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法国电影展
晃晃
公元2004年4月8日,举世瞩目的“法国电影展”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漂亮的苏菲-玛索爽约,大家只好老老实实看电影。
20004-4-8 法国频道
这次影展因为苏菲-玛索的缺席,损失了不少风韵。这女人称得上法兰西第一玫瑰,演戏也极用功,但佳作寥寥。上帝也许有权在美丽和实力之间作出自己的平衡,但开幕式上喧闹的人群却险些因此丧失了审美的重心。失去焦点的眼睛于是转而看姜文,但群众的目光怎么可能长期驻守在一个老爷们儿身上呢?于是,无数颗头颅开始陆续扭转,从台上气宇轩昂的姜文,一直向台下五颜六色的女人们滑落。这叫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男人的目光往往会尾随着金发碧眼的晚礼服游走,而法国男人左右顾盼的,却是满场飘摇的旗袍。看来,所谓文化的差异一半还是审美的差异,而审美的落差则一半要落实到女人身上,电影反而成了其次。
今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但这次影展却分明在外交的基础上有些偏向商业的野心。
最近几年的法国电影,和世界上大多数被好莱坞冲击的民族电影一样,也在努力摆脱自身的产业低谷,试图在全球化的飓风中扭转商业上的大失败。早在几年前,吕克-贝松就在法组建了自己的“欧罗巴电影公司”,他暂停了个人的导演生涯,却为新一代法国导演提供了更多机会——这大概算是法国商业电影复兴的标志之一。另一种微妙的变化出现在法国电影媒体内部,老牌精英杂志《电影手册》早已不是一面充满活力的旗帜,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更贴近现实的《STUDIO》。这本新锐、鲜活的电影杂志连续几年一直在花大量篇幅深入报道本土电影,收效相当显著。刚刚上市的第199-200期刊有大半本“200期回顾”内容,大略一翻,本土专题竟占十之八九。
2003年,法国共拍摄了212部故事片,其中有四部进入本土票房的前十(2001年、2002年都只有两部)。然而法国电影的资金回笼一直是更倾向于依赖海外市场,比如这次的参展片《赛车手》,成本是2000万欧元,本土票房只有约800万,但还是赚钱,靠的就是海外发行。这次影展商业目的明确,参展片全部是2003年在法获得票房肯定的电影,可惜去年最受世界关注的《美丽城三重唱》和《游泳池》榜上无名,前者原因不祥,后者想必是受到国内电检制度的制肘,因为它显然已经“裸露过度”。
此外,法国电影产业的复苏还有赖于法政府专门的基金扶持,这些基金主要来自电影产业链,如电影门票、电视播放、音像制品等相关环节税收(法国每年这方面的预算高达4亿4000万欧元)。得益于这种良性政府扶植,这些资金最终用于法国电影创作,所以每年在法上映影片(无论好莱坞、法国或其他各国)越卖钱,用于扶植本土电影的资金就越多。1997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奇迹,就曾使第二年的法国电影人“受益匪浅”。目前,这一帮扶本民族电影工业的举措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借鉴,而中国的步伐却似乎举步维艰,不知是何道理。
说了一堆,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背景,说多了还难免引得敏感艺术青年心生悲戚,还是迅速回到影展上来。这次影展,法国大腕其实来了不少,但由于两国电影交流长期处于阻塞状态,只是这几年才开始以一种非常规的民间形式展开,这些人在国内几乎毫无影响力。比如让-皮埃尔-达鲁辛(Jean-pierre Darroussin),用法国人的话讲,“法国有很多电影,但只有一个演员”,说的就是他。用老赵(杂志驻法记者)的话讲,这人就是法国的葛优。
再说电影,开幕片《我决定留下》实在是非常难看,主要是无聊——即使苏菲-玛索来了,俺也得这么说。故事首先匪夷所思、脱离现实:妻子厌倦了乏味的丈夫,找了个情人,偏偏情人是个剧作家,翘人墙角只是为了编故事。失宠的丈夫感到后悔,极力挽留的同时,居然还和情敌成了莫逆之交。得知真相的妻子当然郁闷,但左右权衡,还是选择了甩掉情人回家。很难想象,这样的故事居然诞生于一个女导演的大脑,而且这片子在法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法国人会认同这样的情感选择,你说怪不怪?时代果然变了,娜拉出走,一转身还可以再回来,而且内心没有一丁点挣扎的痕迹。至少在我看来,这起码是个有关妇女解放的大骗局。
纯种的法国电影大约是很有一些无聊的,唯这种无聊恰恰表现了法国人浪漫生活的一个常态,才让它显得并不可恶,细细琢磨,反而可爱,再咀嚼,甚至相当可贵。这一点,被后来几天的电影一点点证实了。
今日参展片:
★★ 《我决定留下》Je reste!
20004-4-9 小百无禁忌
影展第二天,开幕式那不十分正常的热闹很快被买票入场的观众冲散。观众的崇拜多半是盲目的,但盲目有盲目的力量。
坐在我旁边的小伙子紧紧攥着200块钱买来的套票,一脸严肃地说:我只看法国电影。我很不识趣地追问,喜欢哪些法国电影?他却更加严肃:我买碟只买法国电影。面对答非所问的人,我的习惯是穷追不舍,又问,去年的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唱》好像还不错?他却似乎突然有些愠怒:我从不看动画片!我心里一阵为他不值,很想提醒他明天的《青蛙的预言》也是一部动画片,但他似乎已经看透我在法国电影认识上的浅薄,把脸转向空洞洞的银幕,不再理我。
《街头小子》的无聊比《我决定留下》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情节上还有些幽默,观众笑过之后,也并不吝啬掌声。这片子的导演是个年轻人,想必是个乐天派,喜欢巩俐和张曼玉,也喜欢看着台下提问的观众傻乐,说话倒很诚恳。法国人都很诚恳,但拍电影只有诚意是远远不够的。
《孩童游戏》不错,爱情片,浪漫的几乎过火(中文名可以译作《非常浪漫》),但对理解法国人的心理结构很有帮助,推荐大家去看。影像风格上尤其开头一段,很有点《天使爱米丽》遗风,细节上则大肆借鉴成功商业片的烂熟技巧,比如高潮部分大雨中的一场戏,我就同时看到了《骇客帝国3》和《掠夺》的影子。这片子在法国票房非常好,但也引起了一些小争议,主要是它在表现爱情浪漫的一面时,手法过于极端,我有同感。
故事说两个小孩(索菲和于连)青梅竹马,从小就玩一个叫“敢不敢”的游戏(这游戏相当凶狠,中国儿童请勿模仿),虽然各有情意,却每每相互伤害。长大后,游戏还在继续,两人几乎为此遍体鳞伤,但最终这对荒唐冤家在大雨中紧紧拥抱,终成眷属。
法国评论界对这部电影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察觉到这两个年轻人的百无禁忌爱情背后有种极端自私的成分,对此导演也不否认,但他解释说,所谓爱的激情就像《巴黎野玫瑰》或《新桥恋人》那样,从来都是反理性的。话虽然漂亮,但片子未免矫枉过正。
这电影的两个主角现在在法国很红,尤其女主角玛丽翁-科提娅,蒂姆-伯顿新片《大鱼》里也有她,眼睛极大,像个维族姑娘。
无论怎么说,这次的影展,从这部《孩童游戏》开始变得好看了。
今日参展片:
★★ 《街头小子》Les Amateurs
★★★ 《孩童游戏》Jeux d’enfants
20004-4-10 电影饕餮
今天迟到了,搭地铁赶到政协礼堂的时候,第一部片子《青蛙的预言》已经开始了13分钟,人奇多,只好上二楼,也几乎满了。不知道昨天那超级可爱的哥们来了没有。
说句公道话,导演Jacques-Remy Girerd本人长得也像青蛙,尤其脸,因此不像法国人,到有点“德国制造”,一副极厚道的样子。他介绍说,这部电影是200人花了整整6年时间做出来的,完全在法国制作,没有像《美丽城三重唱》或很多日本动画片那样利用了大量海外力量。这个海外力量,中国是其中之一。
《青蛙预言》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圣经》里“诺亚方舟”传说的卡通版,细节很幽默,彩色铅笔画的古朴风格也独特,但故事整体比较说教(传统)。
一个老水手,一个黑女人,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还有一群动物挤在一艘破船上躲避洪水。矛盾是他们没东西吃,准确地说是食肉动物狐狸、狼、狮子和熊没东西吃,人和食草动物都吃薯条,还常常拿那些饥肠辘辘的野兽们取笑。这时候,海上飘来一只可怜的海龟,大家收留了他,但没想到这家伙是个吃里扒外的间谍。它先是挑拨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和睦关系,继而撺掇饥饿的野兽暴动把老水手扔下了海,还宰了只鸡庆贺,然后趁乱爬上屋顶给埋伏在远处的鳄鱼打暗号。
但这家伙后来出了个很大的糗,反而化解了鳄鱼和动物们的战争。事情是这样的,鳄鱼生了三个蛋,被这家伙藏在龟壳里,被发现了还不承认,说是自己下的,狗熊就笑了,指着它的下半身说,你咋长着小鸡鸡呢?没想到它一脸委屈,吞吞吐吐地说:“我们海龟就是公的下蛋。”不料这时小鳄鱼破壳而出,咬起它来,大象于是用鼻子当大炮,把这疯乌龟发射了出去……后来大水就退了,后来大家就狂欢。
这片子多处涉及性,法国人认为很正常,我们也觉得很自然,但在国内公映时大概还是会被剪,毕竟国情不同。
导演发言时说,国内已有人买下了这片子的发行。希望大家都能看到。
接下来的《恐怖花园》我很喜欢,因为这片子让我哭得一塌糊涂,真是百年难遇的事儿。
故事讲二战,两个法国小伙儿为了赢得姑娘芳心,决定去搞破坏德国人的补给铁路。他们趁天黑炸掉了铁路边的道岔房,大功告成后兴奋地回酒吧女老板家里庆祝,德国兵却突然赶到,把他们从宴席上抓走,和另外两个平民被作为人质扔进一个露天的深坑里。德国人放出风去,到后天早上,如果搞破坏的人还不来自首,就枪毙这四个法国人。这是一个典型的黑色幽默格局,悖论是用来嘲讽战争的,接下来的故事,则体现一种宽容的人性。
四个可怜的法国人在泥坑里淋雨,等待着死亡,相当绝望。这时来了一个荷枪的德国士兵,他看看四个人,突然演起了杂耍,还给底下的人扔下食物和苹果。原来这人战前曾在法国呆过两年,是马戏团的小丑,他鼓励四个人坚持下去。第二天一早,他给大家带来一瓶酒,正当大家喝酒驱寒的时候,德国军官却来了,他命令士兵枪毙这四个人。德国兵犹豫了一下,突然把枪撂了,从兜里掏出个红鼻头给自己安上,对着德国军官笑了。德国军官恼羞成怒,当时就一枪,血顺着土坡流进坑里四个人的面前。
出了丑的德国军官恨不得立马枪毙这四个人,但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有人自首了。
自首的是爆炸时在道岔房里值班的一个法国老头,他被炸成重伤,自觉快不行了,就让老伴告发自己,为的是不让四个无辜的人白白送死。德国人把他从医院拖出来,在空地上枪毙了。
就这么个事儿,让我在黑暗中哇哇哭了半天。
四个人被释放,战争也很快结束了,两个内疚的男人去老头家,想看看老太太。老太太说不用谢什么,政府对我还挺照顾,有了这事儿,也不把我老头当法奸了。两人没敢说实话,走了。路上,胖子对高个说,不行,我们得回去,这事儿不说清楚我一辈子内疚。两人回去敲开门,老太太说,我知道你们会有勇气回来的,但没想到这么快。电影院里大伙都笑,我倒又哇哇哭。原来老头早就知道是他们干的,他认识高个,老太太是高个厂里的工人。
解放后,胖子就当了马戏团的小丑,每次演出他都会让媳妇接老太太过来看,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知恩图保。
片子结束的时候,掌声雷动,我悄悄瞅了瞅左右,男人女人都在抹眼泪。背后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瞧人家着电影拍的。
这是整个影展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镜头朴实的要命,喜中有悲,悲中有喜,非常难得。同样是黑色幽默,同样是一个坑里几个人,前两年的《无主之地》实在差得太远了。后来和在法国的刘敏聊天,她说刚在法国看了这电影,也很喜欢,但法国评论界对这部电影却非常不客气,老大不小的《电影手册》居然只给了它一颗星,然后就想起《电影手册》曾将《火星幽灵》评为当年十佳之一这个事儿,突然觉得,哎,什么权威不权威,随它去吧。
《赛车手》是吕克-贝松的欧罗巴拍的,商业片,用一个法国漫画改的,片子开始没多久我就睡着了。被一级方程式赛车强劲的发动机嚣叫吵醒后接着看,发现最后半小时很精彩,情节紧凑,镜头也漂亮,音效尤其牛。对男性观众来说,这片子的最后半小时是坚决不容错过的。
片子放完,男主角上场,是个相当英俊的法国男人,台下的观众却问着很傻的问题,比如你在法国开车是否违反交通规则,警察拦住你会不会真给你开罚单,中国的品牌车你知道几个之类。他居然答得很认真,心里却不知是否在苦笑。
这天放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法国男人》,刘敏以前译作《男人的心》,是法国《STUDIO》杂志以前的主编拍的一部生活剧,现场反映不错。片子其实一般,在法国票房好,借的是几个男主角(有“法国葛优”让-皮埃尔-达鲁辛)的人气,另外,还应该跟《STUDIO》在法国的影响和它对这部电影大肆地宣传有些关系。
故事讲的是几个中年男人感情上的困境,比较贴近现实,四个朋友有在家里装纯情在外却四处鬼混的,有离了婚和小姑娘正经谈恋爱的,也有发现老婆偷人耿耿于怀的,看起来真像大多数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同时又描绘了一种比较真挚的男人情谊,属于典型的美感不足,但态度良好的电影。几个演员很有魅力,尤其是演戏非常自然到位的达鲁辛和声音酷似老山羊一样的热拉尔-达尔蒙(Gerard Darmon),一看就不像凡人,浑身散发着明星气质。导演马克-埃斯波兹托(Marc Esposito)倒是个很腼腆和善的老头,长得像个中学语文老师,不像牛逼电影杂志的大主编。
看完四部电影,独自在街上走,脑子里嗡嗡嗡的,停下来摇摇脑袋,才发现是白塔寺对面的马路边,一部无人接听的电话在响。
今日参展片:
★★★ 《青蛙的预言》La Prophétie des grenouilles
★★★☆ 《恐怖花园》Effroyables jardins
★★☆ 《赛车手》Michel Vaillant
★★☆ 《法国男人》Le ceur des hommes
20004-4-11 两个喜剧和一个噩梦
《生活的代价》(前译《金钱人生》)和《法国男人》类似,也是讲普通巴黎人的生活,但手法更熟练,更幽默,更流畅。尤其吝啬鬼的故事,简直可以和《阿凡提的故事》相媲美。这个猥琐的家伙叫布莱特,是个软件工程师,家里的音响设备超级高档,对别人却吝啬到病态。有一次两个同事忍无可忍,当众把他羞辱了一番,这家伙受了大刺激,突然想起两年前的一个事儿:当时他有个女朋友,俩人去逛街,女的看上一件真丝衬衣,他却趁对方试衣服的时候偷偷溜了。现在一时心血来潮,决定找回失去的爱情,买到那件衣服,没想到却在那家成衣店遇到一个高级妓女。这个漂亮女人从此成了他的心理医生,一心想帮他摆脱不能花钱和给予他人帮助的心理障碍。这段故事笑料特多,比如他和这女的去开房,住进2000法郎一天的高级宾馆,付小费的时候从兜里掏出20法郎,临给服务生时却死死攥住了10法郎,女人问怎么回事,他一脸委屈,憋出一句话:没忍住。
另一个对金钱的态度非常极端的男人是个餐馆老板,这个人和吝啬鬼正好相反,过分大方,吃饭总是抢着付账,结果餐馆险些倒闭。有个在餐馆打工的姑娘,其实是个百万富婆,想出手相帮,他却拒绝了。导演后来说,这样的人其实只会施散身外之物,不会掏出真实的内心,对失去朋友更是非常恐惧,这样的人拒绝接受帮助,其实也是有种心理障碍。
片子结束的有点突然,餐馆老板的老婆生了个小丫头,他去探望,渴了想喝水,在医院走廊和吝啬鬼相遇。吝啬鬼借给他一个硬币,他拒绝,吝啬鬼坚持,他于是道谢,接了,说你可以到我餐馆来,我请你吃猫鲨(一种鲨鱼肉),吝啬鬼笑了,说不用还了。意思是两个人都开始改变了,而生活,还在继续。
这样的法国电影相信谁都会喜欢的,无聊但有味道。有人情味儿的日常生活,谁会不喜欢呢?
接下来的《黄色房间谋杀案》却险些变成一个噩梦。
电影其实还行,有点傻里傻气的,作为侦探片逻辑也不够严密,但到底有个清晰的故事,让人郁闷的是电影院里的气氛。片子放映时频繁出现机械故障,影院动不动就黑了,于是黑暗中开始有人吹口哨,乱拍巴掌,这是世界各地电影观众的基本权利,我觉得蛮好。但当电影院第三次陷入一片黑暗时,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句革命口号,周围有人讪笑,有人跟着起哄,也有人鼓掌。灯亮后,那个声音消失在人群里,一切像从未发生过,只留下法方代表一脸的难堪。后来我和赛人讲这个事儿,他说发神经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鼓掌的,立刻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喜欢看杀人,并连连叫好的往事。快100年过去了,看来大伙的长进并不大。
《一夜暴富》的故事我看很适合冯小刚,讲的是一个男人中了彩票得了1000万欧元,正好这时候有了外遇的老婆想跟他离婚,分财产他心不甘,又怕从前的穷朋友吃大户,就使劲掖着,闹出一些有趣的故事。演这个撞大运男人的就是达鲁辛,冯小刚要拍可以找葛优。
只是我觉得片子拍的还不够过瘾,主要是这两个法国导演选择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这人暴富前后对老婆的感情变化上,1000万对他的心理颠覆好像不是很大,虽然他也背着媳妇试了试高级妓女,但他总是发现自己还是爱老婆多一点。他有了钱,无非就是买一箱最高级的波尔多美酒,几身高级衣服,然后就去高档餐馆吃饭,再不就是去妓女家里吸大麻,给好朋友买辆跑车,别的也没干什么。工作都没辞,继续吊儿郎当地干(因为上司正和他老婆乱来,也不辞退他)。可这家伙没多久就有点精神崩溃,蜷缩在家好几天,最后终于想通了,这不义之财还是得散出去才痛快,于是他把真相告诉了老婆。他老婆分了500万,就准备出国,他追到机场,老婆也有点感动,就回来拥抱接吻,意思大概就是又回来了。
这个故事这么讲其实是挺好的,可我老觉得要是中国人拍,该更疯狂一点儿,结尾也该更悲剧(残酷)一点儿,一个穷光蛋突然变成亿万富翁,这个冲击,这后面闹出的笑话和惨剧,不可能这么温和吧。
片子放完,两个导演和达鲁辛上台,观众又和他们就法国人的金钱观念展开博奕,听听就厌了。可惜了这么一个大腕,他还是酷爱看亚洲电影的,张艺谋、陈凯歌什么的看了不少,主办方真该联系葛优和他见一面,这俩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肯定有意思。
影展全部结束,政协礼堂大厅里华丽的顶灯慢慢暗了,工人们迫不及待地拆除了前厅的展台,墙上的海报也被揪光了。可惜我下手还不够快。那张《青蛙的预言》要是挂在卧室,效果一定不错。
法国联盟主席好像说过,以后法国影展每年都会搞一次,希望以后能有中国人参与展映片选择。我倒觉得,还不如就让他们选,法国人和中国人的口味实在是差不多。
今日参展片:
★★★☆ 《生活的代价》LE COT DE LA VIE
★★ 《黄色房间的谋杀案》 Le Mystère de la chambre jaune
★★★ 《一夜暴富》SI J' ETAIS RICHE
附:2003年法国本土电影票房榜(截止2004年2月,单位:人数)
1、《的士速递3》Taxi 3 6150841
2、《秀秀》Chouchou 3876572
3、《闭嘴》Tais toi 3072408
4、《La Beuze》 1974554
5、《婚姻七年》7 ans de mariage 1600000
6、《男人的心》Les curs des hommes 1500000
7、《18年之后》18 ans après 1500000
8、《芳芳郁金香》Fanfan la tulipe 1300000
9、《野蛮入侵》Les invasions barbares 1250000
10、《情感》Les sentiments 1100000
票房过百万的影片
11、《父与子》pere et fils
12、《生活的代价》Le Cot de la Vie
13、《小恶鬼》Mauvais esprit
14、《孩童游戏》Jeux d’enfants
15、《恶之花》La fleur du mal
16、《我叫凯撒,今年10岁半》Moi Cesar 10ans 1/2
17、《黄色房间谋杀案》》Le mystère de la chambre jaune
18、《恐怖花园》effroyables jardins
(感谢法国记者刘敏,提供以上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