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正文
那个根得站得住--张扬采访(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10:53 新电影


张扬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向日葵》剧照

  赶到《向日葵》剧组在北影厂明清街的外景地后,工作人员鲁小姐在四合院中给我们介绍了拍摄进展情况。期间张扬安静地端着盒饭进屋,饭后他建议采访在拍摄现场后安静的小胡同开始。此处被设计成一条北京普通胡同的格局,甚至能看到青灰色的墙上写着的“拆”字。张扬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小声咳嗽两声,据鲁小姐说,张扬昨天刚刚得了重感冒。采访将近结束时,天上飘下了零星的雨点,略有寒意。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3D魔幻宫之战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新电影 □张扬

  - 怎么会想起拍《向日葵》的?

  □ 想了很长时间了,很多东西是我的一些记忆,觉得到时候去写这些故事了。我上大学时曾经写过一些小文章,其实就是小时侯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前年拿出来看,还是觉得很有意思。这个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一直会保存在脑子里,这两年可能正是我想去拍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把它给弄出来了。

  - 故事规模跟你当时的规划差不多?

  □ 基本上差不多,能实现我要的东西。当然如果从宽余的角度说,再多点钱可能会更踏实一点,现在可能有些地方还稍显得有点紧。但是我已经非常知足了,已经到我达到的要求了。

  - 这1200万投资花的有谱吗?

  □ 我们有非常严格的预算,每笔不会差很多钱,预算和最后完成每个项目差个几万块钱、一万块钱,顶多是这种数目。这也是我们的制片罗异的优点,他会把整个预算该花多少,或者我们有这么多钱该怎么来做这个事,基本上给弄得很顺利。

  - 影片有没有文革内容?

  □ 基本没有,仅仅是个背景。写得是76年后的故事。

  - 这个剧本花了两年,肯定经过了很长时间修改,你是在努力找那个时代的感觉还是别的原因?

  □ 其实是自己还对每一稿还不太满意吧。主要是这里面的一些人物和细节,因为历史背景基本上差不多就是那样,主要是故事本身,因为这个电影的故事性不是那么强,对其中每一段内部更需要特别斟酌,不能是特别散漫的那种细节的堆砌,每段故事还是需要一个节奏。每次改都花很多心思在这方面。包括人物的连贯性,从70到90年代人物个性的变化、命运的变化。这些东西需要花时间,也会请人一起聊一聊,每个人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

  - 《向日葵》涵盖了30年跨度,在你以前的影片中是没有出现过的。这是否意味着你今后的创作会走向一个越来越大的格局?小人物小故事还对你有吸引力吗?

  □ 这其实也是小人物、小故事,只是我希望它的跨度大一些,能带出一些历史感的东西。但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它还是一个小制作的作品,只是需要这么多钱去完成这个作品,而并不是大规模大制作那种概念的东西。对我将来来说还是一样,处在这两者之间吧。对我来说,一个四五百万的制作,我如果能完成它就可以了。

  - 从处女作以来,你自己认为影片中贯彻下来的是什么?

  □ 可能还是一个成长(主题),《爱情麻辣烫》是婚姻、爱情这些男女方面的感情,后两部都是关于家庭的,包括父子关系。这个电影也是一样,是关于家庭的。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这种描写家庭的题材是我觉得有意思的,如果你能发掘好每个家庭的故事的话,会从家庭中看到更多的东西,社会啊,所处的时代啊,包括伦理道德,我自己觉得这是我创作的一个基本路线。以后会转成别的也不一定,但我自己在其中会觉得很愉快,很高兴。而且每次创作都跟我对生活的感受有很大的关系。

  - 从《洗澡》到《昨天》,都涉及父子关系,都是从开始的碰撞走向交流和理解,《向日葵》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节?

  □ 还是有一定差别,毕竟写了30年。

  但是碰撞肯定是有,所谓沟通也有。但是这部影片可能会更复杂一些,父亲离开家出走了。他的出走对家庭,对儿子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分开,但这种分开也是给儿子带来启发性的东西。

  - 这个父亲出走是基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还是别的原因?

  □ 更多的还是家庭本身的。原因肯定也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离开家庭不会是一个单一的原因,肯定是综合了很多因素,环境,还有老人的心态等等。

  - 这个父亲为什么要离开家呢?

  □ 这个还是等影片拍完再说吧。

  - 家庭题材的影片有很多,比如很典型的《活着》。你跟此类影片有什么不一样呢?

  □ 我觉得把我自己想的拍出来就是不一样的。不用去特别关注形式,因为每个人关注的内涵都不太一样。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一样,你表现的具体内容也不一样,对我来说,能把我喜欢的或想去表达的在这部影片中表达出来了,肯定就会跟别人不一样。

  - 第五代几乎为中国大跨度的影片建构了一个标准,像《霸王别姬》《活着》和《蓝风筝》都是通过个人命运的转折来反思历史,你的影片中会不会有跟他们相似的地方?

  □ 影片这么长的一个跨度一定会跟时代的变化紧密相关。因为之所以写30年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成长的、社会变化的一个过程。整个电影里肯定会有这种态度,对整个环境、生活、周围的东西的态度。家庭的故事一定要延伸出去更多的东西。

  - 《霸王别姬》《活着》和《蓝风筝》三部影片中你有没有比较欣赏的?

  □ 我自己更喜欢《蓝风筝》,《霸王别姬》前边挺好的,后边感觉跟政治的东西联系的太多了。我觉得他们的影片都是跟政治联系得太多了。你确实能感觉到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中命运的大起大伏这种跌宕,包括它营造出的历史的变化,太想去对历史事件进行表态。我没有那么强烈的想法,我更愿意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一些东西。《活着》相对来说还是张艺谋很好的一部作品。那个态度是挺好的,但它也一样,还是政治的东西太多。我看这几部电影的整体感觉,其中的意识形态啊,政治啊,包括那个时代给他们身上造成的压力等等,都能感受到,比较重。

  我们要去表现那个时代可能会换另外一个角度,可能会选择相同的事件,但是看法感觉是不一样的。

  - 第五代对你来说是导师还是革命对象?

  □ 我觉得不存在革命对象的问题。真正好的电影都有它的参考价值。我们上大学时这些电影都会去看,包括现在想写个剧本还是会把他们的带子借来看,好的片子十来年前看和现在看基本感觉是一样的。对我来说,他们的电影是分部,很具象。这部电影是个好的电影,没准下个影片就很烂。没有说这个导演在我心目中是个老师,没有这种概念。

  - 你的作品中都体现了一些形式探索,《爱情麻辣烫》是分段式结构,《洗澡》是插入了几个小故事,《昨天》是加入了戏剧的因素,《向日葵》中会有形式探索吗?

  □ 基本上没有。算是比较朴实的叙述方式。

  - 你在影片中的形式探索也是比较克制的,不属于我行我素挥毫泼墨那种,这更多的是你个性的原因还是对市场的谨慎?

  □ 还是我对这个东西的看法。我觉得形式还是一个陪衬,为内容服务的,尤其是我自己更注重的还是影片内在的一个故事,包括人物,这是我最注重的两点,我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两点展开的,包括摄影啊,手法啊,结构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是为那两点服务。如果你塑造不出一个好的人物来,不能去写出生动的故事,其他的东西感觉是画蛇添足,多余的。除非你是想用电影作出一个标新立异的东西,就想在形式上突破、创新,那是另一种,可能他会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活来。就像玩实验电影的人,其实你不太关心他作品的内涵是什么,只是觉得,唉呦,他能玩出这么一个想法来,就可以了。有时候需要一些这样的东西去做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太关心,或者说我觉得那都是小花活。我觉得只要根上的东西把握住了形式怎么弄都行,多一点少一点,你的内容,你的根都站得住其他都好说。

  - 那你怎么看《恋爱中的宝贝》?

  □ 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可说的。就是你不知道导演的痛苦到底在哪,或者她想去表达出内心的什么东西,我不知道那个根在哪。如果有了那个根……拍得其实都挺好看的,色彩啊,特技啊,实际上就是它的根在哪儿我不知道。

  - 还是回到父子关系,从《洗澡》、《昨天》到现在的《向日葵》都有这个东西,这里面会不会有你自己的影子呢?

  □ 肯定会有。其实每个导演想去探讨一个东西一定是他生活里的某些东西在影响他。我和我父亲的关系比较复杂,算是互相比较对立的关系,俩人关系不太好;我跟我妈的关系也不太好。也都是跟年龄的变化而不一样,从小一个感觉,长大一个感觉,到现在,成熟一点了,跟家庭的关系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实际上人都是在发生不同的变化,我想这个电影也是在探讨这个变化。

  - 您的父亲张华勋在上世纪80年代起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商业片,他的从业经验是否对你更多了解市场与观众起到了良性的帮助?

  □ 没有没有,我倒没有这个感觉。我觉得对他来说他应该坚持做他的武打片。但是他后来没有做,实际上那时侯他的压力来自于武打片是一个被骂的片种,老百姓喜欢,但是媒体认为这是一种下九流下三滥,低级趣味的东西,那时侯他反而更痛苦,就觉得不应该拍这种东西,应该拍艺术片,这是他当时的想法,确实后来就坚决不拍武打片了,去拍艺术片。实际上对他来说这可能是个捷径。对我来说,我是反过来,我一毕业他就想让我跟着他去做副导演拍片子。而我自己一直希望尽量不跟着他做事,尽量自己做。因为我要跟着他做事我就变成一个跟他一样的导演了。从我的意识上,我觉得他的东西太传统,太老。两个年代的人概念的不同。虽然你确实能从他们身上学东西,学技术,但是从观念上你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必须得离开他。从我自己的角度说,说不上能从他身上学到市场观念,因为他们那个时代没有特别强调这块,反而这是一个包袱一个累赘。

  - 你怎么看贾樟柯?

  □ 贾樟柯的电影我还是很喜欢的,很真实。首先他的那种真实是其他中国电影中很难得见的。从创作观点和创作手法都有他自己很完整的一套想法。从叙事啊、剧情啊甚至演员的表演都能感到这种东西。他前三个电影应该说不错,非常好,但是从某个点上还是应该更深入一些,如果更深入一些它的份量会很不同,现在看它已经挺有份量了。

  - 你怎么看其他第六代导演,比如,王小帅,娄烨,路学长?

  □ 这次就算了。

  -“第六代”导演中,中戏毕业的导演明显具有比较平和的心态和自觉的市场意识,而北电毕业的导演的影片通常个人化一些,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其实没什么原因。拍电影都是个人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哪儿和哪儿,电影学院也有商业的也有个性的,中戏也是这样。不能代表一个群体或者两个学校,没有这种概念。唯一的可能是,戏剧学院的人比较会讲故事,而电影学院会强调影像和色彩,戏剧学院这方面可能是弱项,所以他干脆回避掉这种东西。我自己觉得,到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个人,每个人你喜欢表达什么,你自己的个性是什么,来决定你电影的形态。

  - 最后一个轻松的问题,想不想拍部张扬的《英雄》出来?

  □ 没有,这种商业片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我还是希望电影……尤其是当你有钱有能力去做电影时,电影还是一个更好的表达自我的途径。如果你有很多想法和思想时,你应该好好把这种想法表现出来。如果有一天你没什么想法了,你可以去拍商业片。(整理/ 费墨)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2004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