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许多观众对田华最深刻的记忆是那部《党的女儿》。在党的生日之际,田华今晚做客《艺术人生》,为您讲述“党的女儿”的艺术人生。
电影《白毛女》是田华艺术人生道路上的起点。现实中的“喜儿”一样经历了戏剧中“喜儿”悲惨可怜的童年。田华的父亲是盐贩子,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每到年关总要在野外躲避债主,和杨白劳命运相同。母亲在田华9岁时染上痢疾撒手人寰,留下了几个孤独儿女。父亲终身未再娶妻,对田华姐妹俩疼爱有加,田华说:“杨白劳和喜儿的父女情感自己最能理解,于是演起来得心应手,非常自然。”
田华12岁那年,八路军来到了村子里,田华当时最大的快乐是能够跟着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看他们的表演。每次演戏前剧社的同志都会教歌,一个偶然的机会田华被选中,要求她第二天随大部队前行。田华征询了父亲的意见,父亲答应了,村长给了五元钱的盘缠,田华就这样加入了人民军队。
早在抗敌剧社时,15岁的田华认识了22岁的知识分子苏凡,他们慢慢地有了接触,开始秘密约会,互相传送信物。一次,苏凡趁着出差北平的机会给田华带回了巧克力,组织上得知后严加约束,将苏凡派到前方做了战地记者,两人难以整日聚首。1949年,他们久久守候的爱情终于等来了开花结果的一天。田华夫妇有三个儿子,他们或搞军事,或搞电影科研,或做摄影,没有一个进入艺术领域继承母亲的事业。
从艺64年,虽然入选新中国22大影星的行列,但是田华一直将自己定位在人民演员的行列,演戏的同时不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她是北京儿童医院基金会的第一位捐款者,她还曾经联合老艺术家捐款筹建希望小学,支持贫困山村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学业……回首64年的风风雨雨,田华表示最大的人生感悟是告诫自己永远做一个有奉献的人,不要做一个老是索取的人,用她的话说就是“还艺于民”,这也是她的座右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