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报道 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小姐”王琦瑶几十年的情与爱,与石库门、老弄堂、花园洋房、平安里,这些蕴含着伤逝情绪的老上海标志性建筑一同“立”在舞台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根据作家王安忆小说《长恨歌》改编的作品,昨晚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呈现给北京观众。
此次进京展演的《长恨歌》,是去年4月在上海首演后的三度修改之作,全剧的演出
时间长度控制在3个小时之内。据了解,该剧整个结构没有大的变动,仍从“王琦瑶”试婚纱开始第一幕,到第三幕婚纱成为“寿衣”结束,只是第三幕从老克勒与王琦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交往写起,其他各场枝蔓尽量做了删节,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接替吕凉亲自在剧中扮演李主任。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原本是一部悲情的风俗长卷,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细腻、缜密、欲望的私密性整合而成。如果说小说里的王琦瑶是“在芯子里做人”,那在话剧舞台上的王琦瑶则是从纸上“世俗化”地走了出来,做在表面上给大家看的。话剧《长恨歌》虽然沿袭了小说的故事,但怎么看都不够悲凉。从“李主任唱京剧细诉衷肠”、“严师母打麻将排遣愁闷”、“老克拉泡师奶吐露真情”这几个非王安忆和纯粹戏剧化的场景,把对个人命运的哀婉叹息提升为对一个时代的调侃嘲弄,能看到编剧对小说的理解。
没有丝毫老上海生活体验的张璐,尽管凭想象演绎出王琦瑶这个小家碧玉40年的生命与情感历程:十七八岁少女的天真,不谙世事;30岁中年的外表平静,内心情感却汹涌澎湃;57岁知天命之年,却终究因为一生情感空缺而爆发出在生命余晖中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近乎绝望的歇斯底里。在《长恨歌》中与张璐配戏的演员有二十余位,杨绍林饰演的李主任、朱茵饰演的老上海养尊处优的居家太太严师母、野芒饰演的康明逊的戏也很精彩。
与前日落幕的《艺术》叫好不叫座儿相反,《长恨歌》此次演出的三场票到昨天开演前已经售出80%,但昨晚的首度亮相却未得到北京观众的认可。3个小时看下来,不少观众觉得时间还是太长了。一位姓王的小姐认为,与原著相比,韵味差了很多,“原著中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都没有表现出来,人物缺少鲜明的性格,戏剧冲突不够激烈。”另一位看过小说而来领略话剧魅力的蔡先生有些失望,他认为《长恨歌》其实不适合改成话剧,“书中写的很多东西是演不出来的”。 摄影/实习记者田雨峰 作者:陶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