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5:40 新京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柯灵曾经指出过,“郑正秋逝世代表了电影史一章的结束,而蔡楚生的崛起象征另一章的开头。”蔡楚生在中国电影史上开始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他的作品在关照普通人感情的同时,又能上升到民族情怀的高度,所以才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这种对商业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兼顾,恐怕是最值得当代的中国影人借鉴的。
蔡楚生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支伟大的指路标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背景横跨了十几年的岁月,事件头绪众多,人物关系复杂,但导演将影片中的诸条线索通过张忠良这一个人物交织在了一起,结构严密,脉络清晰。本片实际上是以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窗口,来展示时代和历史的悲剧。老百姓在战争中忍受了巨大痛苦,但胜利后,不但什么也得不到,反而陷入更深的灾难之中。本片抓住了这样一个最尖锐的社会主题,导演以深厚的功力在三个多小时的片长里概括了近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表现出宏大气魄。

  影片戏剧式的结构框架得以浓缩众多人物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战后张忠良携王丽珍回到上海,他的原配妻子素芬却困于生活到王丽珍表姐家帮佣,此处关键人物多次擦肩而过,并未正面冲突,然而现实的惨痛和命运的戏剧性已经达到了高潮,最后的悲剧结局更是令人扼腕。

  影片在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后反应极为热烈,出现“成千万人引颈翘望,成千万的人踩进戏院的大门”的壮观景象。影片连映3个多月,创造民国年间电影连映的最高纪录,而当时在香港的夏衍等七位作家联合撰文,称赞影片“是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香港《华侨日报》1948年1月28日)

  张悦

  电影笔记

  强调电影的人民性

  总认为现代人拍旧上海,极容易把那十里洋场弄得没精打采的。惟有关锦鹏的《阮玲玉》精神十足,虽有艳艳的浮光掠过,但内里的活力不绝如缕。尤其是那帮电影人,在澡堂里谈的也无非是电影。他们的朝气蓬勃让中国电影的童年往事真如初升的太阳,温暖却并不灼人。想不到关锦鹏会让梁家辉演蔡楚生,传说中蔡公是有些刚烈的,想他21岁,便“抛妻弃女”,前往上海谋求他的所谓艺术宏图。而梁家辉刚从《情人》里走出来,留着光可鉴人的分头,一身老式西装穿在身上,尽显其身长玉立,时不时还会露出淡淡的羞色。关锦鹏在想蔡楚生早期能编导那些风月印记,内里一定藏有缱绻。只是这份缱绻,被他后来越发坚实的现实主义风范所遮蔽。

  电影这东西最难得的是做到令雅者见雅,俗者见俗,在中国,怕也只有蔡公一人做到过。旧中国四部票房神话,蔡公就占了3部,即《都会的早晨》、《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另外一部为其恩师郑正秋的《姊妹花》。《渔光曲》当时的赞誉是“人活80岁罕见,片映80天绝无。”《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连映3月,观众近80万人次。蔡公善于讲苦情戏,且还做到既对得起时代的真相,更能与民众的呼声相回应。这种悲情路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部室内剧《渴望》重又将其推向高峰,只是对现实的拷问已不如蔡公那般血泪交织,并力透纸背。蔡公强调电影的人民性,电影是一群人在创作,就得为更大的一群人去服务,为他们最基本的感情和渴望服务,《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和民众患着同样极为紧迫的疼痛。蔡公的叙事从古典章回小说中得其精髓,几条线索在张忠良身上得以纠结,平仄有致地勾勒出抗日前后,上海各阶层人等的众生相。在蒙太奇运用上,又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赋、比、兴手法俯拾皆是。伴着“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歌声,张忠良投入王丽珍的怀抱,而素芬却在苦苦地思恋丈夫。国仇家恨,在薄幸和持守间得以抒发,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现在的中国电影,已舍弃了浓墨重彩的悲欢离合,只有在电视剧里,还能依稀可见这种民俗化的景观。而电影不是成为纯个人表达的工具,就是纯而又纯的感官盛宴。鲜有电影能在关照人情的同时,又能上升到民族情怀的高度上来。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期间,蔡公离开上海到香港继续从事抗日爱国文艺工作。编导过《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两部进步影片。蔡公的现实主义路线和严密的情节剧路线,以及对民众朴素的关怀,直接影响了香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创作,只是港人更爱从家庭恩怨出发,表达出对传统理念的呵护之情。但蔡公在剧作上的周密和细微对港片有着极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国内继承其衣钵者并不多见,倒在这孤岛上散发出光彩来,包括新浪潮主将方育平的处女作《父子情》,也能窥其光辉。

  从蔡公的作品里,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纯粹的民族电影,什么才是一呼万人应的电影,什么才是值得众人奔走相告的电影。蔡公仿佛真得只能活在过去了,每想到此,都有种莫名的悲哀。

  赛人

  人生经历

  蔡楚生生于1906年,广东潮阳人。只读过四年私塾便辍学务农,后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电影公司做一名普通职员,熟悉了电影制片流程,为他日后编导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929年,蔡楚生得到郑正秋的赏识,进入“明星”公司。

  1931年,蔡楚生加入“联华”。他在1933年后导演的《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等片都受到观众的喜欢,并引起较大反响。

  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期间,蔡楚生和司徒慧敏等人南下香港。他编导了《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号召电影工作者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蔡楚生回到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出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1958年底,蔡楚生重拾40年代初在香港创作的剧本《南海风云》,更名为《南海潮》,可惜影片只完成了上半部。

  1968年7月15日,在“文革”浩劫中,62岁的蔡楚生含冤去世。

  作品介绍

  《都会的早晨》

  1933年

  这部影片是蔡楚生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之作。影片描写同一父亲的两个孩子,处在不同的阶级和生活环境中成长为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被抛弃的私生子被车夫收养,成为一个敢于斗争、品性善良的青年建筑工人;而在资产阶级环境里成长的另一个孩子则成为了道德败坏的恶棍。最后两个孩子的父亲病入膏肓,准备把家产分出一半给被弃的儿子掌管,遭到拒绝。

  《新女性》

  1934年

  女大学生韦明争取婚姻自主,违抗父命,脱离家庭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婚,但刚生下一个女儿就遭到负心的丈夫遗弃。迫于生活,出任教师,兼任作家。由于拒绝了一个无耻的男性的诱惑而遭到了一连串的不幸,事业、女儿病危、暗娼鸨母的威逼利诱小报记者的恶言诽谤,直至无奈的自杀。工人出身的好友李阿英给予她劝导,韦明终于从愤怒中觉醒,尽力喊出“我要活,我要报复!”但是为时已晚,最终含恨离开人间。

  《孤岛天堂》

  1939年

  影片描写上海沦为“孤岛”后,一群爱国青年同汉奸特务进行生死斗争的故事。

  他们的活动在被同住一楼的东北流亡舞女知道后得到她的帮助,舞女与神秘青年热恋,并一起冒险从事抗日斗争,他们的斗争得到哑巴小贩、傻子、卖报小孩等人的支持。

  最后,在一次盛大的舞宴上,他们巧妙地把汉奸特务一网打尽,顺利按原计划转移。

  同年链接

  讽刺喜剧《还乡日记》

  1947年7月,张骏祥在“中电”一厂编导了《还乡日记》,影片故事是张骏祥“根据自己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找房子的痛苦经验”写成的,相当辛辣地嘲笑了“惨胜”后的惨痛现实。重庆飞来的大员,中饱私囊,不仅“劫收”了别人的房子,还“接受”了别人的老婆,而汉奸也一变而成为“地下工作者”。影片的这种尖锐揭露很受当时舆论的赞扬。

  《还乡日记》大体上节奏明快,取景真实,有几场戏都是在上海马路上实地拍摄的。噱头的穿插使影片的喜剧效果十分强烈,而且对于内容的表现也很有帮助。作为张骏祥从事电影创作的第一部作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难得。

  世界风云

  1947年,黑泽明拍摄了《那个辉煌的星期天》,用愉快的笔触,写一对年轻而充满忧愁的恋人,在星期天怎样把种种烦恼抛诸脑后的经过。影片是日本电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轻人对性的感受的作品。

  1947年,天才导演奥森·威尔斯和丽塔·海华斯合作拍摄了《上海小姐》,不过这个本来可以拍成一部浪漫爱情故事的影片,在威尔斯与众不同的处理下,却成为一部如后来的大卫·林奇所热衷的荒诞黑色片。

  英格玛·伯格曼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瑞典还是位初出茅庐的新导演。1947年,他拍摄的《永恒的幻影》一片,表达出对家庭、宗教与偏见的激烈反抗,和想把一切都说出来而不理会假道德的意志。

  链接

  电视剧版“一江春水”再现经典

  2004年春天开机的30集电视剧版《一江春水向东流》号称“真正秉承电影版衣钵”,剧中的故事和人物关系都将基本忠于原著,但利用电视剧时间长度的优势更多地关注人物的伤痛、变异和无奈。这部戏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近年来投资最大的一部电视剧,据悉7月底就能全部拍完。

  电视剧版最令人怀疑之处恐怕就是究竟能否做到再现经典,电视剧版估计会将重心放在人物感情的纠葛上,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动人之处是它对于国破家亡的那个时代有切肤之痛,这恐怕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经典魅力。

  整理:张悦

  策划:本报娱乐新闻部

  学术顾问:陈山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新浪交友一展您的才华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