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正红旗下》 焦晃还魂老舍 报国寺大佛屹立舞台 (2004-07-10 11:09:43)(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10日11:09 新华网
  到首都剧场去看什么?对于大多数北京观众来说,答案当然是:北京人艺。然而,本周四,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正红旗下》却把首都剧场里的北京戏改换了朝代。不见了纯正的老北京话,不见了超级写实的舞美,上海剧人用上海普通话和另类的舞台设计,上演了一部大大出人意料的《正红旗下》……李龙云15年改编《正红旗下》《正红旗下》是老舍生前未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国际公认的老舍先生代表作,也是老舍留给后人最大的遗憾。《正红旗下》是一部写给旗人和他们后代的小说,老舍原计划从自己降生的1899年写起,写到《辛丑条约》签订的1901年。据推测,小说原计划的规模,即便不像《四世同堂》那样有近百万字之多,也不会低于三、五十万字。老舍在上世纪30年代写了3万字,60年代又写了余下的部分,但直到他去世,也没能完成这部小说。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话说:“它只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头”。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舞台上的焦晃身着简单的棉布衣服,戴一副黑框眼镜。从扮相上说,焦晃既像老舍,也很像焦晃本人。

  编剧李龙云改编《正红旗下》历经了15年。1985年,于是之找到李龙云,希望他能把《正红旗下》改编成一部话剧。从此,李龙云在于是之的帮助下,改编工作经历了几上几下。1999年,在老舍诞辰100周年之际,李龙云终于将《正红旗下》改编完成。在《正红旗下》一书里,老舍用尽了老北京的“方言”与北京风格的叙述,字里行间流露着北京旗人特有的文化风格。李龙云截取了老舍笔下勤劳朴实的母亲、吃喝玩乐的大姐夫等人物形象,用生活细节把晚清旗人提笼架鸟、纸上谈兵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在《正红旗下》里,老舍这个角色始终是一个旁观叙述者。他和他所描写的晚清风俗画交融在一起,为观众们介绍着剧中的人物和复杂的历史北京。焦晃让老舍还魂任何人表演老舍都会“难于上青天”。老舍作品影响之广非后辈文人所及,老舍先生的个人情操之高尚一直都是美谈,而他悲剧性的死亡更是给他的文人身份平添了悲壮之美。扮演老舍,看上去是件美事,却让焦晃的心中忐忑不安。老舍这个人物是绝不能演砸的,尤其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里演出时,观众会变得格外挑剔。演出前,焦晃在首都剧场里“坐立不安”,台词也不敢大声念。很多观众说焦晃的表演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好。但是,如果我们想想老舍先生的巨大影响力,便会发现焦晃的表演已实属不易。
晚清旗人提笼架鸟、纸上谈兵的生活状态就此展现

  舞台上的焦晃,没有一丝一毫的帝王之气。我试图从他身上寻找康熙和乾隆的凛凛威风的印记,但我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温良恭顺的中国文人。昔日是满族的最高权力者,现在是没落旗人的后代,焦晃的大跨度转型使人对其的演技刮目相看。舞台上的焦晃身着简单的棉布衣服,梳着分头,戴一副黑框眼镜。从扮相上说,焦晃既像老舍,也很像焦晃本人。这个“老舍”说起话来不温不火,做起手势来也是张弛有度,仿佛此时的他正站在丰富胡同的四合院里,品味着旗人悠远的历史。焦晃,或者说“老舍”的身上,始终荡漾着一种沉痛之感,刺在观众的心中,令人异常憋闷。在剧中,“老舍”在东长街粮店中和临死的“父亲”相遇,父子二人在生死交界线上叙谈着骨肉亲情,此时的“老舍”感情奔涌而出,伏地痛哭,令人肝肠寸断。温良也罢,激动也罢,总之焦晃演的老舍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观众的心间,好像老舍先生真的站在了人们的面前。在该剧结尾处,“老舍”先生微笑而平静地走向太平湖时,全场观众都为之屏息,恨不能上台拉住这位文学巨匠,对老舍先生的追思怀念之情充斥在每个观众心间。因此,与其说《正红旗下》展现了一幅晚清风俗画,不如说它让老舍先生“死而复生”。观众的掌声更多的是送给了他们心中的这位伟大的文学巨人。上海普通话“京味儿”不足除了主演焦晃,《正红旗下》还汇集了尹铸胜、周野芒、郝平等海派话剧的著名演员。和北京人艺的演员比起来,这些演员明显地“京味儿不足”。儿化音有时说不到位置上,还不时蹦出些许的“上海味儿”。由于有麦克风的加入,演员的台词听起来不像人艺演员的台词那么让观众习惯。但是,这些来自“洋泾浜”的演员还是把晚清旗人没落、滑稽又可笑的状态演绎得十分到位。蛮横、互相斗嘴的旗人女子、在炕头上练兵的“军事家”、练习骑骡子的“旗兵”、奴颜媚骨的旗人叛徒……我们可以看到油嘴滑舌、自高自大、坐井观天这些清朝遗老遗少的典型性格,一幅晚清风情画在观众面前缓缓展开……报国寺大佛屹立舞台在北京,最美的话剧舞台便在首都剧场里。从《茶馆》中的老茶馆、《天下第一楼》里的福聚德、到《万家灯火》中的金鱼池,北京人艺的艺术家向来都是老老实实地把北京的某处景观搬上舞台,其逼真程度,足以让你坐在剧场里怀古幽思。然而,上海人的《正红旗下》的舞台上,却多了一些实验的色彩。观众们看到的,只是一堵“顶天立地”的灰色砖墙,那是一种老北京的典型色彩,开裂的砖缝都清晰可见。砖墙前,半个舞台被改装成了流水潺潺的水池,池水的清冷之气弥漫在整个剧场之中,令观众们“不寒而栗”。当焦晃扮演的老舍出现在舞台上时,灰墙、流水,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人鬼世界”。随着剧情的进展,灰墙的左右两边各开了一个四米见方的缺口,老北京的炕头、便宜坊、西式教堂、炮台等景观一一在缺口中展现,甚至北京报国寺中金光闪闪的大佛也在墙后巍然屹立。只是那高大的灰墙一直挡在观众眼前,令人感到浓重的压迫之感。一直到最后一幕,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那灰墙才“轰”的一声坍塌了,烟火和染红的池水交混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上话进京赶考《艺术》最得人心到《正红旗下》为止,上海话剧中心此次进京的四部大戏已经全部和北京观众亮相。连日以来,上话的话剧在北京接连掀起高潮。《蝴蝶是自由的》因为唯美的“脱戏”而让一向保守的北京话剧圈“抖了三抖”;久负盛名的《长恨歌》是纯粹的海派风格,却叫座不叫好;《正红旗下》则因为在北京人艺大本营“叫板”而让人大大钦佩起上海话剧人的胆量。而法国喜剧《艺术》却意外地压过了其他三部大戏,成为最轰动北京城的一次演出。《艺术》是纯粹的法国剧本,在最简洁的舞台上,三位具有超强绅士风度、说话尖酸的男人用真正的喜剧力量感染了首都剧场、感染了观众。在北京,我们还很少看到不做任何宣传、仅靠口口相传而红遍京城的话剧作品。直到《正红旗下》上演,很多人还在谈论着《艺术》,还在私下里模仿着《艺术》中的台词。《艺术》让上话第一次“北伐”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让挑剔的北京人开始喜爱海派话剧。(记者王菲/文张杰/摄)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3D魔幻宫之战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