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张爱玲:银幕上写就“浮世的悲欢”(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14:57 新京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在张爱玲的《对照记》中写道,这张照片只此一张。她的母亲战后回国在张爱玲的许多照片中独独挑了这张去,大概这一张比较像她心目中的女儿。一直到母亲在英国逝世,张爱玲才又在遗物中拿到这张照片。
《太太万岁》剧照。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海报。

  电影笔记

  闪着宝珠光的那一层影障

  1947年,整个中国都在为战争忙碌着,电影还是黑白的,连带着那些炮火纷飞的记忆也是黑白的。只是乱世已经太久了,停电的旧工业时代的夜晚,听到隔壁一场牌局散后的欢语相送。在楼道口,一个神情困顿的女人,抚着坐得虚浮的臀部,很好的旗袍,一路开衩到最高尺度,丝线的气味,一朵边角泛黄的弄堂白玉兰。那一年,27岁的张爱玲成名多时,停笔两年,复出后的第一个作品《华丽缘》,“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副标题说的似乎也是上一个电影《不了情》,桑弧与张爱玲合作的第一个电影,担纲男女主演的是当时最走红的男星刘琼和息影多年再度出山的陈燕燕。

  陈燕燕这个名字,已经全然没有印象了,就算有,也只是和黎灼灼、黎莉莉、陈波儿这样的名字一样,找到了座位也对不上号。而刘琼这个明星,是可以在时间上倒推的,那张有些过气的瘦削的精致长脸。《不了情》的哀情路子是张爱玲一手谋划的,随行就市地俯身于俗常的人间烟火气,小聪明,小狡黠,小市侩,就算付出脸谱式人物的诋毁,也是在所不惜的。张爱玲抱怨刚生完孩子的陈燕燕全靠一件黑呢大衣演戏,辜负了她想象中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家碧玉形象。说到底还是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无端疼爱,一个女人即使穿上最得意的一件衣服走在大街,还是觉得有一粒扣子让她隐隐不愉。

  还是1947年的某月某日,胡兰成走进了温州的一家电影院,没有人知道这个年过四十的中年男人与这个电影有些什么关连,门外的七彩珠灯在闪动,一块画满油彩的《太太万岁》的电影招牌。胡兰成注意的不是导演桑弧的名字,也不是蒋天流、张伐、上官云珠、石挥一干明星的名字。张爱玲,满屋金沙静默之下的这个人。他从这个破落逼仄的小城街头走过,看到的不是章回小说气味的市井人生,而是一群小商贩泼口叫骂的无赖与强悍。这个城市是没有多少富贵气的,金子满地,却是徒手挖出来的血淋淋的幻象,张爱玲千里寻夫在江中看到的闪着宝珠光的那一层影障罢了。

  1993年的夏天,我经过温州的公园路,突然想起胡兰成在《民国女子》中提到张爱玲二月间到温州探他,便是住在公园这一带的一间私人小旅馆。站在那里,看着车来人往空荡荡的一个世界,竟然不敢过马路。张爱玲不是《太太万岁》里中产阶级的陈思珍,可以为一枚胸针几度感动,想要离婚还是心心念念,张爱玲这一去自是再也不会回头了。一个年代的沉没,并没有打湿睡梦中的一根发梢。我不要同情欢喜故事中所有出尽生相的人们,脂白粉红地笑过,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人生比戏剧更是过分。

  吕不

  张爱玲在电影剧本创作上的地位远不如她的小说在文学上的分量,然而在中国电影史上,张爱玲却几乎是女性作者创作的开始。她在1947年完成的《不了情》和《太太万岁》两部剧作,在风格上一悲一喜,但在根本上仍然离不开张爱玲对女性命运悲观而清醒的书写。

  回眸

  在风流云散处,渐行渐远

  影评为电影剧作铺路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在这座电影之都里,她得以自小接触文学艺术并与电影结缘。从1943年到1944年,她分别发表《借银灯》、《银宫就学记》、《秋歌》和《乌云盖月》等多篇影评,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影评家。张爱玲对电影的热爱与熟悉,使得她的影评很有卓见,正如她在《借银灯》一文中所说:“《借银灯》无非是借了水银灯来照一照我们四周的风俗人情罢。水银灯底下的事,固然也有许多不近人情的,发人深省的也未尝没有。”她的影评为她的电影剧作铺设了一条道路,也就是说她对中国电影与电影技巧具有充分的了解,再加上小说创作经验,才使她的第一次创作就有相当高的水准。

  沦陷成全了张爱玲

  正如柯灵评价张爱玲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抗战胜利以后,兵荒马乱,剑拔弩张,文学本身已经成为可有可无,更没有曹七巧、流苏一类人物的立足之地了。”

  所以从1944年开始,出于环境和自身对电影的喜爱,张爱玲将创作延伸到编剧上,首先是将小说《倾城之恋》改编为话剧,演出于上海新光大戏院,观众颇为踊跃。

  1946年文华公司成立,桑弧经过柯灵的介绍认识了张爱玲,随后便邀请张爱玲为文华公司创作电影剧本。导演桑弧是从“孤岛”时期开始电影创作的,1944年他在编导《人海双姝》时,柯灵写道,“桑弧说他要为观众织绘的是一种‘浮世的悲哀’……”柯灵的叙述可谓切中关键,对于都市“浮世”

  的关怀是桑弧电影的核心,也是桑弧与张爱玲两人在文化心理及艺术气质上的相通之处。张爱玲曾讲过:“我非常喜欢‘浮世的悲哀’这几个字,但如果是‘浮世的悲欢’,那比‘浮世的悲哀’更可悲,因为有一种苍茫变幻的感觉。”“浮世的悲欢”正意味着张爱玲一贯对人情世态的洞若观火,桑弧在电影中以喜剧意识和抒情方式冲淡了张爱玲式的苍凉与淡漠,使之更易为大众接受。两人初次合作的《不了情》于1947年初上映之后,一炮打响,卖座极佳,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

  “时代是仓促的”

  张爱玲与桑弧联手《不了情》后,再度携手合作《太太万岁》,张爱玲一气呵成完成了该剧的剧本,这次娓娓道来的是一出都市生活中里弄主妇的悲喜剧,张爱玲创造的这些纸上的“热闹”妥贴地转化为银幕上观众喜闻乐见的画面,《太太万岁》上映的时候,观众笑声不断。1948年,桑弧与张爱玲商量,拟将她小说系列中最为成功的《金锁记》改编拍成影片,在该年1月出版的一份电影杂志上,曾披露消息“桑弧将与张爱玲三度合作,将《金锁记》搬上银幕”。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影片流产。张爱玲有言:“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魂归离恨天

  1952年,张爱玲去了香港。“电懋”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界最有实力的电影公司之一。张爱玲经挚友宋淇的鼎力相助,与“电懋”合作了近10年之久,写了约十个剧本,有《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一曲难忘》等,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南北”系列喜剧很能代表六十年代港人的情结,张爱玲再一次表现出她卓越的喜剧才华。但是到1965年,张爱玲编写的剧本《魂归离恨天》还没来得及交到导演手上,“电懋”就因董事长兼总经理陆运涛遭遇空难,而于同年3月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

  有限公司。从此,张爱玲便终止与“电懋”的合作关系,也永远离开了电影创作领域。她此后直到1995年9月去世,再也没有写过电影剧本,《魂归离恨天》成了她为“电懋”编写的最后一个电影剧本,也成了她整个写作生涯中涉及电影创作的最后成果。

  张悦

  链接

  当代导演的张爱玲情结

  半个多世纪以后,将张爱玲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成为许多导演难以逾越的一个情结,值得留意的是改编张爱玲小说的导演大多来自港台。

  但是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对于导演来说,基本上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几乎没有一部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能同时做到重现三四十年代的时代氛围,和传达出张爱玲作品对人性的透彻凝视。

  许鞍华第一次改编《倾城之恋》可以说是相当生涩,直到十几年后重拾张爱玲,改编了《半生缘》,总算是多了几分属于张爱玲的气质。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看似神形皆备了,但和张爱玲的原著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说起来侯孝贤的《海上花》一幕幕淡出淡入的气氛,以及其中讲述的晚清妓女和客人之间真真假假的情爱与金钱纷争,倒是和张爱玲笔下的小说世界达到了无限的接近。张爱玲在六十年代将韩子云的原著《海上花列传》译成白话,说到底张爱玲如此推崇这部奇书的根源也就在于,《海上花列传》所描写的浮世男女和张爱玲所看重的“浮世悲欢”是一脉相承的。

  作品

  《太太万岁》:被低估的杰作

  这是一出关于上海中产阶级家庭的轻喜剧,片中思珍觉悟到家庭与婚姻的虚伪,表现出张爱玲特有的清醒的女性意识。张爱玲的剧作以中产阶层的爱情婚姻为题材,与三四十年代表现苦难民众充满革命热情的主流电影格格不入,当时的上海评论界对《太太万岁》这部影片及作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1998年,焦雄屏在著作《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中,认为《太太万岁》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杰作。焦雄屏给予张爱玲的剧作相当高的评价:“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使这些作品未如主流般对政治局势批评攻讦,但是其内在对几千年来封建男权的颠覆瓦解,对独立女性的着墨和支持,都使其实质比许多表面革命气息浓烈的作品更进步,也更真实。”

  世界风云

  法籍德裔导演麦克斯·奥菲尔斯继1947年拍完《流亡者》之后,根据斯蒂芬·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电影《巫山云》。

  本片是奥菲尔斯导演艺术成熟的标志。奥菲尔斯的影片包含着表现人物命运沉浮、悲欢离合、盈实空虚的独特的升降式结构。

  1948年,苏联导演谢·格拉西莫夫将小说《青年近卫军》改编成电影,影片根据真实事迹创作,导演严格遵循现实主义手法,把真实性作为自己追求的首要目标,影片成为战后苏联电影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策划:本报娱乐新闻部学术顾问:陈山、郝建、陆弘石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mp3 明星美图 
 赵薇 鹏菲恋 好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