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近来,电视剧《神雕侠侣》中杨过的人选“难产”及全国急寻“小龙女”的消息备受关注,“杨过之争”说是今天会有结果,正在竞选中的“小龙女”也将于月底浮出水面。不管谁最终当选,这其中一波三折的过程,从屡次推延结果公布日期,到杨过热门人选黄晓明几天前对不公传言的“愤怒指责”,到一些栏目组和文化公司假借选角名义,宣传自己,招收演员,非法盈利,使大量报名者和关注此事的人对整个竞选活动产生怀疑,也给竞选活动承办方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本来一场角色的竞选,似乎演变成了
一场混乱的利益争夺。这场竞选活动到底有多少公信度?而决定竞选结果的因素又是什么?
竞选活动的三个版本
-欺诈说:“假选角”为骗钱?
在这次竞选中有一些文化公司假借选角名义,招收演员,甚至非法盈利。据《神雕侠侣》投资方的负责人介绍,之所以未对一些文化单位上诉,其一是这种现象比较多,其二则是没有抓到盈利的可靠证据。围绕“假选角”一事,最典型的是一家称作雪儿的文化公司,他们在报纸上刊登消息,说只要交3200元就能保证上戏。慈文东方的负责人介绍,这种公司有很多,他们有的借小龙女、杨过来招选,有的打着特邀演员的大旗招徕做“明星梦”的年轻人。这种公司被发现缘于投资方接到了一个沈阳男孩的电话,问是否委托了一家公司在沈阳设立了选角点,只要交报名费3200元,就能当特邀演员,保证上戏,并对报名者进行培训。现在这件事还正在处理之中。
-内幕说:黄晓明从“热门”到“冷门”?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小龙女”竞选打的是公平竞争的旗号,但媒体报道却显示出此事并不“简单”。在《大汉天子》中崭露头角的黄晓明日前在一部电视剧发布会上,明确对媒体表示“竞选的因素很复杂,有内幕”,“起初我试戏时,他们对我的造型与气质很满意,但后来不知道为何态度忽然变了”。这引起更多人质疑这种选角方式,是真正选角还是仅仅是种炒作手段?之后黄晓明又否认说:“我只是指网上有文章借此打击我,认为我的演技与气质有问题。”并称自己“是一时冲动而发言,我要等到最后一分钟”。
-炒作说:盗用名义为炒作?
前不久有报道称湖南某著名电视选秀栏目盗用选拔“小龙女”的名义,为自己做宣传。此次竞选承办方认为,湖南电视台的这档栏目,是借《神雕侠侣》选女主角的时机,用不正当的途径宣传自己,并表示全国有些文化公司正在借此非法盈利,以竞选名义欺诈钱财。
事件经过是湖南某著名电视选秀栏目在与选秀承办方慈文东方洽谈未果的情况下,私下联系《神雕》的导演于敏,并向各大主流媒体发布消息,称其将与于敏合作从该栏目中挑选出“小龙女”。所以该栏目否认其是盗用选拔之名为自己做宣传之说,称对方这样做是为炒作电视剧,双方对该事各执一词。质疑:假竞选真炒作?
-竞选只是炒作的包装
对于这场竞选,很多人认为它缺少一定的公信度,本质上是一次商业炒作。北师大周星教授认为:“在网络上公开投票可以让人自由发表言论,意见会相对集中,可以传达给导演更多信息,但究竟有没有人尊重网民的意见呢?其实更多时候竞选只是炒作的包装。”读大二的姚亮认为:“现在上网多为中青年,金庸武侠书籍的受众者也多为这个群体,他们的发言权和选择权是很值得注意的,但这种方式不能排除炒作的嫌疑。”
-竞选没有标准与透明度
此次竞选活动之所以会引出诸多是非,一位新闻从业人员认为,竞选规则不明确,也没有透明度。所谓的竞选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竞选,如果竞选有更科学的规范,就不会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说:“竞选中有潜在的商业利益,目的并不是在竞选结果上,而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它成为一种营销手段或营利方式。”分析:什么决定竞选结果
-张纪中:选角主动权在电视台
昨日,记者致电该剧制片人张纪中,他在分析此次竞选选角结果时,认为选角完全要受商业制约。他称:“竞选结果之所以迟迟不出炉,原因很复杂,并不是我一个人或者谁认可就行,投资方意见不统一不行,但大家又很难聚到一起开会商讨。商业是必然考虑的,是第一位的,几千万的大投资不可能压到一位没有表演经验的新人身上,谁有这个勇气?这次竞选主要是经纪公司发动的,他们是想推些新人,找些新人。”另外在对此次选角的决定中,电视台的意见是非常关键的,投资方的决定也是根据买方的要求,张纪中说:“我是觉得谁最合适角色就选谁,但电视台觉得谁更能保证收视就会投谁的票。电视台的意见是占很大因素的,我觉得谁演合适,但片子卖不出去,找谁说理去?之前有报道说的内定下的是港台演员,其实无论是港台演员和内地演员,我们都不能否认,电视台觉得谁有卖点,谁就更有机会。”
-马中骏:投资、市场决定选角
作为该剧投资方之一的负责人马中骏说:“竞选之所以持续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小龙女迟迟定不下来,有很多家投资方,意见上也有一些分歧。”这次选角,也因为有很多公司想选出一些新人而延迟了时间。“不可能都用超级大牌演员,因为在预算上有限制。另外这部剧还要考虑国内与海外市场,谁更有市场号召力也有一定的优势。”言论:当选角成为一种营销
郭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可谓是金庸笔下大侠的思想精髓。金庸先生曾在他的作品《后记》中写道:即使在今日,这句话仍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先抛开这“侠”的精神不谈,且看看《神雕侠侣》的筹备过程,从选景、谈剧本到竞选演员,这其中衍生出的是非令人侧目。作为金庸作品的一名爱好者,我并不是对竞选方式有什么看法,有的只是在对金庸剧多次采访中所感受到的一种无意义的喧嚣。《射雕英雄传》的侵权官司,《天龙八部》的打人事件,而对演员从形象到声音的争论更是一时不绝于耳。
所此,此次的选角风波也并不意外。就算把竞选角色作为一种炒作也无可厚非,它可以是商业化的操作,却不能失去原则,有原则就要有投票结果,有民意调查,否则它损失的就是公众对媒体公信度的缺失。从历次竞选的结果不难看出,竞选并非真正的竞选,它受着各种商业、人为利益的制约。竞选只是一个噱头,它沦为一种纯粹的营销手段,当更多人将眼光跳过竞选本身,而落在其潜在的目的与利益上时,竞选已经失去其真正的内容。竞选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一旦被人任意滥用,图其一时的信用与号召力,以致人上当、利受损,观众对整个行业形成不良的印象,对观众失之信誉。就如同狼来了的故事,这种方式用过几次后,还会有人加以理睬吗?
金庸和他的作品的确是一个时代的神话,其作品是荧屏的一面大旗,历经多年,却依然不褪炫目的光环,投拍他的作品显然有着更大的市场保险值,但这保险值并不是“万金油”,其炫目的光环也是需要作品品质的保证。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爱好者,应该对作品心存尊敬之情,无需用各种噱头吸引大众眼球。从竞选生出的各种事件中,我们的视线已从金庸作品本身,转移到了更多的个人恩怨与是非上。对于公布的演员名单,观众对其的期待值还剩下多少?面对每次拉锯战一样的竞选,大家也开始对金庸剧感到“审美疲劳”。(文/本报记者李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