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本报记者路艳霞
从山西临汾来北京参加夏令营的吕小云头一次走进北京图书大厦,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书店,安静的IT电脑时空、可爱的儿童天地、还有满眼的图书,使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云目不暇接。“北京真好,就连书店都那么漂亮,简直就是一个旅游景点,我将来一定要到北京上大学。”
和吕小云一样流连在图书大厦的外地游客一脸兴奋。旅行社的导游举着小旗正在向游客介绍:“北京图书大厦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国有零售书店。云集了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出版的30万种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自1998年5月18日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读者9000多万人次……”中小学生旅游团对二层少儿、文学空间和三层的学生用书天地格外钟情,成年人为主的旅游团对史地、科普、文化类读物更加关注。来自承德的张有先认为,要了解北京的文化底蕴,名胜古迹、图书馆、剧院和书店一样都不该少。
浙江温岭二中的赵蓓和同学是来北京参加夏令营的,这几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故宫、颐和园,这些渗透着悠久文化气息的地方都使他们一一有了感受。昨天,老师又带着20多个同学来游图书大厦,同学们轻轻翻动着书页,没有人大声说话,喜欢的买几本,不喜欢的安静地看看。走出书店时,《伊索寓言》、《幻城》、《哈利·波特》、《行者无疆》被大家幸福带回了家。
双胞胎姐弟左丹和左阳没那么安静。一看到花花绿绿的图书双胞胎就“争夺”起了妈妈。姐姐说:“妈,同学问我‘你有古诗三百首吗’,我说我没有。这次我要从北京买回去。”这边弟弟又喊上了:“妈,《成语300则》、《典故300则》、《绕口令300首》这三本买不买呀?”双胞胎的妈妈说,他们来自河北武强农村,买本书常常要跑到县城去,这回来北京旅游可算开了眼。这位母亲说:“我和他爸爸都在给人打工,我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河南永城夕阳红旅游团的张先生和老伴儿,在北京图书大厦各个楼层仔细“游”过后有了合影的愿望,在大厦门口,老两口站得笔直,在镜头前他们笑得格外开心。张老先生说,“家乡最大的书店只有图书大厦一层的一半那么大,在家就听说图书大厦是北京知名的文化品牌,说啥俺们也得来见识见识。”
在北京图书大厦,每天都有旅游团来参观,但更多的是自发前来的各地游客。大森林国际旅行社市场部经理牛卫津介绍说,现在的游客不光是游山逛水,他们有触及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强烈欲望,到书店旅游因此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今年暑期,江西、广东、山东、辽宁、澳门、香港等地的游客都领略过图书大厦的购书热潮。图书大厦有关负责人说,大厦平均每天都吸引七八个旅游团。这些旅行团不仅游览书店,有的还满载而归,一家澳门旅行团一次购书就超过4万元。
书店成为文化旅游景点,让文化学者充满喜悦。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认为,这说明公众对阅读、对文化有新的热爱,它和上个世纪80年代从书中找到观念、科技知识有所不同。21世纪图书五花八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书店反映得最为直接,因此不同的人对阅读的期待、对知识的需求,以及消遣、娱乐的趋向都有所不同。而对书店来说,也是个飞跃。北京图书大厦刚开业时门庭冷落,几年后就已经节节攀升,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并成为北京文化的某种象征。
图:北京图书大厦儿童天地一角。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