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梁祝》的作者,他凭《梁祝》领到“国际护照”;他是旧上海著名音乐人陈歌辛的儿子,但他与王安忆一样找不到“上海”……
实习生 秦玉
昨天下午,著名音乐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陈钢先生来到广州。身着明亮的鲜黄色衬衣、架一副金丝边眼镜的陈钢在羊城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神采奕奕。
旧上海不是“舞女加流氓”的上海
这个月底,一场名为《时光倒流七十年》的歌舞晚会将在广州举行。陈钢将在晚会上与秦怡合演钢琴伴颂《雷雨》的片断。明年年初,陈钢还将在广州举办《玫瑰与蝴蝶———陈歌辛、陈钢世纪经典音乐会》。这一系列以怀旧为主题的演出对陈钢很有吸引力,他说,这不是一个节目而是一个项目,一个缅怀老上海、对曾经辉煌的海派文化的追觅与回味的项目。
陈钢说,作家王安忆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寻找上海》。在上海的高楼大厦背后,寻找那个从鲁迅到张爱玲的上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第一个有着自己城市文化的国际都市。那个时候,上海的音乐、电影、文学、美术对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影响。但到今天,上海一直被误读着。今天的人们想到的旧上海,就是张艺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的场景:留声机里放着“靡靡之音”、舞女加流氓的上海滩。没有人注意到上海的主流是城市文化,是国际化、多元化。陈钢认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是农耕文明包围城市文化,最终消灭城市文化。
正是因为这样,上海独有的“味道”没有了。听上海老歌要找蔡琴、看上海旧貌要看王家卫、关锦鹏的电影。“今天的上海或许在香港,在台湾,唯独不在上海。”
三只耳朵听音乐
陈钢的父亲陈歌辛被香港著名音乐人黄瞮称为流行音乐的“祖师爷”,黄瞮甚至说自己是“喝着陈歌辛的奶长大的”。陈歌辛先生有“歌仙”之誉。一生创作了200多首歌曲。代表作《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夜上海》、《渔家女》、《永远地微笑》、《花样的年华》(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中选此曲作为主题曲)等都可谓传世之作。说起父亲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陈钢认为当时的流行音乐已经走向国际。“那个时候的流行音乐是文人写的市民音乐。歌词优美,像诗一样。所以经久流传。”“《夜来香》一张口就是大都会的味道。”“为什么黑人音乐能走向世界,我们的秧歌曲就不行?因为前者的节奏是向前的,与时代同步。秧歌的节奏进一步退两步,怎么能符合国际发展的潮流?”“我用小提琴曲而不是二胡创作《梁祝》,就是要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际对话。”陈钢引用大学者文怀沙的一段比喻:“越剧原来是绍兴的地方小戏,好比是‘乡镇企业’;进入上海后经过袁雪芬的改革,就加入了上海户口,流传到全中国;后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了;从此,就领取了一张‘国际护照’,走向世界!”
父亲搞的是流行音乐,自己致力于古典音乐,到底陈钢最喜欢什么音乐呢?他说:“我用‘三只耳朵’听音乐———一只听古典音乐,一只听现代音乐,还有一只听流行音乐。只要是好的音乐我都喜欢。我喜欢欧美流行乐坛的恩雅、阿伦·奈弗尔、迈克尔·波顿、惠特妮·休斯顿,可我不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也听不懂周杰伦。”
(夏天/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