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诞生40载感染力经久不衰 音乐之声幕后也精彩 (2004-07-05 08:39:38)(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8:39 新华网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特拉普与玛丽娅特拉普一家在美国巡演音乐剧《音乐之声》剧照历史图片选自《音乐之声的故事》

  45年前问世的“高龄”音乐剧《音乐之声》,在上海以98%的上座率成功演出后,将于今年8月13日至20日在北京北展剧场演出八场。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舞台剧,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音乐之声》自从在纽约百老汇路特·冯坦尼剧院上演至今,屡屡创造出票房以及各项艺术奖项的神话。这次来京演出的《音乐之声》,女主角玛丽娅将由好莱坞影星詹妮弗·塞缪克扮演。巧合的是,一本名为《音乐之声的故事》的书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阿加莎·冯·特拉普就是令我们难忘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大女儿,这本书是她九十高龄写成的回忆录,它让我们感慨岁月的流逝,也赞叹《音乐之声》不朽的魅力。

  《音乐之声》原型:玛丽娅被特拉普的求婚吓着了

  《音乐之声》的故事取材于奥地利一家人在二战中的真实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贵族冯·特拉普一家用非凡的音乐天赋帮助自己逃离纳粹的魔掌,这个传奇故事俘虏了所有人的心,而根据他们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以及音乐剧《音乐之声》则让冯·特拉普一家的传奇闻名世界。

  当年奥匈帝国的疆域,要比今天的奥地利版图大得多。特拉普的父亲是一位海军上校,特拉普受到家庭影响,年轻时就把终生的理想融入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战舰上。后来他真的成为海军军官,并且建功立业,受到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的器重,成为一名海军少校。可是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失去了“领海”。特拉普的事业、抱负连同理想一同毁灭。更不幸的是,他故去的妻子留下七个孩子无人照看。当地的修道院派来一名修女来做家庭女教师,帮助他维持庞大而松散的家庭。她就是玛丽娅。

  真实的特拉普比舞台上的特拉普英俊和高贵得多。宽阔的前额,蓄着浓密的小胡子,炯炯的目光,深邃而又刚毅。他一直到老都是腰板挺直,显出军人的气质。但舞台上詹妮弗扮演的玛丽娅要比真实的玛丽娅漂亮得多。生活中的玛丽娅是典型的奥地利女子,身体壮实,骨架很大,脸盘也大,很早便发福发胖。詹妮弗不仅拥有不俗的演技,在演唱方面也颇具天赋。她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扮演过朱丽叶,在《安提戈涅》中扮演过安提戈涅,在《公司》中扮演苏珊,在《托米》中扮演过沃克夫人,在《走入丛林》中扮演过巴克之妻。她那优雅的女高音非常适合扮演《音乐之声》中天真活泼的玛丽娅一角。

  真实的玛丽娅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回家探亲时,满头白发,胖胖而柔和的身体穿着萨尔茨堡的民族裙装。她向大家回忆起当年特拉普向她求婚的情景,她说她当时被吓得跑回修道院,修道院里的人都叫她回去结婚。她哭了,但最终还是回到特拉普身边,因为她心里也十分敬爱这个沉默而坚持原则的男人。70多岁的玛丽娅一边回忆,一边抹泪,那一刻她的神情委屈、害怕、羞涩,就像回到了当年特拉普向她求婚的那一刻,就像她仍然是当初那个纯真、勇敢、带有一些羞涩的少女,令人感动。

  《音乐之声》以后:饱经磨难,落户美国,建立家园

  在电影《音乐之声》的结尾处,特拉普上校一家最终勇敢地逃出了纳粹控制的奥地利,然后像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所说的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冯·特拉普一家人却并没有过上观众们想象中的浪漫生活,正相反,他们颠沛流离,生活相当艰苦。1938年,他们离开奥地利时,玛丽娅正怀着特拉普上校的又一个孩子约翰·尼斯。没有了花团锦簇的家园,他们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成为一个大问题。但是冯·特拉普一家人并不气馁,也不在意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这个家庭组成了合唱团,浪迹天涯,卖艺为生。从生日婚嫁的宴会到皇家乐馆的演出,无所不为。1939年,当他们来到美国进行演唱旅行时,发现了佛蒙特州小镇斯托附近的一片农庄。小小的农庄让他们想起了奥地利的家园,他们立刻爱上了这片土地。于是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建成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冯·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但是,他们一直把斯托的这处农庄当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玛丽娅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乐营。随着音乐营的扩展,她家提供过夜的客房渐渐不够使用,于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庄。1980年,一把大火把特拉普一家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特拉普山庄化为灰烬。但是,挫折和教训没能使这个移民家庭倒下去。一年半之后,在原来的房基上又出现了一幢崭新的特拉普山庄,并且在山麓和湖边,还建造了星罗棋布的客舍以接待游人。如今特拉普山庄已经远近闻名,每年接纳成千上万对特拉普家的经历和他们的歌声情有独钟的游客。

  《音乐之声》传奇:艺术感染力经久不衰

  冯·特拉普一家人也曾因为不谙社会环境而大吃苦头。1949年,玛丽娅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了传记,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956年,玛丽娅由于缺钱,仅以9000美元就把他们家庭故事的全部权利轻易地卖给了一个德国电影公司,而且没有版税,后来这家公司又把版权卖给了百老汇制作人。1958年,玛丽·马丁,这位因《南太平洋》和《彼得·潘》而红极一时的年轻明星,和她的制作人丈夫理查德·哈里达组建了一支剧作队伍,将德国电影《冯·特拉普一家》改编为舞台剧《音乐之声》,林德萨和科洛斯起草了故事大纲,罗杰斯和小汉默斯坦1959年3月写作音乐,8月开始彩排,10月在康州纽哈芬剧院首演,11月在百老汇大获成功。1965年,电影《音乐之声》在全世界发行,再次将“真善美”的一幕推向高潮,这部风行数十年的音乐电影缔造的神话由此揭开序幕。

  《音乐之声》为何在诞生40多年后,其艺术感染力还经久不衰呢?主要是故事情节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乐悦耳,朗朗上口,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歌曲,如表达玛丽娅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唻咪》;以及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阿加莎·冯·特拉普在《音乐之声的故事》一书中表达了她对《音乐之声》电影和音乐剧的看法。她说第一次观看音乐剧让她们全家“心烦意乱”,他们不能接受舞台上冷冰冰吹着哨子的特拉普,因为他们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感情细腻、关心儿女的人,而且早在玛丽娅到来之前,就教他们学习音乐。最初她和几个兄弟姐妹无法接受电影和音乐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她感受到了伴随《音乐之声》而来的无数友善和温暖的情谊,她“妥协了”,“甚至学习着弹唱《雪绒花》”!阿加莎终于理解,为什么与他们的真实生活存在巨大差异的《音乐之声》能广受欢迎,“答案就在于人们并不在乎故事的真假,关键是它已是一个能唤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积极健康的美丽故事”。(北京青年报 李威)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激光矫治近视安全吗?
3D魔幻宫之战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兰-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