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全面记录了《十面埋伏》创作过程的大型纪录片《如花》,今日正式全国面世。记者昨日采访了该片导演甘露。早在去年底,张艺谋率众离开北京包机前往四川的那天早晨,他对记者就《英雄》的纪录片《缘起》所做的一番评价,此次也是首次公之于众。
张艺谋:我拍不了纪录片
首先我觉得,像他们这样这么踏实,为了拍一个纪录片,跟一个剧组一跟就是几年,实在不易,他们也确实拍到了一些生动的东西。但我个人认为,《缘起》偏“流水”,如果这是一个跟剧组跟了一个月的小组,那拍成这样还不错,但如果是跟了一两年,而且是可以做到24小时的贴身拍,那相对来说,就应该能拍出一些更有意思的内容。当然,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
对于接下来的这部纪录片(当时还未定名《如花》),我希望能弄出点新意,要脱离那种浮光掠影的感觉,不要做成一般的花絮。拍电影的确是个很辛苦的工作,但并不是说把这种辛苦表现出来就完了。因为对我们来说,拍电影是我们热爱的工作,辛苦是应该的,它伴随着我们工作的每一个流程。而事实上,干什么事都不容易,很多无名者的工作更是这样,而我们好歹最后还有一大堆花环迎上来、有一大堆的回报……所以我觉得这个纪录片也应该做得更有个性,主张他们独立思考,打破常规概念,更多地去触及到更能令人心动的东西。而我也相信,它一定能超越《缘起》。
……
我没有拍过纪录片,我现在也做不了那种幕后的工作。因为拍纪录片需要隐身才能走进对象,让对象把心打开,那我的问题就是没法隐身……
甘露:《如花》比《缘起》多一点“雄性”
针对张艺谋提出的问题,作为《缘起》与《如花》两部纪录片的导演,甘露首先解释说:“看法不一样很正常,就算张艺谋,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在听取完大家的反映后得出先后不同的答案。”
随后,甘露详尽向记者阐述了《缘起》与《如花》创作主题的差异,她说:“《缘起》重‘生’,《如花》重‘命’;《缘起》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如花》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缘起》告诉人们的是究竟怎样一个团队在如此那般的情形下创作了《英雄》,《如花》则在向人们讲述着在《十面埋伏》的拍摄过程中,人与花、与天、与生命之间的一个个故事;《缘起》的片名寓示的是一部电影的诞生是来来往往的众生聚合的一种缘分,它是在纪录片拍摄结束后才起的名,《如花》的命名却是早在影片拍摄之初,一听说张艺谋打算在乌克兰种‘花海’便定下了,它想说的是张艺谋种下的其实是他的理想,每个人的理想虽然都不同,但却都‘像花一样’……”
“巧的是,后来当梅艳芳去世时,我们才忽然意识到,梅艳芳在其成名作《胭脂扣》里扮演的角色也叫如花……这是一个巧合,但它却暗合了我们所要表达的主题———生命如花———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以及我们周遭所有人的生命。”
在看过两部纪录片的圈内人士中,有人这样评价:“《如花》在拍摄手法和最后的剪辑工作中都明显比《缘起》成熟了许多。”对此,甘露也承认道:“在拍《缘起》的时候,我是把自己放到被拍摄的主体中去,去和他们共同感受、共同呼吸,而这次拍《如花》,我却是努力跳出来,从第三者的角度记录这个过程。”如果说,前者属于“激情拍片”的话,后者则明显在向职业化过渡,“只是,有些时候,我也很矛盾,比如,金城武骑马摔伤了那一幕,作为朋友,我冲过去时,也是很想问候他一下怎么样,可是如果那样我就没法拍片了,我知道,如果我停手,那么这一幕将永远不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而也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是我钟爱拍纪录片的原因之一。”
最后,记者问道:“与影片《英雄》和《十面埋伏》阳性十足的基调相比,从《缘起》到《如花》,无论从片名到拍摄手法,都能明显看出这是出自一位女导演之手,其阴柔的感觉是甘露刻意追求的一种反差还是导演的本性使然?”对此,甘露说:“我觉得应该是与我的性格有关吧,我其实更注重隐含在很多事情表相下的‘暗流’,至于那些面上的冲突,很容易形成过眼烟云,真正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经得起考验的有关人性的东西。”当然,甘露也并不否认,由于很多突发事件,致使《如花》多多少少要比《缘起》“雄性”一些。
作者: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