《十面埋伏》在电影宫的剧场做媒体放映,主创人员前往戛纳2003年5月18日有关张艺谋的报道占据了三本主要英文会刊的重要篇幅
2003年5月19日举行正式盛大首映场,主创人员亮相红地毯日志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导演张艺谋带领爱将章子怡及金城武、刘德华走上戛纳红地毯。Photocome供图 著名英国电影报纸《SCREEN》在《十面埋伏》首映之际推出的戛纳会刊。
西方老记热烈追捧记者在媒体放映场结束后的几天中先后和不少看过该片的外国记者聊起他们的观影感受,他们不约而同地给予了《十面埋伏》以极高的评价。———虽说这并未得到在场的东方同行们的认可。
一位法国同行说,“《十面埋伏》让他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有些情节甚至让他流下了眼泪。一位美国同行则认为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展示的拍摄技巧已经完全可以和好莱坞的一级导演相媲美。
再现东方神话
想知道《十面埋伏》多受西方人欢迎吗?看看三大主要英文会刊之一《好莱坞报道者》是如何说的吧。“幕后工作人员非常出色,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张艺谋利用了中港两地的先进拍摄科技和电影人才,把当年武侠大师胡金铨想拍但拍不到的东西全给做到了,演员在美丽的景色中打斗时给人置身于画中的感觉。此片必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就如同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一样轰动全球,而且它的票房也有可能接近《卧虎藏龙》。”
想采访,排队
负责安排《十面埋伏》采访事宜的PR公司Premiere的Emma小姐一直忙碌异常,为了预约《十面埋伏》的采访,记者四次前往他们公司设在当地的办事处,因为希望采访这部电影的媒体实在太多了,Emma告诉记者,他们不得不根据记者所在的国家是否准备发行《十面埋伏》来决定是否接受预约,而买断《英雄》北美发行权的米拉麦克斯公司颇为精明地也选择了这家公司帮助组织公关宣传。
会刊最爱
《ScreenInternational》、《Variety》和《HollywoodReporter》是本届戛纳影展的三本最主要的英文会刊。作为一部“非竞赛单元”影片,在首映礼的前一天,三家会刊不约而同地将张艺谋导演的头像登上了头版新闻。而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文章一直持续到影展闭幕。在戛纳,凡是有《十面埋伏》剧组公开亮相的活动,“Zang”是被呼喊最多的字眼,中国人的名字对于西方人太过拗口了,所以不管是导演张艺谋,还是女主角章子怡,通通被他们简称为“Zang”。
商业成功
制片人张伟平也乘兴向记者透露了之前守口如瓶的“商业秘密”:《十面埋伏》北美发行权卖了约1.15亿元人民币,日本发行权卖了0.85亿元,二者相加正好2亿元,而《十面埋伏》的总投资是2.9亿元,可以说影片还未公映,已然回本大半。如果能达到《英雄》的国内票房2.5亿元,再算上海外其他地区的发行权收入以及所有音像版权收入,《十面埋伏》肯定大大地盈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