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正视内心的恐惧(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09:27 金羊网-新快报
  孙昊

  来自历史的恐怖: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闪灵》

  把这部电影放在最前面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喜好,因为这是一部让我吓到魂飞魄散的电影,而且明知道会越来越吓人,却还忍不住看到底。这里面有我自己对于恐怖的全部潜意识经历,当然也有库布里克极端而天才的阐述。

  在了望饭店幽闭的空间中,父亲并无法逃脱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惑,却由于房子的蛊惑而陷入疯狂。到处都是动荡不安的红色,红色的地毯上有孩子敲击心房的脚踏车声,红褐色的门套上有幻觉中喷射的血液,口红反写在镜子上的预警在镜子里犹为恐怖,红色的卫生间里的侍者竟然是去年类似经历的看守人。红色在我们的文化里本是大吉大利,避邪都要用到的颜色,在西方却是动荡和危险,《闪灵》让我深深体会到红色下的不安和焦虑,以至于多年后看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三个浑身素白的姐妹出现在红彤彤的典型瑞典房间里,我第一反应就是害怕,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电影里会出现大姐的炸尸。

  镜头始终是万能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感觉,始终感觉到有一只躲在小角落的眼睛窥视着饭店里发生的一切,我们却变成了恐怖的始作俑者的一员,和电影成了杀人的同谋,这种“鬼视点”有种罪恶的魔力,仿佛是吸血鬼永生的诱惑,让我们欲罢不能。

  这个电影最绝的还在那个开放的结尾,我们可以就一张老照片产生无数的解释,其结果是,我们知道这一切和饭店的历史有关,却并不知道详细知道事情为什么而发生,恐怖不会有破解的法门,于是永远跟随着我们自己的记忆和祖先的记忆,一黑到底。有的人猜想父亲是鬼魂出游,我猜测印第安无辜的鲜血必然要把昔日的凶手吞噬,即使已经转世再生。但过几年,如果我再重温本片,我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吗,我并不知道。

  来自质疑信仰的恐怖:
《罗斯玛丽的婴儿》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流行着“上帝死了”的说法,与此同时,存在主义告诉人们,你们的生命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没有怨天尤人,也不会有上帝来帮忙。人们害怕了,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人类群居的历史让我们无法面对一个没有依靠的世界,更何况,上帝的老对头撒旦并没有被思想家们判死刑。

  巫师把灵魂交给撒旦,可以换来荣华富贵,但撒旦也有要求,那就是他要巫师们帮助他,借助圣洁的天主教徒罗斯玛丽的身体把他的孩子生下来,成为未来的统治者。可怜的罗斯玛丽,一直被蒙在鼓里,但各种异象确实令她不安,巫师铲除了他们的一切障碍,孩子生下来了,是个面目狰狞的怪胎,而罗斯玛丽却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哼起摇篮曲,养育自己的孩子。

  很多故事都出现过把灵魂交给撒旦,但这些人都获得了报应,最后的结尾是悲剧警世的,那个时候,人们还相信上帝的法则大过撒旦的本事。但本片则彻底颠覆了这种审判制度,撒旦的仆人不会有任何报应,该飞黄腾达的还是如故,该痛苦倒霉的也如故,甚至在那个恶灵受孕的噩梦里,天主教教皇也充当了撒旦的帮凶。

  于是《罗斯玛丽的婴儿》就超越了西方恐怖片传统的极限,一杆子捅到上帝的地盘里去了,于是恐惧超越了电影的信息本身,颠覆着心灵的靠山,恐怕已经超越了“如丧考妣”的程度。有个德国朋友说过他看这片的心情,看了一半就没敢看下去,于是直接跳到最后,这样好过一点一点把他拖进恐怖的深渊。

  来自内省自身的恐怖:
《秘窗》

  这部电影在斯蒂芬·金小说的改编中属于中等,几乎就是强尼·德普的独角戏,如果没有他富有层次的表演,这片子早就成陈词滥调了。德普出场的时候无比颓废,在杂乱无章的房间里睡懒觉,哦,因为他不但和老婆准备离婚,而且还是挑战社会既定法则的人———作家,他在一个“世外桃源”里打开了自己心灵的黑暗之窗。

  一个名为“枪手”的不速之客造访了作家莫特,他自称莫特偷了自己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早在“枪手”完稿以前就在杂志上出版了,杂志在妻子的住处,莫特并不愿意去拿。“枪手”要求莫特提供杂志为证据,并杀其狗以作威胁,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便展开了。莫特越是反抗“枪手”的挑衅,寻找外人的协助,“枪手”对他的生活破坏就越大。妻子的房子被烧,莫特和情敌短兵相接,唯一见过“枪手”的目击者和私人侦探都被杀,“枪手”的个性帽子像幽灵一样跟着莫特,不但甩不掉,还愈加疯狂,直到所有的理性解释全部失效,我们会回忆起电影开头镜子里的莫特,似乎一切故事都在镜子里展开,这时我们才开始怀疑莫特经历的一切究竟是真是假。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吓唬人的电影,从头到尾都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山间别墅,一切的陈设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却又陌生起来,暗含着杀机,但这种杀机又在我的承受力能自由控制的范围,没有特别恐怖的地方。

  我们审视莫特就是在审视自己,因为我们对自己并不了解。人最不熟悉的背影其实就是自己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经验,在试衣间里看到自己的背影,头发成了毫无感情的遮盖,多半会从心底浮出些许恐惧,因为在那一刻,原本应该是最熟悉的东西最为陌生,一生的经验再不能成为心灵克服恐惧的依靠。电影里就是如此,莫特照镜子,看到的却是自己的背影。影片最后,杀人者若无其事地啃着玉米,窗外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下正埋着无人知晓的死者。“秘密的窗口,秘密的花园,很多年后,一切照旧,甚至连杀人者自己都忘记了曾经有过的事情”,电影的话外音继续把恐惧渗透到我们的内心中,我们无法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或许我们最难缠的敌人就是自己。

  来自无可救赎的恐怖:
《午夜凶铃》

  有些事情是永远无法回头的,纵然这世界一物降一物,但找不到合适的法门就真的没办法。但还有另一个法门是管用的,那就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找到当事人,如果他愿意帮忙还有戏,不愿意的话,或者开出天价,那也只好认了。《午夜凶铃》等电影便是如此,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东西都可以弄来吓唬人,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压制灵魂的力量,反而为咒语的扩散打通了高速高效的通道。对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一直是深植在人类内心的惶恐,到了技术带头人的日本人那里,电话、电视、印刷都可以变成咒语的通道,现在关于网络的恐怖也开始了。

  贞子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和不公正的对待已经在她死的时候就无法回头了,后来的诅咒不过是对社会的报复。解决的办法也甚是邪门,不但要帮她把病毒传开,还要让这个世界充满了贞子,这就是以暴制暴的代价。

  (观宇/编制)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mp3 明星美图 
 赵薇 鹏菲恋 好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