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还是艺术这样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对于张艺谋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如果硬是要区分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在张艺谋的头脑里已经是落后的思维了。张艺谋一直是个聪明的商人,他一直就不缺乏商业头脑。
纵观张艺谋的电影历程,其实总摆脱不了商业的影子。从《红高粱》开始,张艺谋的电影就与商业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红高粱》获得国外大奖,艺术并不是其成功的根本
,只是一个手段。外国人喜欢《红高粱》,更看中该片的社会意义,至于艺术价值很值得商榷。此后,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等被称作艺术片的电影,其实都难逃商业之嫌,而《有话好好说》、《古今大战秦俑情》、《幸福时光》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片。要说起艺术片就不能不提到张艺谋的《活着》,这部观众比较陌生的电影应该是张艺谋成为世界级大导演的扛鼎之作。可惜这部艺术片是最被人们所淡忘的影片了。
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商业电影导演,同时也是一个艺术的“机会主义”者,他的商业头脑为他赢得了更大的荣誉和赞誉。在太庙举行的《图兰朵》是一次成功的商业演出,芭蕾舞《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成功的商业舞蹈剧,实景歌剧《刘三姐》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而申奥广告片也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宣传。张艺谋离不开商业,商业因张艺谋也不失精彩。
电影《英雄》一开始,商业就已经让张艺谋彻底沦落了,虽然票房可以颂扬商业的伟大,但并不能够掩饰艺术的苍白。《十面埋伏》则会是一个转机点,在巨大的商业背后,其实背负着艺术的责任,但是,现在看来,张艺谋并没有让《十面埋伏》使自己涅槃,反而使他更加沦落了。我们可以看看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尽管这些影片被冠以商业影片,并一直被艺术电影者所不齿,但是这些商业影片同样散发着电影艺术的魅力,并没有在艺术这个范畴脱离航线。《泰坦尼克号》、《美丽人生》以至于《指环王》都可以说是商业电影的精品,都创造了惊人的票房,但是这些电影同样贯穿着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并没有丧失艺术的元素。
《十面埋伏》已经不是一部纯粹的电影了,它更像一个电影商品,利用张艺谋积累的信用来换取票房的虚高。而《十面埋伏》的商业化倾向比好莱坞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艺术上却淡而无味,轻描淡写,态度傲慢。张艺谋,可以不拒绝商业,但是电影仍然是一种艺术,如果脱离艺术,电影也不复存在。(作者: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