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焦晃 演老舍心里忐忑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老舍故居谈《正红旗下》
本报实习记者报道 老舍、李龙云,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正红旗下》,原著和改编之后,写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却在远离北京的上海上演,让许多人感到诧异。昨天下午,“回到北京”、即将站在首都剧场舞台的焦晃,在老舍女儿舒济的陪同下来到老舍故居,畅谈他演的老舍以及这部话剧。
焦晃说从他跨入老舍故居的那一刻起,心情就不一样了。“我进这个院子和我走在马路上的感觉不一样,说话不敢大声,走路也是沿着角落慢慢走的。这是一个令我肃然起敬的地方,我很希望在这里能够多停留一会,希望能够听到老舍先生的咳嗽声和叹息声。我现在还在想老舍先生一定是在这棵树下和他孙女说再见的。”焦晃说到这儿的时候,手指着内院门口栽种的一棵树。他转头问坐在一旁的舒济,舒济指着左边的一棵大树说:“是在那棵树下,爸爸让小孙女和他说‘再见’。”说到老舍,焦晃仿佛还在剧中没有走出来,他的蹙眉、凝神好似就是老舍内心的体现。
出于对老舍先生的崇敬,焦晃在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尤为谨慎。当有记者问到他怎么来演老舍时,他表示心里很忐忑:“这部戏的外部没有更多的张扬,而是真正拿心里的东西和你去交换。明天我们就要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出这部话剧了,但愿我会工作的好一点。”今天,恰巧过生日的焦晃将接受北京观众的检验。
舒济来到老舍故居的时候,那种重返故居的激动自然溢于言表:“今天正值‘七·七事变’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又回到了我的家。当我得知李龙云要把它变成一部话剧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这部自传体小说令他构思了整整20年,直到60岁的时候,老舍才开始创作这部作品。要把这部没有完成的作品做成一部正式的大剧是非常不容易的。”
出生在北京南城小胡同里的李龙云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两次试图将《正红旗下》搬上舞台,但最终都因缺少足够的积累与想像力而不得不停止。1998年,在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大力支持下,李龙云开始着手《正红旗下》的第三次改编,最终完成了话剧剧本。2000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小说《正红旗下》搬上了舞台,至今,《正红旗下》已经上演过6轮,去年11月应邀赴台湾演出,在台北引起轰动。今晚起这部话剧将在首都剧场连演三场。
作者:杜天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