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投入地潜一次(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8:26 潇湘晨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有关潜水的早期记载大多出现在地中海水域,大英博物馆的版画描绘了一支希腊水中特攻队,他们口含一端露出水面的芦苇茎,潜水深入敌方港口,开了浮潜的先河。而携带充气皮囊潜水的埃及士兵,则将类似气瓶的供氧装置引入潜水。上世纪初,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下70米,打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潜水带来的商业效益震惊了全世界。现在,探索成了时髦的行为,潜水也披上了时尚的外衣。只要换上一副“水肺”,你也能探秘水底的神奇。

  文/何 捷

  鱼缸里钻出潜水员

  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潜水员工作的黄金时段,我到水族馆采访郭志勇,国家一级潜水员。他工作的地方是一个标准泳池大小深达8米的大玻璃缸,里面盛满了3600吨人造海水,顺着玻璃往里看,鱼来鱼往,挺热闹的一片不动海。

  从侧面的门洞上到3楼,就到了“鱼缸”开口处,明晃晃的一缸海水将屋顶照得波光粼粼,生动的工作环境。迎面碰到的“美人鱼”热心地帮我寻人,只见她径直走到池边,四周十余条出水管便随她的女高音一道欢快地鸣叫起来,却无人应答。“郭老大下水了,你等着,一会儿他就从这里出来。”说完指向泳池一个角。那里圈出一个鱼池大小的四方空间,养着一只懒洋洋的龟,池的宽边搭着一块木板刚好可以走过一个人。

  我提着裙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湿漉漉的木板,来到离水面最近的地方,刚蹲下,湛蓝平静的水面就冒出一个人来。蓝绿相间的潜水衣紧紧裹住他精瘦的身材,小脸庞上宽大的面镜把鼻子一起盖住了,笑容只得完全由咧开的大嘴表达。“走,上屋里说去。”他卸下背上的大气瓶,摘了脚下的蹼,举着就进了屋。

  一套装备50公斤

  在休息室门口,郭老大教我认识他身上的潜水装备。面镜、呼吸管、潜水衣、BC、调节器、仪表、蛙鞋、套鞋、配重,这么一一指点下来后接着说:“你可别小看了我这身行头,值8000多块呢。”我吐吐舌头,伸向气瓶的手半途缩了回来。他到水龙头下小心地将面镜和呼吸管清洗完毕,仍旧穿着滴水的潜水服坐到沙滩椅上来。

  见我眼馋,郭老大干脆拿来他的装备让我试穿,体会那种全副武装的感觉。戴面镜的时候就碰上了麻烦,用鼻子呼吸的习惯遇到了眼鼻一体的面镜,突然只能用嘴呼吸就显得很别扭。接下来更加没有半点豪壮,湿滑的潜水服好不容易贴身穿上,厚重的浮力背心就分去了我一大半的体力,平地里穿起蛙鞋让我走起来像只鸭子,再戴上手套就更别想控制浮力装置的小按钮了。腰上系了8公斤配重铅块后,感觉身体的承重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他便无论如何不敢让我再背那个25公斤重的气瓶了,实际上,整套超过50公斤的配置通常也并不是在岸边就穿戴好的,气瓶要靠水的浮力才能背起来。

  解除负重后我抱怨起潜水装备的笨重,郭老大说16世纪的人是藏在一个装满空气的大桶里潜水的,相比起来如今这套装备不知已经轻了多少。而让我耿耿于怀的那件厚重湿滑的潜水衣,在19世纪时还是跟头盔连接在一起的,就是说潜水员一旦跌倒,头盔里就会立刻注满水,笨重不说,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呢。

  水下交流打手势

  沿用至今的潜水器材已经不多,倒是一套潜水语言一直流传,在水下彼此间无法说话,打手势成了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水下语言。郭老大说含义丰富的手势是潜水员必须学会的课程之一,不过由于泳池的潜水环境比较简单,几种通用手势就够了,比如:我现在情况良好——“右手做OK手势”;上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下潜——“右手握拳,拇指向下”;有生命危险——“右手五指并拢,抹脖子”。“不过我带游客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机会用上最后一个手势。”他半开玩笑地说。

  下潜8米,降了7度

  “每天在水下泡3个多小时,如果不是喜欢潜水,那还不早就腻了。”“我最擅长的不是潜水,嘿嘿,不瞒你说,骑马叼羊那才是我的绝活。”也许是工作的原因,在水下只能打手势的他,到了陆地上就显得十分健谈。

  谈话间,郭老大的潜水表演节目就要开始了,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重新套上脚蹼、面镜,熟练地将自己放进水池。通过手控BC(浮力背心)放气后,一会儿就消失在水平面了。尽管心里羡慕得直痒痒,但潜水不能单独行动的规则不能破坏。郭老大要喂鱼,自然无暇关照潜水菜鸟的我,到现在只有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学潜水。匆忙下到1楼,隔着玻璃缸他冲我挥挥手,随后做了个压鼻子的动作,就轻打脚蹼缓缓地下潜,先到3米,然后5米,再到池底。翻腾的气泡把池底的冷水不断带上来,把那里低于水面7度的清凉也带上来。记得他说海潜虽好,却不如这里有浓缩的景观,只见五彩斑斓的鱼成群结队围绕在他身边,连岩洞里的缩头乌龟也逃不出他的眼睛。

  水下“潜”规则

  15分钟的水下表演结束后,我又赶紧跑回水边等候,好一会儿才看见他浮出水面。他解释说上升时要遵循每分钟不超过18米的规则,简单地说就是升得不能比自己吐出的最小气泡快,否则身体受不了。我点点头,又问他为什么在水下擤鼻涕,他笑着说:“那是在调节耳压,有时水的压力会使耳道感到不适,这时候用手捏住鼻子并用力向鼻腔内鼓气,可以使耳道内气压升高,抵消水的压力。”

  在玻璃缸外面看郭老大被鲨鱼拱着要食物,被海龟追着绕圈跑,心里还是不由地为他紧张。但他说海洋生物大多是友好的,因此海潜有一条规则是不要随意猎杀海底的动物。不过一旦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潜水者最好在观察四周的情况后,右手上举的同时身体配合着转圈上升。救援迅速到来的前提是下水前在潜水区域放置潜水旗,这样做就后顾无忧了。

  看着眼前绘声绘色描述潜水妙处的郭老大,我想也许潜水的确有一种让人疯狂的魔力,让人全身心投入,那种幸福的得来总是显示出一种壮美。“潜水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即使不会游泳也能潜水。”离开时,郭老大仍在诉说潜水的好,“一生至少要投入地潜一次,你才会发现自己没有白活”。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最新高薪空缺职位查询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