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华网兰州7月31日电(记者王艳明)为了抢救陇东明珠庆阳北石窟寺,一项大规模的加固和维修工程近日正式展开,国家文物局为此专门划拨了经费。
甘肃省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文玉说,这是有史以来对北石窟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加固和维修,今年开始的是一期工程,主要对危险崖体和重点洞窟进行加固,以解决日益严重的自然风化和渗水问题,第二期工程将于2005年启动,主要对石窟栈道、窟檐进行加固维修和对洞窟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庆阳市蒲河、茹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因与不远的泾河沿岸的南石窟寺同时兴建,南北分坐,故称北石窟寺。其开窟凿时间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约为同期,距今已经有近1500年历史。目前在长120米、高20米的崖面上,仍蜂窝状地保存有自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等时期的大小窟龛296个,造像2126尊,壁画70多平方米。
北石窟寺以165窟著名于世,在总容积达4500立方米的洞窟内部,雕刻了7尊高8米的立佛造像和10尊高4米的胁侍菩萨造像,这一造像风格在中国石窟中十分罕见,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另外在该洞窟窟顶,还以浮雕的方式再现了一个面积达30平方米的萨陲太子舍身饲虎图,它的面积超过了龙门石窟宾阳洞中同一体裁的经变故事画,向来被学术界和佛教界所关注。
由于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艺术价值高,1988年,北石窟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认为是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林寺石窟之后的“甘肃第四大石窟”。在历代营造过程中,人们对北石窟有过不同程度的维修,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上世纪60年代对洞窟内积沙等进行了清理,70年代又对一些濒危洞窟进行了抢险和加固。
但随着岁月的流失,北石窟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日趋严重,并出现了大面积渗水,致使岩体裂隙纵横交错,佛龛崖面千疮百孔,文物病害险情不断出现。宋文玉说,如果再不实施系统抢险和加固维修,一些洞窟就有坍塌的危险,特别是165窟险情不断,许多珍贵文物可能就会惨遭破坏。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详细考察之后,国家文物局将北石窟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开始进行全面加固维修和实施系统保护,并分期划拨300多万元作为维修和保护经费。(完)(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