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小提琴大师,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作为把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演绎得最完美的人,吕思清的琴声早已遍布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洛杉矶好莱坞碗形剧场、加拿大多伦多福特中心、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等几乎所有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对于中国的许多追星族来说,吕思清的名字却还不如谢霆峰、陈冠希熟悉和响亮。“吕思清是谁?”这是记者在做这次采访前听到最多的、也是最让人泄气的一句话。其实,在越来越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名利越来越被看重的演艺圈,也许我们更该看看吕思清——这位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音乐大师、小提琴神童的成长经历。在他的琴声中,我们会发现这世界还有比物欲更宝贵的东西。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脖子上“唇印”永远褪不了
面对面地与吕思清聊天,最先吸引你的不是他的俊秀外表,也不是他的幽默谈吐,而是脖子上那块“可疑”的绛紫色印记。每当提起这块难看又显眼的印痕,吕思清总会无奈而又保持着微笑:“这可不是什么胎记,是练琴时磨的,练多时痕迹就深,练少时痕迹就浅一些,但是这痕迹是永远也褪不了了。”记者采访过的明星和成功人士有一大打,不过面对这位小提琴大师脖子上的烙印时,不知为何,一种从未有过的敬意和震撼还是油然而生,凡事都要付出代价,这“脖子上的代价”就是吕思清长达三十年寒暑永无休止地苦练,也是一个小提琴音乐家的心灵和身体与小提琴擦出的唇印。
两岁时对音符很敏感
吕思清出生于青岛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在两个哥哥的琴声中熏陶,也从小对音符有了异乎寻常的敏锐,每当哥哥拉错音时,吕思清就会莫名地焦躁起来,而那时吕思清还只有两岁。
四岁时吕思清开始学小提琴,但是让许多琴童完全不能理解的是,他是自己主动要求学习的。学过小提琴的孩子多半会有这样的噩梦:每当拿起小提琴,两行泪会不知不觉地淌在脸上,不能坐着只能站着,在吱吱扭扭的噪音声中,脖子还被坚硬的琴板夹得生疼。说起这些,吕思清经常会大笑起来:“我常常在给孩子们讲课时强调,练琴应该是个很快乐的事情,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说起三十年的苦练,吕思清倒不觉得很苦,“我进入角色很快,可能小时候在和小朋友玩时突然被爸爸叫回去,一开始会不高兴,但是5分钟后我就立刻进入乐曲,不再想着玩的事了。”
演奏出最杰出的“梁祝”
吕思清被誉为惟一能轻松面对“梁祝”高难度音准又能提供浓郁中国江南情怀的小提琴家。他用更大的气魄和更宽阔的视野,将这段精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连梁祝的原作曲家陈钢、何占豪都不禁热泪盈眶,陈钢更表示,吕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杰出的。
谈起梁祝,吕思清第一次拿起谱子已是十年前的事,从1959年该曲目问世到现在,“梁祝”已被俞丽拿、盛中国等数十名小提琴家演奏过无数次,录音版本也数不胜数,但吕思清的梁祝却独树一帜。
善于记路,不爱做饭
吕思清在成长为小提琴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过“神童”的称号。他8岁时就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成为该院至今惟一的一个小学一年级就被召进学院的音乐神童。11岁时,吕思清在一次演奏中,一眼被世界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看中,选派其赴英国梅纽因天才音乐学校留学。19岁时又考入纽约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学习,其间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大师萝赛·迪蕾深造。作为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获得者,吕思清十分幸运,之前这个奖已经连续空缺了7年,而他则在年轻气盛的时候一举摘下。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作为小提琴演奏家,脑子里清晰记录了上万个音符的吕思清在识路上有过人的本领,一般走过一遍的路,他总能凭感觉找到。不过谈起“神童”的弱项,他想了半天对记者说:“我不喜欢做饭。脑子不在这块。”
差点变成宋世雄
如果吕思清没有成为小提琴家,现在又会在干什么呢?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你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位小提琴家可能是另一个宋世雄。11岁时,吕思清被大师选中赴英国梅纽因天才音乐学校留学,但同时他的另一个爱好也开始露出了苗头,并且变得非常“危险”——他疯狂爱上了足球运动,并且萌生了当体育解说员的想法。“当时我的偶像是宋世雄,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像他那样好的足球解说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吕思清禁不住还会偷着乐,“幸亏当时没有荒废学业,要不然这世界上又要多一个挨骂的解说员了。”
随身带着胖儿子的照片
外界一直盛传吕思清的太太是一位美国人,亲自问过本人后才知道,吕思清的夫人也是音乐人士,他俩的相遇颇有些梁祝中一见钟情的味道。在美国结婚后,夫妻俩至今相敬如宾,感情甚好。这位一年在世界巡演几百场的小提琴家,闲暇时就喜欢看电影、旅游、跟朋友在一起,“因为这些活动都可以带着太太。”
现在的吕思清略有些发胖,而且春风得意,原来他刚刚喜得贵子,现在已经3个多月。定居在美国的他虽然仅仅在北京出差4天,但不忙时仍然会拿出钱包里胖儿子的照片,给自己的好友炫耀一番。
说起今后是否会子承父业,吕思清也不兜圈子:“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从小就要听着我的琴声,这种耳濡目染很难不让他对乐器感兴趣。”不过儿子能否成为吕思清那样的大师,吕思清说这一是要靠天分,二是要靠勤奋,第三还要看你的机遇,你的表演要被人听到看到,是一定要有机会的,否则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演奏家。
信报记者宗珊/文
张成刚/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